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四

问如是四食。几牵当有令现在前。几持今有令相续住。有作是说。一牵当有令现在前。谓意思食。三持今有令相续住。谓余三食。或有说者。二牵当有。谓意思识。二持今有谓余二食。有余师说。三牵当有。谓触思识。一持今有。所谓段食。如是说者。四食尽牵当有令现在前。尽持今有令相续住。

问诸食于有。几未生令生几生已长养。有作是说。诸食于有。一未生令生。谓意思食。三生已长养。谓余三食。复有说者。二未生令生。谓意思识。二生已长养。谓余二食。有余师说。三未生令生。谓触思识。一生已长养。所谓段食。如是说者四食于有。皆未生令生生已长养。问何食于何法食事偏增。答段食养色根大种胜故。于色根大种食事偏增。触食养心心所胜故。于心心所食事偏增。思食养后有胜故。于诸后有食事偏增。识食养名色胜故。于诸名色食事偏增问如说牵有义是食义等。此言为是因义。是缘义耶。设尔何失。二俱有过若是因义者。外香味触于内诸处五因皆无。云何为食。若是缘义者除内自性。余法皆是此增上缘。何故但说四种为食。有说。是因义。问若尔外香味触于内诸处五因皆无。云何为食。答外香味触为觉发因。令内香等得成食事。内香味触于内诸处。有因义故说之为食。谓眼唯以触处为食。耳鼻舌身色声亦尔。香用香处触处为食。味以味处触处为食。触处唯以触处为食。心心所法三食为食。此中因义如理应思。有说。是缘义。问若尔除内自性。余法皆是此增上缘。何故但说四种为食。答于内诸处增上缘法。有亲有疎。有近有远。有合不合。有在此生。有在余生。诸亲近合。在此生者。说之为食。疎远不合在余生者不说为食。故食唯四。此四皆于内十二处能为食事。然有增微如前所说。

问何故色处不立为食。有作是说。无食相故。有说。色处取时麁重若于取时细轻者名食。要微细转滋养身故。有说。色处不至而取。食唯至取。非身不合成食事故。有说。色处至变坏位食事方成。谓水所浸烂。火所熟变。风所动摇。然后方成食。所作事非色未变。得名为食。故色非食香等不尔。有余师说。若色是食。眼见色时应除饥渴。若然施主所费则为唐捐。有余复言。若色是食。诸出家者眼见色时应犯远离非时食法。或有说者。若色是食则色界天应受段食取诸色故。当知后三所说乖理。香触亦有如斯过故。应知前四所说者好。问若色非食经云何通。如世尊言。长者汝所施食。色香味具甚为妙好。答色虽非食。为欲发起施主思故佛作是说。谓佛赞美所施食时。施主便发殊胜思愿。快哉如来赞受我食。我当必获殊胜福利。问若赞色具色非食者。亦赞香等俱应非食。彼既是食此亦应然。答佛于此中不欲简别是食非食。但欲发起施主思愿说此契经。若此赞说即是食者触非所赞便应非食。

问段食是何义。答分段而食故名段食。问若尔所饮吮等非段食耶。答从多分说是故无过。复有说者。饮吮等时亦作分段。有余师言。从初而说。谓劫初时人受用地味。皆作分段而吞噉之因名段食。

问佛说段食。有麁有细云何应知麁细差别。答集异门说。段食麁细互相观待而可了知。谓水族中小为大食。传相观待麁细得成。如底民耆罗耆罗所食是麁。底民耆罗所食为细。底民耆罗所食是麁。底民所食为细。底民所食是麁。大鱼龟鼈及末羯罗失兽摩罗等所食为细。大鱼鼈等所食是麁。余水行虫所食为细。诸陆族中象马驼等所食是麁。羊鹿猪等所食为细。羊鹿猪等所食是麁。兔猫狸等所食为细。兔猫狸等所食是麁。余陆行虫所食为细。空行族中诸妙翅鸟所食是麁。鹅雁孔雀鹦鹉舍利命命鸟等所食为细。鹅雁孔雀等所食是麁。余空行类所食为细。有作是说。若诸有情以草木等而为食者所食是麁。以饼饭等而为食者所食是细。有余师说。以饼饭等而为食者所食是麁。以酥油等而为食者所食是细。有余复说。面门吞噉诸食是麁。脐毛孔入诸食为细。谓胎藏中诸有情类食从脐入。唯诸菩萨食从一切毛孔而入。有作是言。若食噉已有等流者此食是麁。无等流者此食为细。如苏陀味香为食等。

