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智度论释愿乐品第六十四(卷七十八)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时,出一切众生之上,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是诸众生闻是萨婆,若信者,得人中之善利,寿命中最,何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者!是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者,其余众生应当愿乐。」

尔时,释提桓因以天曼陀罗华而散佛上,发是言:「以此福德,若有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令此人具足佛法,具足一切种智,具足自然法;若求声闻者,令具足声闻法。世尊!若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者,我终不生一念令其转还,我亦不生一念令其转还堕声闻、辟支佛地。

「世尊!我愿诸菩萨倍复精进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众生生死中种种苦恼,欲利益安乐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以是心作是愿:我既自度,亦当度未度者;我既自脱,当脱未脱者;我既安隐,当安未安者;我既灭度,当使未入灭度者得灭度。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于初发意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久发意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阿鞞跋致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一生补处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四天下世界,可称知斤两,是随喜心福德不可称量。

「复次,憍尸迦!是三千大千世界,皆可称知斤两,是随喜心福德不可称量。

「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满中海水,取一发破为百分,以一分发渧取海水,可知渧数,是随喜心福德不可数知。」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众生心不随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皆是魔眷属;诸心不随喜者,从魔中来生。何以故?世尊!是诸发心菩萨,为破魔境界故生,是故欲爱敬三尊者,应生随喜心;随喜已,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不一不二相故。」

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有人于菩萨能如是随喜回向者,常值诸佛,终不见恶色,终不闻恶声,终不嗅恶香,终不食恶味,终不触恶触,终不随恶念,终不远离诸佛,从一佛界至一佛界,亲近诸佛、种善根。

「何以故?善男子、善女人为无量阿僧祇初发意菩萨诸善根随喜回向,为无量阿僧祇第二地、第三地、乃至第十地、一生补处诸菩萨摩诃萨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善根因缘故,疾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

「憍尸迦!以是因缘故,善男子、善女人于初发意菩萨善根,应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心非离心;于久发意、阿鞞跋致、一生补处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心非离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心如幻,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汝见是心如幻不?」

「不也!世尊!我不见幻,亦不见心如幻。」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无幻,亦无心如幻,汝见是心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离幻、离心如幻,汝见更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我不见离幻、离心如幻,更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不见更有法、何等法可说——若有、若无!是法相毕竟离故,不堕有、不堕无。若法毕竟离者,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有法,亦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世尊!一切法无所有,是中无垢者、无净者。世尊!以是故,般若波罗蜜毕竟离,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毕竟离,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毕竟离。若法毕竟离,则不应修,不应坏。行般若波罗蜜亦无有法可得,毕竟离故。

「世尊!若般若波罗蜜毕竟离者,云何因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毕竟离,二离中云何能有所得?」

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是般若波罗蜜毕竟离,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毕竟离,乃至一切种智毕竟离。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毕竟离,乃至一切种智毕竟离,以是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非毕竟离,乃至一切种智非毕竟离,是不名般若波罗蜜,不名禅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毕竟离,乃至一切种智毕竟离,以是故,须菩提!非不因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以离得离,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因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行义甚深!」

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行义甚深。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能为难事,所谓行是深义,而不证声闻、辟支佛地。」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从佛闻义,菩萨摩诃萨所行不为难。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得是义可作证,亦不得般若波罗蜜作证,亦无作证者。

「世尊!若一切法不可得,何等是义可作证?何等是般若波罗蜜作证?何等是作证者?作证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行菩萨行,是于一切法皆得明了。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深法,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是名为行般若波罗蜜。

「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是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萨婆若去我近。

「世尊!譬如虚空不作是念:『有法去我远、去我近。』何以故?世尊!虚空无分别故。世尊!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萨婆若去我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分别故。

「世尊!譬如幻人不作是念:『幻师去我近,观人去我远。』何以故?幻人无分别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萨婆若去我近。』

「世尊!譬如镜中像不作是念:『所因者去我近,余者去我远。』何以故?像无分别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地去我远,萨婆若去我近。』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分别故。

「世尊!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无爱无憎。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自性不可得故。世尊!譬如佛无爱无憎;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无爱无憎亦如是。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憎无爱故。

