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八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二

因相应法。与因相应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五因。谓相应。俱有。同类。遍行。异熟。等无间者。谓因相应法等无间。因相应法现在前。所缘者。谓因相应法。与因相应法。为所缘。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因相应法。与因不相应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增上。因者四因。谓俱有。同类。遍行。异熟。等无间者。谓因相应法等无间。因不相应法现在前。即无想等至。灭尽等至。是心心所等无间法故。增上者如前说。非所缘者。因不相应法无所缘故。因不相应法。与因不相应法。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四因。谓俱有同类。遍行。异熟。增上者如前说。因不相应法。与因相应法。为几缘。答因。所缘。增上。因者。四因。谓俱有。同类。遍行。异熟。所缘者。谓因不相应法。与因相应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非等无间者。因不相应法非等无间缘故。

有所缘法。与有所缘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五因。谓相应。俱有。同类。遍行。异熟。等无间者。谓有所缘法等无间。有所缘法现在前。所缘者。谓有所缘法。与有所缘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有所缘法。与无所缘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增上。因者四因。谓俱有。同类。遍行。异熟。等无间者。谓有所缘法等无间。无所缘法现在前。即无想等至。灭尽等至。是心心所等无间法故。增上者如前说。非所缘者。无所缘法无所缘故。无所缘法。与无所缘法。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四因。谓俱有。同类。遍行。异熟。增上者如前说。无所缘法。与有所缘法。为几缘。答因所缘增上。因者四因。谓俱有。同类。遍行。异熟。所缘者。谓无所缘。与有所缘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非等无间者。无所缘法非等无间缘故有色法。与有色法。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三因。谓俱有。同类。异熟。增上者如前说。有色法。与无色法。为几缘。答因所缘增上。因者三因。谓俱有。同类。异熟。所缘者。谓有色法。与无色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非等无间者。以有色法非等无间缘故。无色法。与无色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五因。谓相应等五。等无间者。谓无色法等无间。无色法现在前。所缘者。谓无色法。与无色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无色法。与有色法。为几缘。答因。增上。因者四因。谓俱有同类。遍行。异熟。增上者如前说。有见无见有对无对说亦如是。差别者。有见法。与有见法。为二因。谓同类。异熟。余皆如前说。有漏法。与有漏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五因。谓相应等五。等无间者。谓有漏法等无间。有漏法现在前。所缘者。谓有漏法。与有漏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有漏法与无漏法。为几缘。答等无间所缘增上。等无间者。谓有漏法等无间。无漏法现在前。所缘者。谓有漏法。与无漏法为所缘。即苦集忍智品心心所法。增上者如前说。非因者。以因如种子。非有漏法。与无漏法为种子故。无漏法。与无漏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三因。谓相应。俱有。同类。等无间者。谓无漏法等无间。无漏法现在前。所缘者。谓无漏法。与无漏法。为所缘。即灭道忍智品心心所法。增上者如前说。无漏法。与有漏法。为几缘。答等无间。所缘。增上。等无间者谓无漏法等无间。有漏法现在前。所缘者。谓无漏法。与有漏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非因者。以因如种子。非无漏法。与有漏法为种子故。有为法。与有为法。为几缘。答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五因。谓相应等五。等无间者。谓有为法等无间。有为法现在前。所缘者。谓有为法。与有为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有为法。与无为法。为几缘。答无。无为法。与无为法。为几缘。答无。无为法。与有为法。为几缘。答所缘。增上。所缘者。谓无为法。与有为法。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问何故有为法。有因有缘。无为法。无因无缘耶。答诸有为法性羸劣故。藉诸因缘。无为法强盛不藉因缘。如劣者依他。强者不依。此亦如是。有说。诸有为法有作用故假诸因缘。无为法无作用故不假因缘。如刈者须鎌。掘者须锸。无所作者则无所须。此亦如是。有说诸有为法行世取果作用。了境故须因缘。无为法无如是事故不须因缘。如远行者则须资粮。不行不须。此亦如是。有说。有为如王亦如眷属故有因缘无为如王不如眷属故无因缘。如王王眷属。富贵者富贵者眷属。帝释帝释眷属。当知亦尔。

