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余(卷六十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悋惜不舍。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悋法不施;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易悟;听法人闇钝。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易悟;说法人闇钝。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妬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

「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人不成就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作是言:『善男子!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

「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距逆我,不欲与我相随。』便止不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论】

问曰:

有人书、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不能行而犯戒,或可有是;若不信,云何从受法?

答曰:

是人不信般若波罗蜜所谓毕竟空,但欲求名故读、诵、广说;如佛弟子不信外道经书,亦为人讲说。

复次,不能深心信乐般若故名「不信」,非都不信。

问曰:

弟子法应供养师,奉诸所有,何以言「师不能施」?

答曰:

弟子作是念:「师少物不能舍,何况舍身!虽赞说布施,是为欺诳!」是故不和合。

弟子欲以四事供养师;师少欲知足故不受,或羞愧似如卖法故不受。

或师多知多识,无所乏少,能供给弟子;弟子自念:「人当谓我贪师衣食故受法」;或自以德薄不消所给。此心虽好,不能成般若波罗蜜故,亦是魔事。

「师钝根」者,是诵经师,非解义师。

十二部经,亦是诵经师。

复次,「师有六波罗蜜」者,作是念:「弟子罪人、钝根,不能行六波罗蜜,着世间事,但有弟子名,无有实事。」是师不知弟子闻般若已,后成大事,但以现前无六波罗蜜,不肯教化。

弟子亦作是念:「六波罗蜜义,我亦能行,师但能口说,不能修行。」不知师转身因缘,当成大事;又不知师别有读诵利益因缘,故不和合。

复次,弟子直信着善法;师不着法,以方便行六波罗蜜。

弟子谓为不深乐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师或时赞叹六波罗蜜;或时断人着故,破散六波罗蜜。

弟子有方便,亦如是。

问曰:

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

答曰:

陀罗尼有种种。

有弟子得闻持陀罗尼,能持、能诵,不能解义;师能为解说。

弟子或能得诸法实相陀罗尼义,而不能次第读诵;或师得闻持陀罗尼,未得大悲故,轻贱弟子,不能教导。

问曰:

弟子欲受持般若波罗蜜,师不与,或可有是;云何师欲与法,弟子不欲受?

答曰:

如先答,弟子见师有过故,不欲受法。

复次,师欲教化前人为弟子;而是人或邪见诸恶因缘故,不肯受教。

复次,一切众生所行法,同则和合;一人离五盖,一人不离故相轻,相轻故不和合。

一切上法皆尔。

复次,书、诵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一人呵三恶道、一人赞叹诸天,是事如先答。虽不能都破其善行,且坏其大乘,授小乘法。

复次,师少欲知足,不乐众聚;弟子多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着善法,舍离弟子。

弟子一身,亦如是。

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

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

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

弟子亦如是,为财利养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

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嶮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

弟子欲去,亦如是。

饥饿、穀贵、无水处,亦如是。

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

或师谙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时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

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若自欲去者便去,无以财物丰乐故去,至彼不得随意,勿以见怨!」师复为说:「汝闻彼国土丰乐故去,非为法故,不须随我。」师好心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弟子闻是说,敬难师故不能答,便止不去,故不和合。

师复欲至远国,彼中有种种虎狼、贼盗;语弟子言:「彼间多难,汝不须去!」弟子闻已便止。师但知彼有难事,故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

问曰:

若远国多难,何以自去?

答曰:

有人言:师彼国生故,服习彼土,能自防护。

有人言:彼有好师、经书,不惜身命故去。师作是念:「我身自死则可,云何枉他?」

如是等因缘故,止弟子不令去。

师多有知识檀越,心生乐着;弟子少欲知足,不着檀越。

师常随时问讯檀越;弟子但欲求法,不喜是事。师知其意,语言:「我有因缘,不得为汝说法。」弟子闻已,不悦:「师贵俗缘,不贵于法。」是不和合。

◎【经】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来,方便破坏是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读、诵、说,正忆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乃至正忆念?」

佛言:「恶魔作比丘形像来,坏善男子、善女人心,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作是言:『如我所说经,即是般若波罗蜜,此经非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是中破坏诸比丘时,有未受记菩萨便堕疑,堕疑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持,乃至不作正忆念。

「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身到菩萨所,作如是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实际作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是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留难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魔事留难,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佛言:「似般若波罗蜜诸魔事起,似禅波罗蜜、似毗梨耶波罗蜜、似羼提波罗蜜、似尸罗波罗蜜、似檀波罗蜜魔事起,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复次,须菩提!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是菩萨摩诃萨应当知是魔事而远离之。

