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相思尘论

陈那菩萨造 陈西印度三藏法师真谛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无相思尘论

陈那菩萨造

陈西印度三藏法师真谛译

 若说隣虚  是根本因  不似起故
 非境如根  识似聚起  不从彼生
 聚无有体  譬如二月  由此二义
 外物非尘  有说隣虚  聚成万物
 识似彼起  故立为尘  隣虚体相
 若是实有  识不似故  非境如尘
 隣虚若尘  则识无别  若言相异
 则识不同  异相在假  故体非真
 隣虚体量  众处无别  若除隣虚
 万识不起  是故万物  悉是假名
 于内尘相  如外而显  立为识尘
 识似现故  是识缘缘  随生决定
 共立功能  令次第起  二根共生
 胜能为根  于识无碍  更互为因
 胜能为尘  互生无始

若有人执眼等六识。缘外境起。是人或分别隣虚为境。是识因故。或分别隣虚聚为境。似聚识起故尘者何相。若识能了别其体相。如其体相识起。是故说此名尘。隣虚无此事。若隣虚实是识因譬如五根。是故隣虚非尘。若尔隣虚聚应是境。如聚识起故。虽复如此如其相起。识不从此生。是故聚亦非尘。何以故。若尘能生识。似其体相可信为尘。何以故。可说此尘为识生缘故。聚者则不如此。非实有故。譬如二月由眼根乱。识似二月起二月非。识境界实无有故。聚亦如此。离隣虚无有实体故。聚非识境界。是故外尘。由此二义非识境界。一一分不具故。有诸师说。是隣虚聚集成万物。有多种相具足。立此为境界。何以故。有别相能生证智。非但隣虚及隣虚聚。是故于隣虚及隣虚聚中。有相为六识作境隣虚相者非尘。譬如坚等。隣虚中有坚湿热动触。此物实有非眼识境界。眼识不如其起故。隣虚中万物亦如此。何以故。隣虚者于万物中若生识。是识则无差别。以万物中隣虚无有异故。若汝言由相差别故生识异。瓶等诸物相貌不同。缘此相故起识有异。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此相貌差别。于瓶等假名物中。不无于隣虚。实物中则无隣虚。体量不异故。于万物中隣虚体量。所谓圆细无有差别。是故万物相貌非是实有。是假名有。是假名相者。谓瓶等诸物。若除隣虚。似瓶等识不生故。实物者。若析相应法似实物识不灭。如未析时。于瓶中五尘识生。析竟五尘识亦不灭故。五尘等是实有由此隣虚及聚。万物不能生识。是故外尘非识境界。若尔何法名尘。于内尘相如外显现。是名识尘外尘实无所有。于内识中众生乱心分别故。起六尘分别。此分别如在于外。如此显现。是四缘中名识缘缘。以是识体相故由此识生故。所以者何。是识作内尘相。从内尘生。具二法故。是故内尘名境界。问曰。如尘起识是亦可然。内尘是识一分共一时起。云何得作缘缘。答曰。立缘缘者。识缘此生无有二故。缘者或一时共起。能成余法从他生。决定随逐生不生故。问若次第生所缘能缘相云何。答曰。若因在前果在后。果随因因不随果。若因有果必有。若因无果必无。果随因或有或无。是名因果相。复次为安置功能次第故。立所缘能缘。是似尘识次第起为生。似果起功能生识相续。问曰。若内尘是识。缘缘是缘生。经当云何释经言依根缘色眼识得生。广说如经。答曰。功能体相能共造果。说名为根。问根者体用云何答胜能为体。此体因何法可比度知。有由生自果故。是其胜能可得了别。非有四大色此功能于识中无有妨碍。此功能在识中离识。其体不可显示。如我所立根与汝所立根。同功能为体。此有何异。如此功能及似尘相。更互为因。如此功能及似尘相生从无始来悉尔。依功能说名根缘内尘相名境。是乱识不可言其相。得生此法更互为因亦无有始。何以故。或功能成熟故起似尘识。或似尘识故功能得成。识者或异二或不异二或不可说。如此内尘具二法故可为识境。

无相思尘论


上篇:显识论

下篇:解捲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成唯识宝生论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 护法菩萨造...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一 安慧菩萨糅 大唐三藏法师玄...

掌中论

掌中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

转识论

转识论(从无相论出) 陈代真谛译 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弥勒佛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佛说灌顶王喻经

佛说灌顶王喻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

顺权方便经

顺权方便经卷上(一名转女菩萨)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四谛经

佛说四谛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大乘功德经

称赞大乘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虐待老人的现世报

大嫂的姥姥(以下简称姥姥)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家里...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

愿发得大,感应才大

各位同修,一九八五年我到中国大陆去,在普陀山的观音...

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

【原文】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

波斯匿王的慈悲胸怀

过去,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两军交战,二国战力相当,但...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

能折伏情欲称为善,能灭除情欲称为圣

【原文】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

须跋陀罗--佛度化的最后一位弟子

古时在印度阿那跋达多的水池边,住着一位已经一百二十...

幸福要向何处求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有几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