「世尊!譬如佛一切分别想断;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如是,一切分别想断,毕竟空故。

「世尊!譬如佛所化人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去我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我近。』何以故?佛所化人无分别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如是,不作是念:『声闻、辟支佛去我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我近。』

「世尊!譬如有所为故作化,化所作事无分别。世尊!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有所为事而修是事成就,而般若波罗蜜亦无分别。

「世尊!譬如工匠,若工匠弟子,有所为故作木人,若男若女、象、马、牛、羊,是所作亦能有所作,是亦无分别。世尊!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有所为故说是事成就,而般若波罗蜜亦无分别。」

舍利弗问须菩提:「但般若波罗蜜无分别,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亦无分别?」

须菩提语舍利弗:「禅波罗蜜无分别,乃至檀波罗蜜亦无分别。」

舍利弗问须菩提:「色无分别,乃至识亦无分别;眼乃至意无分别,色乃至法无分别;眼识触乃至意识触无分别,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为性,亦无分别?

「须菩提!若色无分别,乃至无为性无分别,若一切法无分别,云何分别有六道生死——是地狱、是饿鬼、是畜生,是天、是人、是阿修罗?云何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诸佛?」

须菩提报舍利弗:「众生颠倒因缘故,造作身、口、意业,随欲本业报,受六道身:地狱、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身。

「如汝言:『云何分别有须陀洹乃至佛道?』舍利弗!须陀洹即是无分别故有,须陀洹果亦是无分别故有,乃至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佛、佛道,亦是无分别故有。

「舍利弗!过去诸佛亦是无分别、断分别故有。以是故,舍利弗!当知一切法无有分别、不坏相,如法如、法性、实际故。

「舍利弗!如是菩萨摩诃萨应行无分别般若波罗蜜;行无分别般若波罗蜜已,便得无分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

释曰:

是时,释提桓因及会中人皆共欢喜。

释提桓因作是念:「是菩萨行菩萨道时,所有功德尚胜一切众生,何况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众生有二种:一者、发心,二者、未发心。

发心菩萨胜一切未发心者。所以者何?是人种无量无上佛法因缘,欲度一切众生,令离苦得乐;其余众生但自求乐,欲与他苦!如是等因缘故,发心者胜。

问曰:

诸阿罗汉、辟支佛及五通,是离欲人;发心者,或有未离欲但发心,云何得胜?

答曰:

是事,先品中已种种答。阿罗汉等虽漏尽,不如初发心菩萨。譬如转轮圣王太子,虽在胎中,已胜余子;又如国王太子,虽未即位,胜诸大臣有位富贵者。

发心菩萨有二种:一者、行诸波罗蜜等菩萨道,二者、但空发心。此中说「行菩萨道者」;是人虽事未成就,能胜一切众生,何况成就!如歌罗频伽鸟在[声-耳+卵]中,未发声已能胜诸鸟,何况成就!菩萨亦如是,虽未成佛,行菩萨道,说诸法实相音声,破诸外道及魔民戏论,何况成佛!

有人言:若有能一发心言:「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虽未断烦恼,未行难事,以心、口业重故,胜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自求乐,自为身故,爱其所亲;阿罗汉、辟支佛虽不贪世乐,自为灭苦故,求涅槃乐,不能为众生;菩萨心生、口言,为度一切,是故胜。

譬如一六神通阿罗汉,将一沙弥令负衣钵,循路而行。沙弥思惟:「我当以何乘入涅槃?」即发心:「佛为世尊,最上最妙,我当以佛乘入涅槃。」师知其念,即取衣钵自担,推沙弥在前行。沙弥覆复思惟:「佛道甚难,久住生死,受无量苦,且以小乘早入涅槃。」师复以衣钵囊还与沙弥令担,语在后行。如是至三。沙弥白师:「师年老耄,状如小儿戏,方始令我在前,已复令我在后,何其太速?」师答:「汝初念发心作佛,是心贵重,则住我师道中。如是人,诸辟支佛尚应供养,何况阿罗汉!以是故,推汝在前。汝心还悔,欲取小乘,而未便得,汝去我悬远,是故令汝在后。」沙弥闻已惊悟:「我师能知我心,我一发意已胜阿罗汉,何况成就!」即自坚固住大乘法。