「复次,须菩提!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用是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如是等诸经,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与菩萨摩诃萨。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金色丈光,到菩萨所;是菩萨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及比丘僧,到菩萨前;是菩萨起贪着意,作是念:『我于当来世亦当如是从比丘僧为说法。』是菩萨贪着魔身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无数百千万亿菩萨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示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见已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色,无有受、想、行、识,乃至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若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佛、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菩萨。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正忆念时,多有留难起。

「须菩提!譬如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珊瑚等宝,多难多贼;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珊瑚等,多贼、多难。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亦如是,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多有魔事。

「何以故?是愚痴人为魔所使,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世尊!是愚痴人少智少慧,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是愚痴人心不乐大法,是故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如说修行;亦坏他人,令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新发大乘意善男子、善女人为魔所使、不种善根、不供养诸佛、不随善知识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正忆念,而作留难。

「是善男子、善女人少智少慧、心不乐大法,是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事起故。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魔事不起,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当知佛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十方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亦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令得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十方阿鞞跋致诸菩萨摩诃萨亦拥护祐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论】

释曰:

魔作大沙门形,有重威德,令人受其语。

多持经卷,与众弟子俱,语诸比丘:般若波罗蜜,如我经所说真实佛语,汝先闻者不实,非佛所说。呵毁先经,种种自赞所说。

钝根菩萨信受是语,生邪见;若利根未得受记者生疑。何以故?

诸佛毕竟空无相,智慧难解,故不和合。

或时魔语菩萨:「般若波罗蜜、三解脱门,广说但是空。汝常习此空,于中得证;不得证,云何作佛?作佛法,先行布施、持戒等,修三十二相福德;坐道场时,尔乃用空。」菩萨或信或疑,离般若波罗蜜。

问曰:

云何「似六波罗蜜」名魔事?

答曰:

如相似般若波罗蜜中说。

复次,以着心行六波罗蜜,是名「似」。

声闻、辟支佛经,无有慈悲,不求佛道,但欲自度;虽是好事,破菩萨道,故名魔事。

问曰:

若菩萨见佛身,则信心清净,云何名魔事?

答曰:

一切烦恼取相,皆是魔事。

是小菩萨未应见佛身,魔作佛妙形,菩萨心着,为是好身故行道。如未离欲人,见天女形,深心染着,不能堪受天欲,迷闷而死。是故魔愿得满。

菩萨虽得少净心,而失实相智慧;如人手捉重宝,有人以少金诳之,舍大价宝而取贱物,是名「耗减」。

魔作佛身,将诸比丘,示多菩萨行六波罗蜜,亦如上。

此中佛说因缘:色等一切法自性空。

复次,众会生疑:「般若波罗蜜是无上法,多有利益,云何有人憎嫉?」

是故佛说譬喻:「如阎浮提金银等,多怨多贼,为是故出,不为瓦石等生。」

般若波罗蜜是佛法藏中妙宝,微妙甚深,懈怠钝根者所不解,是故呰毁。

魔以般若波罗蜜多令众生入涅槃故,魔作怨贼。

须菩提喜受佛教,述其所说毁呰破坏般若者:「世尊!是狂痴之人为魔所使,不得自在,以少智故,不能通达佛意。是人无有大心,不知清净法味,但知三相:贪味、淫欲、瞋恚,如畜生法,与般若波罗蜜生留难。」

佛可须菩提所说,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书般若,乃至正忆念,魔事不起,当知是佛力,亦是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所拥护;而能具足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是十方现在佛力。」

何以故?

魔是欲界主,世间福德、智慧具足,魔是世间生死根本。

色界诸天,虽有邪见,常入禅定故心柔软,不能有所破坏。

无色界中无形故,又心微细,不能有所作。

下诸天无有力势故,不能如是破坏。

是魔先世业因缘力;又住处因缘,他作夺取,是中贼主名为魔。是魔相尔,破坏好事。

初发心菩萨福德、智慧薄故惜身,若十方诸佛菩萨不拥护佐助者,不能成。是故诸佛、菩萨、诸天为破坏魔事,是菩萨或觉、或不觉;如贼绕城,大人守护,小儿不觉。

略说魔事如是,广说则无量无边。

然佛意但欲令行者成般若大事,是故师、徒宜应和合,一切恶事,不应计念。

大智度论释佛母品第四十八

【经】

佛告须菩提:「譬如母人有子若五、若十、若二十、若三十、若四十、若五十、若百、若千。母中得病,诸子各各勤求救疗,作是念:『我等云何令母得安,无诸患苦不乐之事!风寒、冷热,蚊虻、蛇蚖,侵犯母身,是我等忧。』其诸子等常求乐具,供养其母。所以者何?生育我等,示我世间。

「如是,须菩提!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十方现在诸佛亦以佛眼常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与诸佛一切智,能示世间相。以是故,诸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

「又以般若波罗蜜能生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生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能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如是般若波罗蜜能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

「须菩提!所有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得、当得,皆因深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得。

「须菩提!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诸佛常以佛眼视是人。

「须菩提!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诸十方佛常守护,令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世尊!