问诸有为法有时不生谁作留难。为有为法。无为法耶。答诸有为法为作留难。非无为法。以无为法恒与有为作能作因。及增上缘。于生不生俱无障故。如泉池侧师子口等。水不流时自有余缘非此为障。问诸无为法。与有为法作增上缘及所缘缘。于能缘不能缘作增上缘。有胜劣不。答增上缘义等无差别。若缘不缘皆无障故。所缘缘义则有差别。于能缘者作所缘缘。于不能缘。则便不作诸缠所缠续地狱有。乃至广说。所说有声义有多种。如结蕴广说。此中说续众同分。有情数五蕴名有。然相续有五。一中有相续。二生有相续。三分位相续。四法相续。五刹那相续。中有相续者。谓死有蕴灭。中有蕴起。中有续死有名中有相续。生有相续者。谓中有蕴灭生有蕴起。生有续中有名生有相续。分位相续者。谓羯逻蓝位蕴灭頞部昙位蕴起。乃至中年位蕴灭老年位蕴起。皆以后位续前位名分位相续。法相续者。谓善法等无间。染或无记法现在前。染法等无间。善或无记法现在前。无记法等无间。善或染法现在前。皆以后法续前法名法相续。刹那相续者。初刹那蕴等无间。第二刹那蕴现在前。后刹那续前刹那名刹那相续。此五皆入二相续中。谓法相续刹那相续。皆不离法及刹那故。界分别者。欲界具五。色界有四除分位。无色界有三又除中有。趣分别者。地狱有四除分位。余趣具五。生分别者。一切具五。于此五相续中。依二相续而作论。谓中有生有。

诸缠所缠续地狱有。最初所得诸根大种。彼诸根大种。与彼心心所法为几缘。答一增上。即彼心心所法。与彼诸根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诸缠所缠续傍生有鬼有人有天有。最初所得诸根大种。彼诸根大种。与彼心心所法为几缘。答一增上。即彼心心所法。与彼诸根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问若彼心心所法。不缘彼诸根大种而结生者。可说彼诸根大种。与彼心心所法。但一增上。若彼心心所法。缘彼诸根大种。而缘生者。彼诸根大种。与彼心心所法便为二缘。谓所缘增上。何故定答但一增上。答亦应说二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说决定者。谓增上缘则定。所缘缘不定。是以不说。有说此中说互有者。谓根大种与心心所展转为增上缘。是以则说非心心所与根大种为所缘缘。是故不说。有说此中说相资者。谓彼根大与心心所更互相资增上义胜。所缘不尔。随缘何法皆得起故。是以不说。

生欲界入有漏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长养诸根增益大种。彼诸根大种与彼心心所法为几缘。答一增上。即彼心心所法与彼诸根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问彼心心所法。若缘余法而入定者可如所说。若即缘彼诸根大种而入定者则有二缘。何故乃说但一增上。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说决定者。所缘不定是故不说。有说。此中说互有者。所缘不尔是故不说。有说。此中说相资者。谓心心所与彼根大更互相资增上义胜。所缘不尔随缘何法。皆得生起是故不说。问入诸静虑长益根大与入无色差别云何。答静虑长益多而非妙。如缚喝国食无色长益妙而非多。如中印度食。

生欲界入无漏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长养诸根增益大种。彼诸根大种与彼心心所法为几缘。答一增上。即彼心心所法与彼诸根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此中不说所缘缘义。及静虑无色长益差别。如前应知。问入有漏静虑。无色长益根大。与入无漏差别云何。答有漏长益多而非妙。无漏长益妙而非多二喻如前。

生色界入有漏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长养诸根。增益大种。彼诸根大种与彼心心所法为几缘。答一增上。即彼心心所法与彼诸根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生色界入无漏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长养诸根。增益大种。彼诸根大种与彼心心所法为几缘。答一增上。即彼心心所法与彼诸根大种为几缘。答一增上。此中不说所缘。及静虑无色。有漏无漏长益差别皆如前说有执受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堕自体法。无执受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非堕自体法。然多处说有执受言。谓此中说有执受是何义。谓堕自体法契经复说。

 有执受苦蕴  便引生众苦
 谓生苦老苦  病苦及死苦

有经复说。无闻异生长夜修治有执受我余经复说。况于此身暂停住中有执受。品类足说。九处少分名有执受。识身论说。有执受蕴是慈所缘。问如是诸说义有何异。答此中说内身所摄五蕴名有执受。初契经说续众同分。有情数五蕴名有执受。次契经说无始时来身见事五蕴。名有执受。后契经说。内身所摄色蕴。名有执受。品类足说一刹那。九处少分名有执受。识身论说一刹那。五蕴少分名有执受。有说品类足。识身论说一刹那有情数。九处少分名有执受。有说。二论说一刹那有根所摄。九处少分名有执受。有说。二论说一刹那异熟所摄。九处少分名有执受。是名差别。问慈何故但缘色。答初修时缘色。成时缘五蕴。西方师说。有执受有四种。一身有执受。二相续有执受。三众同分有执受。四世俗施设有执受。身有执受者。谓初经所说有执受。苦蕴相续有执受者。如说我有根身相续执受。众同分有执受者。如说我有根身众同分执受。世俗施设有执受者。如说我执受如是重担。如是事业。此中说内身五蕴名有执受。此所不摄法是无执受问如前所说。有执受无执受其相云何。答有说。若与血肉筋骨相杂住者名有执受。与此相违名无执受。有说。于彼斫刺破裂时。生苦痛舍担名有执受。与此相违名无执受。尊者妙音作如是说。若法已生未灭有情数。是有对非所闻名有执受。已生者简未来。未灭者遮过去。有情数者遮非有情数。是有对者遮意处法处。非所闻者遮声处。与此相违名无执受。尊者左取作如是言。若法有方分。有情数系属身。是有对可牵可斥名有执受。有方分者遮过去未来。有情数者。遮非有情数。系属身者。遮身所出。谓发毛等。是有对者。遮意处法处。可牵可斥者。遮声处。与此相违名无执受。

