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大安法师  2016/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践踏、伤害,而是应该怜爱、护惜它们。

一个人如果从小对小小的昆虫都能够去爱惜,就会有慈爱之心,长大了也就绝对不会去犯上作乱,也绝对不会去杀人放火。连昆虫都那么爱护,怎么会对人产生歹意恶心呢?这都是很细微的道德观念,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现在对小孩子的教育已经很少讲这些了,不但不讲,甚至还会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现在有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生吃昆虫有营养,有人甚至将“小孩吃蚂蚱”作为广告在宣传。

让小孩从小为了一点所谓的营养就生吃虫蚁,这是一种怎样残忍的行为?如果这一念植入了小孩的心里,以后随着他慢慢长大再放大,那后果就可怕了。

更有甚者,是让青少年去创作那些武侠卡通,特别是那些暴力性的东西。小孩有时候还创作得津津有味,这些都是很不吉祥的。

一定要培养小孩仁慈的心,不忍的心,这就要从培养他们护惜小小的昆虫开始。

但有时竟然还会有人嘲笑那些护惜昆虫的人。比如就有人嘲笑东郭先生,嘲笑他走路都怕踏着蚂蚁,好像走路踩死蚂蚁才是正当的。这些观念都要改变,如果能救蚂蚁,自己就能增福报。

在佛门有这样一则公案:有一个小沙弥,他的师父是一位阿罗汉。有一天师父在定中观察到他的沙弥弟子,七天后寿命就到了。他想让这个弟子死在家里,于是就跟小沙弥说,你去看望一下你的父母,等到第八天的时候再回来。

这个小沙弥不知道师父吩咐他回家干什么,但也听话,他就回家了。结果在回家的路上,正好遇到决堤,水冲了一个蚂蚁窝,很多的蚂蚁在那里即将被水淹死,这个沙弥一看,就赶紧进行抢救。他脱下衣服把洞里的蚂蚁引渡到安全的地方,救了很多蚂蚁。这事情他也没有当回事,救完之后就回家了。

回家到第七天他并没有什么事,然后第八天就回来了。他的师父很奇怪,就又入定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缘。一观,原来小沙弥救了千万条生命。由于救千万条生命的功德,就把他短命的这个定业给转过来了。

护惜虫蚁能够延长我们的生命,而残害这些它们会缩短我们的寿命。教育孩子护惜虫蚁,同时也是在启发、培植他们本具的仁爱之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不杀生的驱虫法

蚂蚁怕酸,蚊子怕辣,蟑螂怕香。夏天来了,小生命们到...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

短命的原因

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夭寿是如何构成的...

猎人与猴子

心中有大爱,才有明朗、温馨的人生。大爱就像温暖柔和...

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印光大师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深受其益。所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

【佛教词典】点石

(故事)竺道生在虎丘山,对石讲涅槃经,使石点头之故...

【佛教词典】长养

(术语)功德善根,生长养育也。唐华严经十四曰:信为...

若欲转贫为富,应当多积阴德

报载台中市大荣汽车装璜行店员柯吉安(家住彰化福兴乡...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问:在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世尊的头痛了三天。这是...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

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

医者应戒杀生

陶隐君①取生物为药,遂淹滞②其上升。夫杀生以滋口腹...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修行人要远离六种颠倒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发善...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

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责任

出家僧人应有三种责任: 一、为僧者,维护僧家形象,如...

不应以职业论贵贱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这平等指: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

对母亲再好一点

即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足够高大强壮了,这时候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