问触思识食有麁细不。若有者何故契经唯说段食有麁细。若无者何故段食有麁细非余耶。答触思识食亦有麁细。界地相待故。谓欲界是麁色界为细。色界是麁。无色界为细。初静虑是麁。第二静虑为细。乃至无所有处是麁。非想非非想处为细。问若尔何故契经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契经举初显后。已说段食有麁细当知余食亦有麁细有说。段食由四因缘。有多少故麁细可知。余食不尔。一追求故。二积集故。三受用故。四等流故。追求故者。谓诸有情追求段食。有多有少。所求多者是麁所求少者为细。积集故者。谓诸有情积集段食有多有少所集多者是麁所集少者是细。受用故者。谓诸有情受用段食有多有少。所受多者是麁所受少者是细。等流故者。谓诸有情段食等流有多有少。等流多者所食是麁等流少者所食是细。有说。段食观待诸处可说麁细余食不尔。谓香味触观待色声可说为细。观待意法可说为麁触思识三意法处摄。此于诸处唯细非麁无异观待不说麁细。

问于何界有几食。答欲界具四段食偏增。色界有三。触食偏增。无色亦三。下三无色思食偏增。非想非非想处识食偏增。有说。非想非非想处亦思食增。一思能感八十千劫寿量果故。问于何趣有几食。答地狱具四。识食偏增。问地狱之中有何段食。答饮鎔铜汁。吞热铁丸。以为段食。问夫为食者有所滋益。此物入身烧脣舌齶咽喉胸腹。从下出已焰赫转增举身燋然。云何名食。答虽为烧恼而有食相。初入身时暂除饥渴故。傍生具四。随一偏增。种类处所有差别故。鬼趣具四。思食偏增。曾闻一时尊者满愿为乞食故。将入布色羯逻伐底城。于城门前忽然见一老饿鬼女。问言汝今何为住此鬼女反问尊见我耶。尊答如是。鬼女便曰。我夫入城希此城中有长者等痈肿溃烂。当因挤搦收取脓血还共食之。为是我今于此住待。复问汝夫入来久近。鬼女答曰。饥渴所迷不忆我夫入城久近。然唯记此城边大河。七移城南七移城北。于今未还。尊者愍伤悒然舍去。如是鬼女饥渴多时。希望所持身相续住。故知鬼趣思食偏增。人及欲天皆具四食。然彼种类段食偏增。色无色天如界中说。

问于何生有几食。答卵生具四。触食偏增。有说思食增。云何知然。如集异门说。海中有兽时出海滨。于沙潬中产生诸卵。以沙埋覆还入海中。彼在卵[穀-禾+卵]。忆念母故身不烂坏。谓忆念母先孚煖时所有触故。若忘其母身便烂坏。有余师说。若母忆念卵中子者卵则不坏。母若忘之彼卵便坏。此不应理。所以者何。勿以他食能持自命。是故前说于理为善。胎生具四。段食偏增。湿生具四。触食偏增。化生具四。随一偏增。种类处所有差别故。