「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

「云何能示世间相?

「云何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

「云何诸佛说世间相?」

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

「须菩提!得是诸法,故名为佛。

「须菩提!以是故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

「须菩提!诸佛说五众是世间相。」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说五众相?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示五众?」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不示五众破、不示五众坏,不示生、不示灭,不示垢、不示净,不示增、不示减,不示入、不示出,不示过去、不示未来、不示现在。何以故?空相不破、不坏,无相相、无作相不破、不坏,不起法、不生法、无所有法性法,不破、不坏,相如是示。如是,须菩提!佛说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诸佛因深般若波罗蜜,悉知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心所行。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众生,无众生名;无色,无色名;无受、想、行、识,无受、想、行、识名;无眼乃至无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无眼触乃至无意触,乃至无一切智,无一切智名。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示色,不示受、想、行、识;乃至不示一切种智。何以故?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波罗蜜,何况色乃至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所有众生名数,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若此间世界、若遍十方世界;是诸众生若摄心、若乱心,是摄心、乱心佛如实知。须菩提!云何佛知众生摄心、乱心相?以法相故知。」

「用何等法相故知?」

「须菩提!是法相中尚无法相相,何况有摄心、乱心!须菩提!以是法相故,佛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摄心、乱心,云何知?须菩提!以尽相故知,以无染相故知,以灭相故知,以断相故知,以寂相故知,以离相故知。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佛告须菩提:「染心如实相,则无染心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不可得,何况当得染心、不染心!须菩提!瞋心、痴心如实相,则无瞋、无痴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尚不可得,何况当得瞋心、不瞋心,痴心、不痴心!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

佛告须菩提:「是心无染相中,染相、不染相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

「须菩提!是无瞋心、无痴心相中,痴心、不痴心不可得。何以故?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是心不广乃至不来不去。何以故?是心性无故,谁作广谁作狭?乃至来去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不见众生心来相、去相,不见众生心生相、灭相、住相、异相。何以故?是诸心性无故,谁来谁去?谁生灭住异?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是众生心,不见住,不见不住。何以故?是无量心相无依止故,谁有住不住处?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佛告须菩提:「众生心是无相,佛如实知无相,自相空故。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心五眼不能见。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论】

释曰:

上说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拥护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令魔得其便。

会中听者闻是事已,或作是念:「诸佛阿耨陀罗三藐三菩提寂灭相,于诸法及众生无憎无爱,何以故拥护书持般若乃至正忆念者?」

是故佛告须菩提,为说譬喻:「如子知恩故,守护其母;般若是十方诸佛母故,若有魔等留难,欲破坏般若波罗蜜者,诸佛虽行寂灭相,怜愍众生故、知恩分故,用慈悲心常念,用佛眼常见,守护是行般若者,令得增益,不失佛道。」

此中佛说因缘:「诸贤圣及贤圣法皆从般若中生。」

问曰:

须菩提问四种,佛何以止答三事,而不说「诸佛从般若中生」?

答曰:

般若生诸佛,诸佛从般若生,义无异。

有人言:诸法和合故能生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有人行般若波罗蜜及众行,得成佛。初谓作者,二谓法。

若言「堕枝杀人」,若言「堕树杀人」,以是事同,故不别答;若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即说「诸佛从般若生」。

问曰:

如余经说:五众破坏,故名世间;此中何以言「般若波罗蜜示五众,无破、坏、生、灭等」?

答曰:

彼是小乘事;此是大乘事。

小乘法多说无常;大乘法中,多说法空。

小乘法中,先说无常,后说法空;大乘法中,初便说法空。

小乘法中说无常,令众生怖畏;大乘则不然,是故说无破坏等。

此中佛自说因缘:「空、无相、无作,终不破、不坏,般若波罗蜜示如是等世间相。」

复次,五众名世间,众生身形色易知,余心数法无形故难知。

是故佛语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心所行皆知。」

深般若中虽无众生及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以般若方便力,而能知众生心所行。

是般若波罗蜜中毕竟空故,不示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

此中佛说因缘:「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相,何况色等法!」

复次,「般若波罗蜜示世间」者,一切众生,若色、若无色。

「色」者,欲、色界众生。

「无色」者,无色界众生。

「有想」者,除无想天及非有想非无想天,余者是有想。

「无想」者,是无想众生。

「非有想非无想」者,是有顶处天。

「此间世界」者,是三千大千世界。

「遍十方」者,余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

是世界六道中三世众生,佛悉知其摄心、乱心。

须菩提闻已,心疑怪:「诸佛常乐行寂灭诸法空,今云何遍知无始无边众生摄心、乱心?佛心一,众生心无量种,云何一时知一切众生心?」以是故,问「佛云何知?」

佛答:「诸法实相智慧故,知众生摄心、乱心。」

须菩提问:「何等是诸法实相?」

答曰:「所谓毕竟空,是毕竟空,毕竟空性亦不可得,何况摄心、乱心!」

问曰:

诸法实相毕竟空中,无分别心心数法,佛云何知其心?