复次,胜名不必一切事中皆胜,但以「一发心,欲作佛,度众生」,是事为胜;诸余禅定、解脱等,犹尚未有,何得言胜?譬如以飞言之,鸟则胜人。未来当得功德,此事不论。

小乘人言:「乃至补处菩萨,尚不胜小沙弥得无量律仪者。」

摩诃衍论中,或有人如是言:「其有发大乘心者,虽复在弊恶小人中,犹胜二乘得解脱者。」

是名二边,离是二边,名为中道。中道义,如上说。以其有义理实故,应当取。

是故说「初发心时,胜一切众生,何况成佛!」

「闻萨婆,若信者,得人中善利」:

有人言:「六波罗蜜是利。」

有人言:「六波罗蜜果报是利,所谓转轮圣王、释梵天王、人王、法王等。」

有人言:「得阿鞞跋致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富贵处。」

有人言:「菩萨住于果报神通,游至十方,供养诸佛,种种方便教化众生。」

信受因缘,教化众生,得如是等大利。

「寿命中最」者,众生有二种命:一者、命根,二者、智慧命。

是人得智慧命故,说「寿命中最」;何况发心!发心者可敬可贵。所以者何?如先说因缘:「能舍自乐、与他乐;不自忧苦,忧他人苦故。」

尔时,释提桓因欲现欢喜相,以天文陀罗花散佛上,如《经》广说。

问曰:

罪福不可以与人,虽欲与亦不得,释提桓因何以言「以此福德令求佛道者具足佛法」?

答曰:

虽不可与人,然自令心好。

又是释提桓因显此不着福,是故以随喜心与求佛道者;与声闻人亦尔。

释提桓因白佛:「我虽得声闻道,亦不生一念令菩萨转还向二乘心。所以者何?诸菩萨见众生在生死中有种种苦,欲利益一切世间故作是愿:未度者我当等度。」

尔时,会中众生有作是念:「若如上说,随喜有功德;初发心人随喜,于久发心人随喜,有何差别?」

释提桓因欲解众人疑故,问佛言:「世尊!于初发心菩萨功德随喜得几许福德?」如《经》广说。

是福德无量无边,以种无量无边田中,人不能数知,故说譬喻令解,如《经》中广说。

随喜之德虽无量无边,于近佛道者,随喜福德转多。

是时,帝释欢喜故白佛言:「世尊!诸有闻是功德不随喜者,则是魔民,从魔天来。」

所以者何?在魔境界,积集恶心故不随喜。

此中说因缘:「随喜心能破魔界;是故求佛道者,欲爱敬三尊不舍者,当以随喜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一不二相」者,不见诸法有一定相不属因缘者,故言「不一」;不分别随喜心、回向心,是名「不二」,毕竟空故。

佛可帝释意已,更称说随喜功德:「是人常忆念十方诸佛功德随喜故,疾得见佛。又以深心,于一切众生欲令离苦得乐,是故往来生死,六情初不受恶尘,终不离生诸佛前,以不断种见佛行故。」

此中佛自说因缘:「是人于无央数阿僧祇初发心菩萨乃至无量一生补处菩萨,皆随喜故,得如上果报,疾成佛道,度无量阿僧祇众生。」

复次,憍尸迦!是菩萨因是福德如诸法实相回向;于实相中心不可得,是故说「非心亦不离心」。

如上说「不一不二」义,以事异故更说。

须菩提闻已,取是空无有心相难佛:「是心非心,空、无所有、如幻,云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反问须菩提:「汝见是空心定相如幻不?」