所说食声有二差别。一世俗。二胜义。世俗者如世间言。有残食瓶无残食瓶。又如世间说城邑食。所谓此食出吉祥城此食出呾叉翅罗城。此食出奢羯罗城。此食出寂静宫。如是等又如赞者说诸食名。谓剌雉多食。牟地多食。佛所赞食。四方食等。又如经说。顺食逆食。言顺食者。如世尊言。苾刍当知一切有食。谓天暴雨其滴洪澍诸山。谿谷最先盈满。谿谷满已小沟涧满。小沟涧满已。大沟涧满。大沟涧满已。小江河满。小江河满已。大江河满。大江河满已。大海盈满。言逆食者。如世尊言。苾刍当知一切有食。大海有食。谓大江河。大江河有食。谓小江河小江河有食。谓大沟涧。大沟涧有食。谓小沟涧。小沟涧有食。所谓谿谷。谿谷有食。谓天暴雨。胜义食者。谓此四食真实资益诸有情故。

问诸段皆食耶。答应作四句。有段非食。谓以段为缘。不能长益诸根大种。有食非段谓。以触思识为缘。而能长益诸根大种。有段亦食。谓以段为缘。而能长益诸根大种。有非段非食。谓以触思识为缘。不能长益诸根大种。如段食有四句。如是识思触食各有四句。皆应广说。如是差别成十六句。问不能长益诸根大种便非食耶。答如是。所以者何。前说长益是食相故。问今现见有食已痛逼。乃至或令舍于身担。云何长益是食相耶。答虽所饮食有损有益。但今说食谓益非损。益有二时。一初食时。二消化时。或有消化时损。初食时益。如食美毒此亦名食或有初食时损。消化时益。如服苦药此亦名食。由此二种随于一时作食事故。皆得名食。故说长益名为食相。有说彼类食已初虽不安。后变吐时还能为益。故先所说食自相成。经说苾刍如是四食。能令部多有情安住。及能摄益求有有情。问此经所说部多求有二种有情云何差别。答住本有名部多。住中有名求有。于六处门求当有故。有说圣名部多。异生名求有。彼类多求当来有故。有说。无学名部多。学名求有。彼容希求当来有故。问部多有情亦可摄益。求有有情亦可安住。如何但说能令部多有情安住。及能摄益求有有情。答此契经文俱应作二种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欲以种种文种种说庄严于义令易解故。有说。此中欲现二门二略。乃至广说。有说。本有安住最经多时。圣与无学求暂安住。于此义显说安住言。余不如是不说安住。

经说苾刍如是四食。是众病本。是痈疮本。是毒箭本。是老死因。是老死缘。问食亦能为安乐根本。如世尊说。道依资粮涅槃依道。由道乐故得乐涅槃。道之资粮食为上首。何故说是病等本耶。答为止有情食段欲故。彼由贪食起诸恶行招感剧苦。是故世尊作如是说。设诸段食唯现乐因。智者尚应不生耽嗜。以起恶业招当苦故。况为现身众病本等。是故智者不应染着。佛为此故说是契经。

经说苾刍应观段食如旷野子肉。应观触食如新剥皮牛。应观思食如火坑炎炭。应观识食如三百利鉾。问云何苾刍应观段食如旷野子肉。答譬如夫妻唯有一子。面貌端正怜爱情深。值国饥荒欲诣他土。行至旷野遂绝糇粮。前路尚遥不食数日。皆困将死。其夫窃念。路远粮绝命在须臾。我等三人理不俱济。岂得相守俱丧。此中今若一人充食。则死一存二犹胜俱亡。若以我供虑妻志渜悲恨自绝不能出难。若以妻供恐儿失母亦不存活。便为两失。然所爱子我等所生。夫妻若存子容可得。宜舍子命度兹旷野。作是念已悲不自胜。妻便怪之前问其故。夫乃具以所念告之。妻闻哽咽闷绝擗地。良久乃稣号哭呼天称冤酷毒夫乃徐喻久而许之。于是夫妻抱子呜唼。失声悲叫何期苦哉。涕咽多时乃尽子命。破析为脯充路资粮。每欲食时夫妻相哭。称言子子雨泪而食。食已嗟惋自责自咎。然彼夫妻自初筹议。乃至食已随路行时。曾无欢情唯念爱子。如是行者住空闲处。终不放逸正思惟妻。生一可爱妙善法子。心常念之初无舍离。厌生死境趣涅槃方。于长时修资缘匮乏。为持圣道所依苦身。舍所专修入城乞食。与不放逸正思惟俱。自舍空闲乃至食已。曾无染着欢乐之心。唯念所舍专修之法。苾刍如是于段食中。应观如前旷野子肉。若于段食已断遍知者。于五欲爱亦断遍知。同一制伏一对治故。若五欲爱已断遍知。则无一结未断遍知。能系缚彼还生欲界。此依离欲爱得不还果。顺下分结尽密意而说。问云何苾刍应观触食如新剥皮牛。答假如其牛有过于主。欲令苦故生剥去皮。其牛尔时以无皮故。随所住止若地若空。所有诸虫竞来唼食。为去虫故揩触蕃篱草木壁等转增苦痛。彼牛尔时宁有少乐。触与未触皆受大苦。如是诸有宁有少乐。生与未生无不皆苦。苾刍如是应观触食。犹如所说新剥皮牛。若于触食已断遍知者。便于三受亦断遍知。诸受以触为缘生故。如经言触缘受。若于三受已断遍知。则所作已办故应思择求断触食。此依越有顶得阿罗汉果。一切结尽密意而说。