答曰:

此中佛自说:「诸法实相性亦不可得,以是智慧,知众生摄心、乱心。」

何以故?若空性可得,应有难;空性不可得,云何作难?

今,佛过一切忆想分别虚妄法,安住实相,如实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住虚妄法中故,不能知他众生如实。

先略说「知他心」,次分别众生摄心、乱心——所谓三毒、无三毒者,广、大、无量、不可见,出、没、屈、申等。

须菩提事事问,初答以诸法实相故,知摄心、乱心。

次以尽、无染、灭、断、寂、离故知。

「尽」者,无常慧;菩萨行是无常慧心,「离」一切世间「染」。

用世间道遮灭结使,是名「灭」。

用无漏道断,故名「断」。

断诸结使已,观涅槃「寂灭」、「离」相。

以是因缘,得诸法实相;以诸法实相,知他摄心、乱心皆是实相。

复次,是心念念生灭,未来无故不可知;现在念念灭,住时无故不可知。

凡夫人取相分别,于三世中忆想,妄见谓知心念。

以尽门观,即是毕竟空,毕竟空故无所着,是时得道。知诸法实相,于一切法不妄想分别,则如实知他心。

「染心」者,一切法入法性中皆清净,是故说染心实相,是中无染心。何以故?

如实中无心无心数法,何况染心!

瞋心、痴心亦如是。

无染心相中,是中无有染心相,染心从本来无故,亦无不染心;无染心是寂灭相,无所分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须菩提!二心不俱故。」

众生法,心心次第生,无染心时则无染心。

何以故?过去染心已灭,未来未有,现在无染心,则无有染心;染心无故,亦无不染心,相待法无故。

是故无染实相中无有染心、不染心。

无瞋心、无痴心亦如是。

广狭、增减心,皆是众生取相分别,佛不如是知。何以故?

是心无色无形,无住处,念念灭,则无广狭增减差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心性相无故,广狭等不可得。」

广狭、增减、大小义,如四无量心中说。

「无量心」者,广心、大心,即是无量。

又缘无量众生故,名「无量」;又缘涅槃无量法故,名「无量」;又心相不可取故,名「无量」。

如有眼、有色因缘故,眼识生,是识不在眼,不在色,不在中间,不在此,不在彼,是故无住处。若实无住处,云何能有所作?

若好若丑,如梦所见事,不可求其实定相。

心亦如是,无依止故无定相,故名无量。

广、大,亦应如是随义分别说。

问曰:

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答曰:

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

破如是等虚妄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

复次,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

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

慧眼缘涅槃故不见。

初觉法眼分别知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等,是法眼入实相中则无所分别;如先说:「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是故不应见。

佛眼观寂灭相故不应见。

众生心,见者,如实见;不如凡夫人忆想分别见。

复次,五眼因缘和合生,皆是作法,虚诳不实,佛不信不用,是故言「不以五眼见」。

大智度大智度论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余(卷六十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悋惜不舍。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悋法不施;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易悟;听法人闇钝。

「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听法者易悟;说法人闇钝。

「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妬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

「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人不成就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离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作是言:『善男子!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穀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

「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距逆我,不欲与我相随。』便止不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论】

问曰:

有人书、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不能行而犯戒,或可有是;若不信,云何从受法?

答曰:

是人不信般若波罗蜜所谓毕竟空,但欲求名故读、诵、广说;如佛弟子不信外道经书,亦为人讲说。

复次,不能深心信乐般若故名「不信」,非都不信。

问曰:

弟子法应供养师,奉诸所有,何以言「师不能施」?

答曰:

弟子作是念:「师少物不能舍,何况舍身!虽赞说布施,是为欺诳!」是故不和合。

弟子欲以四事供养师;师少欲知足故不受,或羞愧似如卖法故不受。

或师多知多识,无所乏少,能供给弟子;弟子自念:「人当谓我贪师衣食故受法」;或自以德薄不消所给。此心虽好,不能成般若波罗蜜故,亦是魔事。

「师钝根」者,是诵经师,非解义师。

十二部经,亦是诵经师。

复次,「师有六波罗蜜」者,作是念:「弟子罪人、钝根,不能行六波罗蜜,着世间事,但有弟子名,无有实事。」是师不知弟子闻般若已,后成大事,但以现前无六波罗蜜,不肯教化。