问十二处中。几有执受。几无执受。答若生欲界九处少分。是有执受。三处全。九处少分。是无执受。三处谓声处意处法处。若生色界七处少分。是有执受。三处全。七处少分。是无执受。三处如前说。

问于此身中。三十六种诸不净物。几有执受。几无执受。答发毛爪齿根有执受。余无执受。皮胆脑血生有执受。朽无执受。骨肉筋脉心肺脾肾肝肠胃膜脂髓脑胲生熟二藏皆有执受。膏脓澹饮洟唾泪汗屎尿尘垢皆无执受顺取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有漏法非顺取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无漏法。问何故有漏法名顺取。答有说。此法从取生。能生取故名顺取。有说。此法从取转。能转取故名顺取。有说。此法取所引能引取故名顺取。有说。此法取所长养。能长养取故名顺取。有说。此法取所增广。增广于取故名顺取。此增广言显滋蔓义。有说。此法系属于取。故名顺取。如属王者名为顺王。由内无我。若有问言。汝属于谁。答言属取。有说。诸取于此法中。将生已生。将执已执。将住已住。故名顺取。有说。诸取于此法中。将长养已长养故名顺取。有说。诸取于此法中。将增广已增广。故名顺取。有说。诸取于此坚着。如湿腻物尘垢随着。故名顺取。有说。诸取于此乐住。如鱼虾蟇乐处水中。故名顺取有说。此法为取舍宅安立足处。故名顺取。谓依此法。一切爱慢见疑瞋痴。诸缠垢等皆生长故。诸有漏法由同分取。得顺取名非异分取。谓欲界法由欲界取。色界法由色界取。无色界法由无色界取。初静虑地法。由初静虑地取。乃至非想非非想地法。由非想非非想地取。以有漏法界地无杂故。若依相续则有杂义。谓由自身取他身法得顺取名。由他身取自身法得顺取名。若不尔外法应非顺取。外无取故。

顺结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有漏法非顺结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无漏法。广释顺结非顺结义如前顺取。非顺取说。

见处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有漏法非见处。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无漏法。然见处声说有多处谓此中说。见处是何谓有漏法俱。迦捺陀契经复说。诸所有见诸所有见处。诸所有见缠。诸所有见等起。诸所有见损害。世尊一切悉知悉见。此中见者谓五见。见处者谓见所缘。见缠者谓见现行。见等起者谓见因。见损害者谓见灭。世尊一切悉知悉见者谓见对治。有作是说。见见处见缠谓苦谛。见等起谓集谛。见损害谓灭谛。世尊一切悉知悉见谓道谛。阿罗揭陀喻经。复说有六见处。谓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广说。乃至苾刍。应以正慧观彼一切非我我所。勿起我慢。诸所有受。乃至广说。诸所有想。乃至广说。诸有见闻觉知若得若求。意随寻伺。乃至广说。诸有此见。有我有有情有世间。常恒凝住无变易法正如是住。乃至广说。诸有此见。我应不有。我应非有。我当不有。我当非有。苾刍应以正慧观彼一切非我我所。勿起我慢。苾刍应于如是见处取处等。随观察无我我所。若能如是则于世间无所执受。乃至广说。此中诸所有色受想者。即色受想蕴。诸有此见有我有情。乃至广说。诸有此见我应不有。乃至广说者。谓行蕴诸有见闻觉知等。谓识蕴。问见闻觉知其义已具。若得若求意随寻伺。更何所显。答前广今略。前别今总。前开今合。前渐今顿。是谓所显防诸漏经复作是说。于六见处不正思惟。则于内身随起一执。谛故住故我有我谛故。住故我无我。我见我。我见无我无我见我。或此有我。有有情。有命者。有生者。有养者。有补特伽罗。有意生。有摩纳婆。或无曾当现。于彼彼处已作未作诸善恶业受异熟果。问如是四处说见处声有何差别。答有说。此中所说见处显一切有漏法。初经所说见处。总显五见。第二经所说见处。显见及离见法。第三经所说见处。显有身见边执见。有说。此及初二经所说见处。总显五取蕴。第三经所说见处。但显行蕴少分。有说。此及初二经。通显相应不相应法。第三经。唯显相应法。如相应不相应。有所依无所依。有行相无行相。有所缘无所缘。有警觉无警觉亦尔。有说此及初二经。通显有色无色法。第三经。唯显无色法。如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亦尔。有说。此及初二经通显染不染法。第三经。唯显染法。如染不染。有罪无罪。有覆无覆。黑白。缠非缠。亦尔。有说。此及初二经。通显见修所断法。第三经。唯显见所断法。如见所断。修所断。无事有事。忍对治。智对治亦尔。有说。此及初二经。通显善不善无记法。第三经。唯显无记法。有说。此及初二经。通显有异熟无异熟法。第三经。唯显无异熟法。