云何苾刍应观思食如火坑焰炭。答如近城邑有大火坑。无焰无烟焰炭盈满。有不愚稚非騃智人见已念言。此大火坑焰炭盈满。我若堕者必死无疑。作是念已便起思愿。求欲远之即便舍去。诸有痴幼顽无智人见已念言。此坑之中红赫可爱。便即投趣受苦命终。如彼智者见大火坑怖而远避。如是诸圣于后有思深生厌舍。如无智者投大火坑受苦丧命。如是异生起后有思。受无边苦失于慧命。苾刍如是应观思食。如上所说焰炭火坑。若于思食已断遍知者。便于三爱亦断遍知。以彼三爱是起因故。如契经说。业为因故生。爱为因故起。若于三爱已断遍知。则所作已办故应思择求断思食。此亦依越有顶得阿罗汉果一切结尽密意而说。

问云何苾刍应观识食如三百利鉾。答假如有人于日初分被百鉾[矛*(替-曰+贝)]。日中分时亦百鉾[矛*(替-曰+贝)]。于日后分亦百鉾[矛*(替-曰+贝)]。如是日日受三百鉾。乃至尽寿。其人尔时举体皆疮。无少完全如芥子许。如是行者于日日中。恒为三百异境所引。如利鉾心于所专修。而为侵害乃至尽寿。令所修习多诸疮疣。苾刍如是应观识食。如上所说三百利鉾。若于识食已断遍知者。则于名色亦断遍知。以识是彼名色缘故。如契经说识缘名色。若于名色已断遍知。则所作已办故应思择求断识食。此依越有顶得阿罗汉果一切结尽密意而说。