弟子亦作是念:「六波罗蜜义,我亦能行,师但能口说,不能修行。」不知师转身因缘,当成大事;又不知师别有读诵利益因缘,故不和合。

复次,弟子直信着善法;师不着法,以方便行六波罗蜜。

弟子谓为不深乐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师或时赞叹六波罗蜜;或时断人着故,破散六波罗蜜。

弟子有方便,亦如是。

问曰:

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

答曰:

陀罗尼有种种。

有弟子得闻持陀罗尼,能持、能诵,不能解义;师能为解说。

弟子或能得诸法实相陀罗尼义,而不能次第读诵;或师得闻持陀罗尼,未得大悲故,轻贱弟子,不能教导。

问曰:

弟子欲受持般若波罗蜜,师不与,或可有是;云何师欲与法,弟子不欲受?

答曰:

如先答,弟子见师有过故,不欲受法。

复次,师欲教化前人为弟子;而是人或邪见诸恶因缘故,不肯受教。

复次,一切众生所行法,同则和合;一人离五盖,一人不离故相轻,相轻故不和合。

一切上法皆尔。

复次,书、诵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一人呵三恶道、一人赞叹诸天,是事如先答。虽不能都破其善行,且坏其大乘,授小乘法。

复次,师少欲知足,不乐众聚;弟子多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着善法,舍离弟子。

弟子一身,亦如是。

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

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

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

弟子亦如是,为财利养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

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嶮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

弟子欲去,亦如是。

饥饿、穀贵、无水处,亦如是。

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

或师谙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时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

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若自欲去者便去,无以财物丰乐故去,至彼不得随意,勿以见怨!」师复为说:「汝闻彼国土丰乐故去,非为法故,不须随我。」师好心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弟子闻是说,敬难师故不能答,便止不去,故不和合。

师复欲至远国,彼中有种种虎狼、贼盗;语弟子言:「彼间多难,汝不须去!」弟子闻已便止。师但知彼有难事,故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

问曰:

若远国多难,何以自去?

答曰:

有人言:师彼国生故,服习彼土,能自防护。

有人言:彼有好师、经书,不惜身命故去。师作是念:「我身自死则可,云何枉他?」

如是等因缘故,止弟子不令去。

师多有知识檀越,心生乐着;弟子少欲知足,不着檀越。

师常随时问讯檀越;弟子但欲求法,不喜是事。师知其意,语言:「我有因缘,不得为汝说法。」弟子闻已,不悦:「师贵俗缘,不贵于法。」是不和合。

◎【经】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来,方便破坏是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读、诵、说,正忆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破坏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书、持乃至正忆念?」

佛言:「恶魔作比丘形像来,坏善男子、善女人心,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作是言:『如我所说经,即是般若波罗蜜,此经非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是中破坏诸比丘时,有未受记菩萨便堕疑,堕疑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持,乃至不作正忆念。

「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身到菩萨所,作如是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实际作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是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留难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菩萨摩诃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魔事留难,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佛言:「似般若波罗蜜诸魔事起,似禅波罗蜜、似毗梨耶波罗蜜、似羼提波罗蜜、似尸罗波罗蜜、似檀波罗蜜魔事起,菩萨应当觉知,知已远离。

「复次,须菩提!声闻、辟支佛所应行经,是菩萨摩诃萨应当知是魔事而远离之。

「复次,须菩提!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用是法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

「如是等诸经,恶魔作比丘形像,方便与菩萨摩诃萨。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金色丈光,到菩萨所;是菩萨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是不和合故,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身及比丘僧,到菩萨前;是菩萨起贪着意,作是念:『我于当来世亦当如是从比丘僧为说法。』是菩萨贪着魔身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恶魔化作无数百千万亿菩萨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指示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见已贪着,贪着故耗减萨婆若,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色,无有受、想、行、识,乃至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若无有色,乃至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中无佛、无声闻,无辟支佛、无菩萨。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正忆念时,多有留难起。

「须菩提!譬如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珊瑚等宝,多难多贼;如是,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阎浮提中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瑙,珊瑚等,多贼、多难。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亦如是,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多贼、多留难起,多有魔事。

「何以故?是愚痴人为魔所使,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世尊!是愚痴人少智少慧,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破坏,令远离。

「是愚痴人心不乐大法,是故不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不受、不读、不诵、不正忆念、不如说修行;亦坏他人,令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说修行!」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新发大乘意善男子、善女人为魔所使、不种善根、不供养诸佛、不随善知识故,不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正忆念,而作留难。

「是善男子、善女人少智少慧、心不乐大法,是故不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事起故。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魔事不起,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当知佛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须菩提!十方现在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佛亦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令得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十方阿鞞跋致诸菩萨摩诃萨亦拥护祐助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论】

释曰:

魔作大沙门形,有重威德,令人受其语。

多持经卷,与众弟子俱,语诸比丘:般若波罗蜜,如我经所说真实佛语,汝先闻者不实,非佛所说。呵毁先经,种种自赞所说。

钝根菩萨信受是语,生邪见;若利根未得受记者生疑。何以故?