问诸有漏法。由何见故说名见处。答有说。由有身见边执见故说为见处。此二但缘自地境故。有说。由四见故谓除邪见。由此四种有漏缘故。如是说者。由五见故得见处名。问若尔灭道应名见处邪见境故。答见处有二。一所缘处。二随眠处。具此二义乃名见处。灭道虽是邪见所缘处。非随眠处故不名见处。有说。见处有二。一所缘处。二相应处。具此二义。立见处名。灭道虽是见所缘处。非相应处。由此不得名为见处若法是内彼法内处摄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欲而作论。但不违法相便不应责。有作是说。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有异宗说内外法皆非实有。今遮彼意。明内外法皆是实有故作斯论。然内外法差别有三。一相续内外。谓在自身名为内。在他身及非有情数名为外。二处内外。谓心心所所依名内。所缘名外。三情非情内外。谓有情数法名内。非有情数法名外。此中但依相续。为论。

若法是内。彼法内处摄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是内。非内处摄。如说于内受内法住。修法观。彼法是内者在自身故。非内处摄者。非心心所所依故。应知此中亦摄自身色等五境。有法内处摄非是内。如说于外身外心住。修心观。彼法内处摄者。是心心所所依故。非内者非在自身故。应知此中亦摄他身眼耳鼻舌。有法是内。亦内处摄。如说于内身内心住。修心观彼法是内者。在自身故。亦内处摄者。心心所所依故。应知此中亦摄自身眼耳鼻舌。有法非是内非内处摄。如说于外受外法住。修法观彼法非内者。非在自身故。非内处摄者。非心心所所依故。应知此中亦摄他身等色等五境若法是外彼法外处摄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是外非外处摄。如说于外身外心住。修心观彼法是外者。在他身故。非外处摄者。非唯心心所所缘故。应知此中亦摄他身眼耳鼻舌。有法外处摄非外。如说于内受内法住。修法观。彼法外处摄者。唯心心所所缘故。非外者。非在他身。及非有情数故。应知此中亦摄他身色等五境。有法是外亦外处摄。如说于外受外法住。修法观。彼法是外者。在他身及非有情数故。亦外处摄者。唯心心所所缘故。应知此中亦摄他身等色等五境。有法非外非外处摄。如说于内身内心住。修心观。彼法非外者。非在他身。及非有情数故。非外处摄者。非唯心心所所缘故。应知此中亦摄自身眼耳鼻舌。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八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大番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于甘州修...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

佛说苦阴经

佛说苦阴经 失译人名今附后汉录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

【注音版】佛说法常住经

佛说法常住经...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晋水沙门净源述 法非喻不显。喻非法...

大方广十轮经

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 序品第一 如...

重订西方公据

重订西方公据卷上 知归学人 彭际清 集 一起教大纲...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盖阿耨达龙王...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出杂阿含别译)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

净土论

净土论序 帝京弘法寺释迦才撰 夫净土玄门。十方咸赞。...

佛说须摩提长者经

佛说须摩提长者经(一名会诸佛前亦名如来所说示现众生...

莲池大师为什么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恳恳劝人看教

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

何谓「供养」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供,是对佛、法、僧三宝进行心...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的涵义

问: 请解说《观经》中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

拜占察忏得清净,地藏菩萨会特殊护念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

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

人间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

楞严咒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感应力

楞严咒感应力非常强大,我们读诵学之能除一切苦。 一:...

这句佛号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请看经文: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六字洪名的实相之道,一刻也不要离开

阿弥陀佛彻证法界实相理体,同时又把他无央数劫的积功...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

即名显体方称妙,托境观心易入真

阿弥陀佛的名号跟世间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