问余食亦如三百鉾不。若亦如三百鉾者。何故但说观识食耶。若不如三百鉾者。何故唯识食如三百鉾非余食耶。答余食亦应如三百鉾。如以此观识食。亦应以此观余三食。而契经但说观识食者。当知此是有余之说。有说。此经示最后边。显前所说诸食亦尔。有余师言。心性刚强最难调伏。佛为呵责以三百鉾而为譬喻。余食自以余门说喻。有说此经随显胜说。是故无过。前三喻中理有通者皆以此释。如契经说。此吠罗摩婆罗门。以如是诸妙饮食。布施摩诃娑罗婆罗门众。有以饮食布施赡部林中异生。此获施福果大于彼。问此契经中为说何等。名为赡部林中异生。有作是说。赡部洲中诸有腹者皆此所说。有说。诸有外仙已离欲染是此所说。有言此是近佛菩萨。理不应然。诸有布施近佛菩萨所获施福。胜施俱胝阿罗汉众。如是说者。此说已得顺决择分善根异生。其德胜彼婆罗门故。此经复言。若以饮食布施赡部林中异生。有以饮食施一预流。此获施福果大于彼。由此已断诸恶见故。三结尽故。离见所断恶趣因故。作有边际故。得预流果故。此经复言。若以饮食施百预流。有以饮食施一一来。此获施福果大于彼。离修所断恶趣因故。薄贪嗔痴故。得一来果故。此经复言。若以饮食施百一来。有以饮食施一不还。此获施福果大于彼。由此已断顺下分结故。越欲界生故。得不还果故。此经复言。若以饮食施百不还。有以饮食施一阿罗汉。此获施福果大于彼。由此已断一切结故。越有顶生故。得阿罗汉果故。此经复言。若以饮食施百阿罗汉。有以饮食施一独觉。此获施福果大于彼。自能觉故。此经复言。若以饮食施百独觉。有以饮食施一如来。此获施福果大于彼。自能遍觉故。亦能觉他故。此经复言。若以饮食奉施如来。有造僧伽蓝施四方僧众。此获施福果大于彼。以僧伽蓝无障碍故。问施佛功德胜于施僧。此中施福皆先举劣后举其胜。何故此中先佛后僧。答即以是故先佛后僧。所以者何。若声闻僧便不摄佛。若四方僧则亦摄佛。是福田僧苾刍僧故。若唯施佛但佛应受。僧众不受故福为劣。若施僧众。僧众与佛俱应纳受故福为胜。无障碍故。获福无限故。虽所举先佛后僧。而犹得名先劣后胜。

问所得果胜亦由胜思。何故世尊唯赞田胜。答世尊所化有二差别。一信慧具足。二有信无慧。于信慧具佛不赞田。彼自能知田非田故。于信无慧佛则赞田。彼不能知田非田故。然彼施果。或有欲令思胜故胜。或有欲令田胜故胜。而实果胜俱由二种。由此得成四句差别。谓有由田不由思胜。或有由思不由田胜。或有俱由二种故胜。或由二种俱劣故劣。问佛施舍利子。舍利子施佛。此二施福何者为多。答诸有欲令果由思胜者。彼说佛施福多。以佛施思于现前位。舍利子等尚不能知。何况能及。诸有欲令果由田胜者。彼说舍利子施福多。以佛福田三界中最胜故。

问预流果向为可施不。若可施者。前经何故不说。若不可施余经所说复云何通。如说。

 四向与四果  是真福田僧
 具戒慧等持  施者获大果

有说可施。谓衣服等非诸饮食。问若可施者。前经何故不说。答前所引经说施饮食。非衣服等是故不说。有说。此向亦可施食。但有摄取而无受用。谓毗呵罗中有入见道者。余人为受所施食分。或将食时有入见道。施主以食置其膝上。或复安置曼荼罗中。问前所引经何故不说。答彼经唯说能受用者。此据摄取故不相违。有余师言。此向不可施是故前经不说。问若尔者所引经颂当云何通。答彼颂欲显补特伽罗由道差别成福田义。谓显成就无漏道者施获大果名真福田。不说尔时能受他施。前问可施不可施者。意问能受不能受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鞞婆沙论

鞞婆沙论卷第一 阿罗汉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

银色女经

银色女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西天...

佛说乐想经

佛说乐想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大方等如来藏经

大方等如来藏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南无月光如来神咒

南无月光如来神咒...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法界玄镜卷上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余覃思...

念佛警策

念佛警策卷上 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纂 无量寿经 佛告...

佛说鸯掘摩经

佛说鸯掘摩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

【推荐】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

念佛要具足三种心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

忙得好快乐,累得很欢喜

我常勉励人︰「忙、忙、忙,忙得好快乐;累、累、累,...

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为佛...

五逆十恶能往生,是否就可以杀盗淫妄

问: 信得及五逆十恶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烟、戒酒...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

为家人买肉和烟酒会影响往生吗

问: 我想吃长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边家人朋友要我帮...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

打坐中险些投胎成猪的故事

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成都五担山有个文殊院大丛林,后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前,有一个非常强壮的伐木工到一位木材商那里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