诸佛毕竟空无相,智慧难解,故不和合。

或时魔语菩萨:「般若波罗蜜、三解脱门,广说但是空。汝常习此空,于中得证;不得证,云何作佛?作佛法,先行布施、持戒等,修三十二相福德;坐道场时,尔乃用空。」菩萨或信或疑,离般若波罗蜜。

问曰:

云何「似六波罗蜜」名魔事?

答曰:

如相似般若波罗蜜中说。

复次,以着心行六波罗蜜,是名「似」。

声闻、辟支佛经,无有慈悲,不求佛道,但欲自度;虽是好事,破菩萨道,故名魔事。

问曰:

若菩萨见佛身,则信心清净,云何名魔事?

答曰:

一切烦恼取相,皆是魔事。

是小菩萨未应见佛身,魔作佛妙形,菩萨心着,为是好身故行道。如未离欲人,见天女形,深心染着,不能堪受天欲,迷闷而死。是故魔愿得满。

菩萨虽得少净心,而失实相智慧;如人手捉重宝,有人以少金诳之,舍大价宝而取贱物,是名「耗减」。

魔作佛身,将诸比丘,示多菩萨行六波罗蜜,亦如上。

此中佛说因缘:色等一切法自性空。

复次,众会生疑:「般若波罗蜜是无上法,多有利益,云何有人憎嫉?」

是故佛说譬喻:「如阎浮提金银等,多怨多贼,为是故出,不为瓦石等生。」

般若波罗蜜是佛法藏中妙宝,微妙甚深,懈怠钝根者所不解,是故呰毁。

魔以般若波罗蜜多令众生入涅槃故,魔作怨贼。

须菩提喜受佛教,述其所说毁呰破坏般若者:「世尊!是狂痴之人为魔所使,不得自在,以少智故,不能通达佛意。是人无有大心,不知清净法味,但知三相:贪味、淫欲、瞋恚,如畜生法,与般若波罗蜜生留难。」

佛可须菩提所说,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书般若,乃至正忆念,魔事不起,当知是佛力,亦是十方诸佛及诸菩萨所拥护;而能具足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是十方现在佛力。」

何以故?

魔是欲界主,世间福德、智慧具足,魔是世间生死根本。

色界诸天,虽有邪见,常入禅定故心柔软,不能有所破坏。

无色界中无形故,又心微细,不能有所作。

下诸天无有力势故,不能如是破坏。

是魔先世业因缘力;又住处因缘,他作夺取,是中贼主名为魔。是魔相尔,破坏好事。

初发心菩萨福德、智慧薄故惜身,若十方诸佛菩萨不拥护佐助者,不能成。是故诸佛、菩萨、诸天为破坏魔事,是菩萨或觉、或不觉;如贼绕城,大人守护,小儿不觉。

略说魔事如是,广说则无量无边。

然佛意但欲令行者成般若大事,是故师、徒宜应和合,一切恶事,不应计念。

大智度论释佛母品第四十八

【经】

佛告须菩提:「譬如母人有子若五、若十、若二十、若三十、若四十、若五十、若百、若千。母中得病,诸子各各勤求救疗,作是念:『我等云何令母得安,无诸患苦不乐之事!风寒、冷热,蚊虻、蛇蚖,侵犯母身,是我等忧。』其诸子等常求乐具,供养其母。所以者何?生育我等,示我世间。

「如是,须菩提!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十方现在诸佛亦以佛眼常视是深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与诸佛一切智,能示世间相。以是故,诸佛常以佛眼视是深般若波罗蜜。

「又以般若波罗蜜能生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能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生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能生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

「如是般若波罗蜜能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

「须菩提!所有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得、当得,皆因深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得。

「须菩提!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诸佛常以佛眼视是人。

「须菩提!是求菩萨道善男子、善女人诸十方佛常守护,令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世尊!

「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

「云何能示世间相?

「云何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

「云何诸佛说世间相?」

佛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

「须菩提!得是诸法,故名为佛。

「须菩提!以是故深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

「须菩提!诸佛说五众是世间相。」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说五众相?云何深般若波罗蜜中示五众?」

「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不示五众破、不示五众坏,不示生、不示灭,不示垢、不示净,不示增、不示减,不示入、不示出,不示过去、不示未来、不示现在。何以故?空相不破、不坏,无相相、无作相不破、不坏,不起法、不生法、无所有法性法,不破、不坏,相如是示。如是,须菩提!佛说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复次,须菩提!诸佛因深般若波罗蜜,悉知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心所行。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无众生,无众生名;无色,无色名;无受、想、行、识,无受、想、行、识名;无眼乃至无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无眼触乃至无意触,乃至无一切智,无一切智名。如是,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能示世间相。

「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亦不示色,不示受、想、行、识;乃至不示一切种智。何以故?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波罗蜜,何况色乃至一切种智!