须菩提作是念:「心若空如幻,云何可见?若可见,则非空。」是故答言:「不。」

佛言:「心若空无所有,汝见是中有是若有若无戏论不?」

答言:「不也。」

「离是空无所有如幻心,汝见更有法能得无上道不?」

答言:「不见。」

「不见、不可得故,何有法若有、若无?一切诸法毕竟离故、毕竟空故,不堕有、不堕无;若法不堕有无中,是则毕竟无所有,不应得无上道。」

「以是因缘故,般若波罗蜜毕竟离相,见有、无二俱过故。禅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毕竟离相。若法毕竟离,则不可得见、不可得修、不可得断、不可得证;行是法则更无所得,毕竟离故。」

「世尊!今般若波罗蜜毕竟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毕竟离,云何以毕竟离得毕竟离?若一法毕竟离,尚不应有所得,何况二离!」

譬如以指触虚空,虚空无触故,指不能触,何况二皆无触!亦如虚空、涅槃。般若波罗蜜毕竟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毕竟离,云何用离得离?

佛知须菩提随诸法实相说故,可其言:「善哉!善哉!」即说因缘:「须菩提!若般若波罗蜜毕竟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毕竟离,以是因缘故可得。」

何以故?若一法定有相非空者,则是常法不生相,从未来至现在,从现在至过去。

若无实生相则无灭相,若无生灭则无四谛,若无四谛则无法宝,法宝无故亦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宝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若无法宝则无佛宝,若无佛法则无僧宝,若无三宝则无一切诸法——有如是等过罪故;毕竟离相则通达无碍。

若说毕竟离当知亦离空,若不离空不名毕竟离。是故《经》说言:「般若波罗蜜毕竟离故,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不离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以二离而得二离。」毕竟空故,不应难。

须菩提知佛所说甚深相,是故白佛言:「若菩萨能如是行,则是行甚深义。」

佛可其言:「是菩萨能为难事——能行如是甚深义,而不证二乘。」

所以者何?是菩萨一心,以利智深入空而不证涅槃,是则为难。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是不为难。何以故?是人不得是甚深义一定相可作证,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证者,谁当以甚深义得证?若不证是甚深义,谁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无所得行;行是道,则照明一切法。」

问曰:

佛说言「难」,须菩提言「不难」,师弟子义应同,何以各相违背?

答曰:

佛以世谛故说,须菩提以第一义谛故说。

佛说「菩萨得是甚深义」,须菩提说「菩萨亦不得是甚深义」。

佛以须菩提为众生故说:「有人闻难事则发心,故说难事;有人闻难事而废退,故说无难。」

是名菩萨无所得行;住是行中,于一切法通达无碍。

须菩提言:「若菩萨闻如是说毕竟离,无法可证,无取证者,亦无般若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不惊、不没、通达无碍者,是名行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者,是名真行、深行。

何以故?「是菩萨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不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见是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无所分别。是菩萨安住一切诸法实相中,故不作是分别,言:二乘离我远,佛道离我近。」

此中说虚空等譬喻,此诸譬喻,为明了毕竟空义故。

般若波罗蜜虽空,若有所修,能成其事;乃至如木人,随作何事,皆能成就。

舍利弗问须菩提:「但般若无分别,诸波罗蜜亦无分别?」若但般若空无分别,余波罗蜜应是有相,是则菩萨道有别异不平等!又初品中说:「行檀波罗蜜时,无施者、受者、亦无财物,今云何言别?若五事皆空,则无分别,无有六名,亦无可修行!」

须菩提言:「五波罗蜜亦空,无有分别。」初发心未得无生法忍者有分别。

譬如四河未会大海,则有别名,既入大海,则无差别;菩萨亦如是,世俗谛中有差别,第一义谛则无分别。

舍利弗问:「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为性,亦无分别。若此法空无差别,云何有六道别异?云何有分别须陀洹乃至佛道?」

须菩提答舍利弗:「诸法虽毕竟空无分别,而是众生狂颠倒心而起身、口、意业,随业受身业报。」贪欲是本,但为欲所逼而生着心;诸法无有定相。

「业果报」者,所谓六道。

以是故知:空、无所分别,是其实本;但以颠倒不实故,有六道差别。

又须陀洹等贤圣,亦因毕竟空无分别法生,所谓断三结法,名须陀洹果。

三结使即是颠倒,觉颠倒除却名为「断」,是故断法即是空,无有分别。

世谛故假名人,得是法故名须陀洹果;是故当知须陀洹人及果,毕竟空无分别;乃至佛、佛道亦如是。

此中说因缘:「非但现在无分别,过去如恒河沙诸佛一切分别断故,入无余涅槃,无有少许法定相可分别。一切法毕竟空,入是如、法性、实际门故。」是故言:「因缘法甚深,入是三昧门故。」

