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八正道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听我说邪道亦说正道。何等为邪道不谛见不谛念不谛语不谛治不谛求不谛行不谛意不谛定。是为道八邪行。

何等为道八正行。一者谛见。谛见为何等。信布施信礼信祠信善恶行自然福信父母信天下道人信求道信谛行信谛受。今世后世自黠得证自成。便相告说是为谛见。

第二谛念为何等。所意弃欲弃家不嗔恚怒不相侵。是为谛念。

第三谛语为何等。不两舌不传语不恶骂不妄语。是为谛语。

第四谛行为何等。不杀盗淫。是为谛行。

第五谛受为何等。是闻有道弟子法求不可非法。饭食床卧病瘦正法求不可非法。是为谛受。

第六谛治为何等。生死意共合行所精进行出力因缘行。乃精进不厌意持。是为谛治。

第七谛意为何等。生死行合意念向意念不妄不共意求。是名为谛意。

第八谛定为何等。生死意合念止相止护已止聚止。不可为。不作所有罪。不堕中庭。是名为谛定。

比丘。所有道弟子。当受是八种行谛道。如说行可得道八行觉。谛见者信布施后世得具福。信礼者见沙门道人作礼福。信祠者悬缯烧香散花然灯。信所行十善是为自然得福。信父母者信孝顺。信天下道人者喜受经。信求道者为行道。信谛行者断恶意。信谛受者不犯戒。今世后世自黠为得黠。能教人得证。自成者能成人。能成他人便相告说。是名为谛见知。如是便自脱亦脱他人。

第二谛念所意起者为失意。欲弃家者为念道。不嗔恚怒者为忍辱。不相侵者当正意。

第三谛语者。不恶骂不犯口四过。但说至诚道品谛要。

第四谛行者不杀盗淫而行诚信。

第五谛不堕贪者。但求一衣一食为贱医。

第六谛治者为向三十七品经。

第七谛意者日增三十七品经不离意。

第八谛止者不忘因缘。止者常还意护。已止者一切无所犯。聚止者得福道。佛说如是。皆欢喜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翻译之记 出世智道,亦名为印。此经...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禅波罗蜜序 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

莲华面经

莲华面经卷上(大乘修多罗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众二...

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

普曜经

佛说普曜经卷第一(一名方等本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

佛说恒水经

佛说恒水经 西晋三藏法师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佛与...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如万行中说。...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

期望鬼神给你报吉凶,这恐怕要入于邪道了

【原文】 或问:有鬼神欤?无鬼神欤?曰:有。鬼神可信...

圣贤之路八正道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位名叫马血...

佛号转见浊巧入佛智

见浊即见解上的浊乱,即五种见解上的浊乱。 第一是身见...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问: 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韩魔子,不问彼之如何...

【佛学漫画】八正道

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真正践行善法,才是为自己铺设的最佳...

【佛教词典】一切取断遍知论

【一切取断遍知论】 p0011   显扬五卷一页云:一切取...

【佛教词典】真言

真实的语言,又是神圣的语言的意思,为如来三密中之语...

人人都往生到遥远的极乐,那人间有情众生有谁来度

问: 佛法是超世间,也是救世间的,若念佛人都往生到遥...

毁灭福禄的六个日常行为

1 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尚造作...

恶口两舌

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

靠佛号加持,真发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关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

怎样判断自己对净土的信心

问: 怎样判断自己是真信还是假信? 大安法师答: 其...

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了使在家信众有机会学习出家生活,藉...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

念佛方法与具体行持

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

命运的好坏是如何产生的

有人说:胎儿一旦离开母体,呱呱落地之时,就注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