「复次,须菩提!所有众生名数,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若此间世界、若遍十方世界;是诸众生若摄心、若乱心,是摄心、乱心佛如实知。须菩提!云何佛知众生摄心、乱心相?以法相故知。」

「用何等法相故知?」

「须菩提!是法相中尚无法相相,何况有摄心、乱心!须菩提!以是法相故,佛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摄心、乱心,云何知?须菩提!以尽相故知,以无染相故知,以灭相故知,以断相故知,以寂相故知,以离相故知。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摄心、乱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知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佛告须菩提:「染心如实相,则无染心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不可得,何况当得染心、不染心!须菩提!瞋心、痴心如实相,则无瞋、无痴相。何以故?如实相中心心数法尚不可得,何况当得瞋心、不瞋心,痴心、不痴心!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染心,如实知染心;瞋心、痴心,如实知瞋心、痴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无瞋心,如实知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无痴心?」

佛告须菩提:「是心无染相中,染相、不染相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染心,如实知无染心。

「须菩提!是无瞋心、无痴心相中,痴心、不痴心不可得。何以故?二心不俱故。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瞋心、无痴心,如实知。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须菩提!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是心不广乃至不来不去。何以故?是心性无故,谁作广谁作狭?乃至来去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广心,如实知广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不见众生心来相、去相,不见众生心生相、灭相、住相、异相。何以故?是诸心性无故,谁来谁去?谁生灭住异?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是众生大心,如实知大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佛告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知是众生心,不见住,不见不住。何以故?是无量心相无依止故,谁有住不住处?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无量心,如实知无量心。

「复次,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佛告须菩提:「众生心是无相,佛如实知无相,自相空故。

「复次,须菩提!佛知众生心五眼不能见。如是,须菩提!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

【论】

释曰:

上说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拥护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令魔得其便。

会中听者闻是事已,或作是念:「诸佛阿耨陀罗三藐三菩提寂灭相,于诸法及众生无憎无爱,何以故拥护书持般若乃至正忆念者?」

是故佛告须菩提,为说譬喻:「如子知恩故,守护其母;般若是十方诸佛母故,若有魔等留难,欲破坏般若波罗蜜者,诸佛虽行寂灭相,怜愍众生故、知恩分故,用慈悲心常念,用佛眼常见,守护是行般若者,令得增益,不失佛道。」

此中佛说因缘:「诸贤圣及贤圣法皆从般若中生。」

问曰:

须菩提问四种,佛何以止答三事,而不说「诸佛从般若中生」?

答曰:

般若生诸佛,诸佛从般若生,义无异。

有人言:诸法和合故能生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有人行般若波罗蜜及众行,得成佛。初谓作者,二谓法。

若言「堕枝杀人」,若言「堕树杀人」,以是事同,故不别答;若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即说「诸佛从般若生」。

问曰:

如余经说:五众破坏,故名世间;此中何以言「般若波罗蜜示五众,无破、坏、生、灭等」?

答曰:

彼是小乘事;此是大乘事。

小乘法多说无常;大乘法中,多说法空。

小乘法中,先说无常,后说法空;大乘法中,初便说法空。

小乘法中说无常,令众生怖畏;大乘则不然,是故说无破坏等。

此中佛自说因缘:「空、无相、无作,终不破、不坏,般若波罗蜜示如是等世间相。」

复次,五众名世间,众生身形色易知,余心数法无形故难知。

是故佛语须菩提:「无量阿僧祇众生心所行皆知。」

深般若中虽无众生及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以般若方便力,而能知众生心所行。

是般若波罗蜜中毕竟空故,不示色等法,乃至一切种智。

此中佛说因缘:「般若波罗蜜中尚无般若相,何况色等法!」

复次,「般若波罗蜜示世间」者,一切众生,若色、若无色。

「色」者,欲、色界众生。

「无色」者,无色界众生。

「有想」者,除无想天及非有想非无想天,余者是有想。

「无想」者,是无想众生。

「非有想非无想」者,是有顶处天。

「此间世界」者,是三千大千世界。

「遍十方」者,余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

是世界六道中三世众生,佛悉知其摄心、乱心。

须菩提闻已,心疑怪:「诸佛常乐行寂灭诸法空,今云何遍知无始无边众生摄心、乱心?佛心一,众生心无量种,云何一时知一切众生心?」以是故,问「佛云何知?」

佛答:「诸法实相智慧故,知众生摄心、乱心。」

须菩提问:「何等是诸法实相?」

答曰:「所谓毕竟空,是毕竟空,毕竟空性亦不可得,何况摄心、乱心!」

问曰:

诸法实相毕竟空中,无分别心心数法,佛云何知其心?