「菩萨应如是行无分别般若波罗蜜,行无分别般若波罗蜜故得无分别法,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智度论释称扬品第六十五

【经】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真实法?为行无真实法?」

须菩提报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无真实法。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无真实,乃至一切种智无真实故。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真实不可得,何况真实!乃至行一切种智,无真实法不可得,何况真实!」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作是念:「诸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如深般若波罗蜜所说义,行于等法,不作实际证,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应当为作礼!」

须菩提语诸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等法不作证声闻、辟支佛地,不为难;诸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我当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知众生毕竟不可得而度众生,是乃为难!

「诸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我当度一切众生;众生实不可得,是人欲度众生,如欲度虚空。何以故?虚空离故,当知众生亦离;虚空空故,当知众生亦空;虚空无坚固,当知众生亦无坚固;虚空虚诳,当知众生亦虚诳。诸天子!以是因缘故,当知菩萨所作为难。

「为利益无所有众生故而大庄严,是人为众生结誓,为欲与虚空共斗!是菩萨结誓已,亦不得众生而为众生结誓。何以故?众生离故,当知大誓亦离;众生虚诳故,当知大誓亦虚诳。

「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法,心不惊、不没,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离,即是众生离;受、想、行、识离,即是众生离。色离,即是六波罗蜜离;受、想、行、识离,即是六波罗蜜离。乃至一切种智离,即是六波罗蜜离。若菩萨摩诃萨闻是一切诸法离相,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于深般若波罗蜜中心不没?」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无所有故不没,般若波罗蜜离故不没,般若波罗蜜寂灭故不没。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于深般若波罗蜜中心不没。

「何以故?是菩萨不得没者,不得没事,不得没处,是一切法皆不可得故。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是法,心不惊、不没、不怖、不畏,当知是菩萨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没者、没事、没处,是法皆不可得故。

「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诸天及释提桓因天、梵天王天、及世界主天,皆为作礼。」

佛告须菩提:「不但释提桓因诸天、梵王及诸天,世界主及诸天礼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过是上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净居天,皆为是菩萨摩诃萨作礼。须菩提!今现在十方无量诸佛,亦念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当知是菩萨为如佛。须菩提!若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悉使为魔,是一一魔复化作魔,如恒河沙等魔,是一切魔不能留难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论】

释曰:

尔时,舍利弗闻上无分别相法,心大欢喜,问须菩提:「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真实法?为行无真实法?」

「真实法」者,审定、不变异,即是可取、可着;若不真实,即是虚诳妄语。

须菩提常乐行深空,心无障碍故答:「行般若者,即是行无真实。何以故?般若波罗蜜空无定相、无分别故。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菩萨行如是般若波罗蜜时,先来生死中,所习所着虚诳有为法尚不可得,何况后来观虚诳因缘生般若波罗蜜——非所着法而可得!是故菩萨观一切世间不真实,亦不着是般若波罗蜜。

世谛故说真实;第一义中真实不可得,何况不真实!

尔时,欲、色界诸天子欢喜言:「其有发菩萨心者,皆应礼敬!」能为难事,能行第一深义而不作证故。

第一义即是平等法,但以异名说。

须菩提语诸天子:「菩萨于平等法不作证,不为难;菩萨欲度无量众生,众生毕竟不可得,是则为难!何以故?欲度众生者,为欲度虚空。虚空离故,众生亦离;虚空虚诳不实故,众生亦虚诳不实。」

问曰:

于平等法而不证,众生毕竟空而度众生,此二俱毕竟空,云何言一难、一不难?

