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莫将时光遮面目

传喜法师  2017/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莫将时光遮面目

每个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职业使命:交通警察是维持交通秩序、确保道路通畅的,出家人是指导大众修行的。寺庙是给大家做示范的、是大家修行的一个模板。但佛法不离世间觉,修行不限于寺院,生活之中处处是道场,“出言吐气皆合道妙”,“竖拂横拳,扬眉竖目”皆是佛法。

不懂佛法的时候每天浑浑噩噩,茫茫然然,百年三万六千日,日历每撕一页,生命便减少一天,你过的不是时光,是自己的生命,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在佛教寺庙斋堂门口有一幅对联警示大家:“粥来饭去,莫将时光遮面目”。

佛是我们生命的榜样,佛是福慧两足尊、福慧圆满的,学佛就是找回自己,我们的生命也可以像八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生命一旦觉醒,一切都会变成美好的事情。所以布袋和尚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他听到的不是赞美也不是诋毁,只是声音而已。在觉悟者的耳朵里,所有的声音都是清净的,有了智慧,面对境界完全展现出和凡夫不同的受用。

这位布袋和尚相传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于唐末五代化现于宁波,笑口常开,体胖腹大,话出无定,寝卧随处。每到冬天常卧雪中,雪不沾身。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若来人未解他的意思继续追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众人都不解其意,以为和尚语言行动疯颠,其实提起、放下,放下、提起的自在中,处处富含禅机,彰显佛法深意:放下能观自在,提起能无挂碍。和尚手里有个乾坤袋,我们心里也有一个乾坤袋,福大量大,量大福大,心量放宽了,福报就自然增长了。

菩萨化现为布袋和尚那一世,还碰到比骂更严重的,“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要打我,你还没碰到我,我自己先躺下来。这是布袋和尚心态好——“你不用打,我自己躺下来”。“有人唾老拙”,唾沫吐到脸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少烦恼”。菩萨多慈悲,不与人为敌,他说“我也省心、你也没烦恼”。

做人确实要以弥勒菩萨这样的大胸怀大心量,来丰富我们人生的内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传喜法师文章列表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

体验什么叫作「贫穷」

一位亿万富豪想让他的儿子体验什么叫作「贫穷」,于是...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

时间无常,无论多么奢华美丽将成过去

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亲

问: 为什么我爸爸总是夜不归宿,谎话连篇?这到底是什...

死亡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往生论

往生论...

欲为法门龙相 先为众生牛马

既然我们已经是皈依了,那我们怎么样实际地做到?要紧...

传喜法师简介与出家因缘

传喜法师简介 释净庆,字号传喜,一九六七年生于上海...

到寺院参加法会,为何要提前斋戒三天

问: 师父您好,请问为什么到寺院参加法会,需要提前...

放生正是践行佛陀之大慈悲

世间福德,放生第一。众生在世间最为宝贵的就是生命,...

【佛教词典】戒腊牌

(物名)记僧席次序之木牌。禅苑结夏章曰:堂司预设戒...

【佛教词典】三摩地门

【三摩地门】 p0194 此卽所知事同分影像之异名。 二解...

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

亲历动物屠宰现场

在您的印象中,也许屠宰场只是一个把动物变成肉的地方...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

地藏菩萨救护众生的故事

关于地藏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我们从《大方广十轮经》...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

星云大师《如何善待亲友》

每个人都有亲人、朋友,善待亲友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非...

佛预言出家人容易得两种「恶疮」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要知道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在恶道里没有能力解脱,完全...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

英国莱斯特大学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图」,台湾在...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敦伦尽份、苦乐随缘、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们的心开放,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赋予我们全...

四事之教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