答曰:

此中佛自说:「诸法实相性亦不可得,以是智慧,知众生摄心、乱心。」

何以故?若空性可得,应有难;空性不可得,云何作难?

今,佛过一切忆想分别虚妄法,安住实相,如实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住虚妄法中故,不能知他众生如实。

先略说「知他心」,次分别众生摄心、乱心——所谓三毒、无三毒者,广、大、无量、不可见,出、没、屈、申等。

须菩提事事问,初答以诸法实相故,知摄心、乱心。

次以尽、无染、灭、断、寂、离故知。

「尽」者,无常慧;菩萨行是无常慧心,「离」一切世间「染」。

用世间道遮灭结使,是名「灭」。

用无漏道断,故名「断」。

断诸结使已,观涅槃「寂灭」、「离」相。

以是因缘,得诸法实相;以诸法实相,知他摄心、乱心皆是实相。

复次,是心念念生灭,未来无故不可知;现在念念灭,住时无故不可知。

凡夫人取相分别,于三世中忆想,妄见谓知心念。

以尽门观,即是毕竟空,毕竟空故无所着,是时得道。知诸法实相,于一切法不妄想分别,则如实知他心。

「染心」者,一切法入法性中皆清净,是故说染心实相,是中无染心。何以故?

如实中无心无心数法,何况染心!

瞋心、痴心亦如是。

无染心相中,是中无有染心相,染心从本来无故,亦无不染心;无染心是寂灭相,无所分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须菩提!二心不俱故。」

众生法,心心次第生,无染心时则无染心。

何以故?过去染心已灭,未来未有,现在无染心,则无有染心;染心无故,亦无不染心,相待法无故。

是故无染实相中无有染心、不染心。

无瞋心、无痴心亦如是。

广狭、增减心,皆是众生取相分别,佛不如是知。何以故?

是心无色无形,无住处,念念灭,则无广狭增减差别。

此中佛自说因缘:「心性相无故,广狭等不可得。」

广狭、增减、大小义,如四无量心中说。

「无量心」者,广心、大心,即是无量。

又缘无量众生故,名「无量」;又缘涅槃无量法故,名「无量」;又心相不可取故,名「无量」。

如有眼、有色因缘故,眼识生,是识不在眼,不在色,不在中间,不在此,不在彼,是故无住处。若实无住处,云何能有所作?

若好若丑,如梦所见事,不可求其实定相。

心亦如是,无依止故无定相,故名无量。

广、大,亦应如是随义分别说。

问曰:

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

答曰:

有坐禅人忆想分别,见是心如清净珠中缕。观白骨人中,见心次第相续生。或时见心在身。或见在缘;如无边识处,但见识无量无边。

破如是等虚妄故,佛言:「如实知众生心,众生心自相空,故无相相。」

复次,佛以五眼观此心不可得——

肉眼、天眼缘色故不见。

慧眼缘涅槃故不见。

初觉法眼分别知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等,是法眼入实相中则无所分别;如先说:「一切法无知者、无见者」;是故不应见。

佛眼观寂灭相故不应见。

众生心,见者,如实见;不如凡夫人忆想分别见。

复次,五眼因缘和合生,皆是作法,虚诳不实,佛不信不用,是故言「不以五眼见」。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九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天亲菩萨造 陈世真谛三藏于广...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一 三宝尊菩萨造 大...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上 无着菩萨造颂 世亲...

大乘四法经释

大乘四法经释 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惣有其二。一外...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上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

【注音版】佛说不增不减经

佛说不增不减经...

太子须大拏经

太子须大拏经 西秦沙门圣坚奉 诏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是法非法经

佛说是法非法经(出《中阿含》)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学菩萨戒法

佛前自誓受戒。肇于梵网。详于地持璎珞等经。今参以诸...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菩萨经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译 如是我闻: 一...

净土警语

净土警语 菩萨苾刍 行策 截流 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

十种容易患癌的人群

第一个是十类容易患癌的人群,如果有的话赶快改正过来...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不能往生

再介绍另一位潘谢映梅老太太,本来末学不认识她,是除...

圣严法师:什么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方法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贪、嗔、痴、等...

文殊菩萨祝圣仪轨

一、香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梦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跟法华经...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现在由于我们很多人从小对宗教对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

商人与罗刹鬼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迦尸罗国和毗提醯国之间,有一片旷...

调伏妄想的方法

原文: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