答曰:

众生虚诳假名故,是所着处;平等法无为故,非所着处。

众生从有为法假名而生;无为法是第一义。

于颠倒着处而能不着为难;于无着处不着,是不为难。

以是故,如是说:「众生空故,大庄严亦空;若大庄严空而能发心为难。」

菩萨若闻是第一平等义,度众生、大庄严皆毕竟空,而心不惊、不没。

譬如调马,自见影不惊。何以故?自知影从身出故;菩萨亦如是,知毕竟空,因有为和合虚妄法生故。

菩萨闻是事,不惊、不没,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色等法离故,众生亦离」:

「离」名为空。

若众生空,法不空,应有怖畏;若法亦空,无生怖畏处。

「若菩萨闻是一切法离相,心不畏,是亦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上闻众生空故不畏;今闻法空故不畏。若闻是二空不畏,是为真行般若。

「佛问须菩提,何以故菩萨心不没」者,

问曰:

佛是一切智人,何以问弟子心不惊、不没?

答曰:

以众会有疑,敬难故不敢问,是以佛问。

复次,是第一平等义甚深难得,深处应当没而不没,故试问须菩提。

复次,佛以须菩提为说法主,听者法应问难。

问曰:

佛为一切智,何以不自为说主,而令须菩提说?

答曰:

众中有人以佛智慧无量无边,我等智力有量,若心有所疑,不敢发问。为是人故,命须菩提说。

问曰:

若尔者,何以不令大菩萨说?

答曰:

大菩萨智慧亦大,不可思议,威德重故,亦不敢问难。

复次,有人言:阿罗汉、辟支佛、佛,三界系无明永尽无余故,能如实说法;诸菩萨虽广集福德,漏未尽故,或不可信,是故不命。

问曰:

若尔者,舍利弗智慧第一,及余大弟子,何以不命?

答曰:

是事先已答,所谓「须菩提乐于空行,偏善说空;般若波罗蜜多说空故,令须菩提说。」

须菩提白佛:「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无所有故自相离,离相故常寂灭,常寂灭故无忆想分别,是故菩萨不应惊、不应没——没者、没处、没法,皆不可得。」

若菩萨闻是事不惊、不没,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答已,白佛言:「能如是行,亦名为行般若波罗蜜。」

「世尊!菩萨能如是行,一切诸天、帝释及世界主礼菩萨」者,地神、虚空中神、四天王、忉利天,帝释为主,皆共礼是菩萨。

「梵天王」,初禅中梵世界众生主;「世界主」者,欲界余天主。

众生多信有此天故,须菩提说言「作礼」。何以故?是菩萨舍自乐,欲利益众生;是三种天,但自求乐故。

佛语须菩提:「非但是三种天作礼,光音天等,清净一心诸天,皆亦作礼。」

欲界诸天,着淫欲心多故,礼不足为贵;初禅天有觉观散乱,亦不足为妙;上诸天心清净,以菩萨有大功德故作礼,尔乃为难。

「须菩提!菩萨若能如是行般若,为十方无量诸佛所念」:佛念因缘,如先说。

今佛说:是菩萨诸佛念果报,所谓「当知是菩萨为如佛」,以其必至佛道不退故。所以者何?「如恒河沙等魔,不能坏是菩萨」,如《经》广说。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八

 

上篇:大智度论

下篇:金刚般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释经论部目录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之记一卷 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

三法度论

三法度论卷上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德品第一...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等集众德三昧经

等集众德三昧经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注音版】诸佛心陀罗尼经

诸佛心陀罗尼经...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观心食法

既敷座已。听维那进止。鸣钟后敛手供养一体三宝。遍十...

惟日杂难经

惟日杂难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初受道遮利菩萨,...

「香光庄严」是有何含义

问: 请法师开示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困惑

问: 师父慈悲,弟子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困惑。如果...

梦参老法师略传

梦参老和尚生于公元一九一五年,中国黑龙江省开通县人...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

癌症父亲得观音菩萨加持的故事

关于佛力加持的神奇感应,我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发生...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

慈悲的力量

提婆达多虽已随佛出家,仍不改嫉妒及喜好名闻利养的恶...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

人好,世界就好

管好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点...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

过午不食有哪些功德

过中不食为斋,取其防邪、少欲为义。多食多贪,淫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