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大安法师  2018/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是谛观,更无二念,是名修行三昧。慎勿忘形死心,又落外魔知见。——《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在这里谈到了观心法门,静坐时,当“反观深究”。

你开始念佛,当下这一声佛号即念,即这句佛号当下这一念,你就反观深究,追究它的来源。能念的心是什么?所念的佛是什么?那么,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之佛也了无所得。就在了无所得当中,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实际上,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都是实相,以空印空,似水投水。佛就是我当下这一念心,“是心是佛”。既然佛就在我的内心完整具足,那一切佛都是我心里显现出来的,不假外求,不需要到外面去求。这就是用一种智慧,叫慧观。

前面,我们在事相上念佛,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信心成就亦能往生。但是,如果我们加上观力成就,观慧的力量成就,可以得到理一心,那你往生的品位就会增高。你在这样的观慧当中,如真如自性而住,住在这里,也没有能所的对待,没有能念之心,没有所念之佛,心佛一如,能所打破。能念的心是始觉之智,所念的佛是我们本觉之理,理和智和合,始本和合,我们清净本然之体朗然现前,“唯一心故”。

你能够“如是谛观”当下这一念心,一境三谛,一心三观,“更无二念”,当下就是清净本然之体现前。那么,你可不就是“修行三昧”吗?

那么,我们看看修行三昧,可以跟大家沿用一下彻悟禅师的一个偈颂,他写过十首《一声佛号一声心》,这十首偈颂写得非常好,看这个“声声心心”。

“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白牛运出古黄金。”

我们这句佛号举起来,这句佛号就是我们当下的妙明真心。所以,就在当下能念的这句佛号当中,直下分明就是我们清净本然的心体,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朗然现前。还要到外面去寻找吗?“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对一个良马来说,不需要时时把鞭子举起来,它当下就明白,马上就跑得很快。那么 “鞭影未劳频举示”指的是什么?大白牛,大白牛比喻成摩诃衍、一乘法。你发大菩提心来执持这句名号,就能运出“古黄金”。古黄金就代表我们自性本具的,亘古亘今永恒存在的性德——如来藏。你每一声佛号,以菩提心去念,就运出了我们如来藏的功德——“古黄金”。这是一首,还有一个偈子。

“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你看这个偈颂,我们要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两忘,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打成一片,都忘了,泯灭了它们的界限,“转深”,趣入到深心里面去,转到更幽深的心性里面去,这样就得到禅定了。在这个定中,“定久不知谁唤醒”,是这句佛号把我的主人翁唤醒,还是主人翁把佛号唤醒?“不知谁唤醒”,已经是没有主客体的对待了,已经是到了不二的情况,才没有谁和谁的关系,所以才“不知谁唤醒”。在不二的情况下,“满天霜月照幽林”,“满天霜月”代表我们清凉的般若智慧光明,在这里面,它能够照出幽林,幽深的菩提觉林。

你看这些偈颂,都代表彻悟大师确实是证念佛三昧的人,没有这样的境界,他写不出来。我们以它来理解觉明妙行菩萨讲修行三昧是什么境界,可以把这个来作一个注解。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修行念佛三昧当中,切记不要“亡形死心”。认为“我身体都忘记了,我没有念头了,我心死了”就是好境界。恰好相反,这不对!这落到外道和魔的知见里面去了。那些外道修无想定,就是“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他无非就是无想定而已。禅宗讲,这叫枯木禅,那都是要呵斥的。

谈到枯木禅,有一个公案。在唐宋时期,有很多老婆子,都是很厉害的明眼人,有个婆子烧庵的公案。有一个婆子供养了一个庵主,就是禅和子,修禅的,供养了二十年,供他修行,给他一个修行的屋子,常常让一个年轻的女子给他送饭,后勤工作,让他安心办道。有一天,这个婆子就对送饭的女子说:“你今天送完饭,等他吃完后,就一下子把他抱住,问他‘这个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这个女子还真的就依教奉行,等这个妙龄女郎一下了把他拥抱住:“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这个庵主倒是回答了两句话:“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说了这两句话。这个女子就放了手,回去就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婆子。这婆子一听,就说:“原来我二十年供养的是一个俗汉。”就走过去把这个庵主赶走了,把这个庵也烧掉了。

大家参一参,为什么?从戒律角度来看,他很讲戒律,但为什么这个婆子说他是个俗汉?你想一想,这里是不是又进入了亡形死心的状态?“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修行到这个程度,对吗?

我们讲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讲寂和照的统一?寂中有照,照中有寂。你在寂中一点照都没有,这就是枯木禅了,没有一点“暖气”,这就不对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还在心意识里面,他还在对待法里面。所以,他是一个俗汉,他没有得到佛法的精髓。这都要注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恶业

凡皈依佛法之人,无论男女,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

不动周遍同,就是不动道场,在一个菩提树下或者在道场...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推荐】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的关系

在华藏世界海世界种里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层就包含...

达照法师:修行的用心处

经常遇到一些道友,首先就会问他们用功修行的用心处在...

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破除执空和执有

真谛和俗谛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从两个层面阐释的...

往生成就四种不退

极乐世界的四土有特别之处,奇妙之处,就是四土也圆融...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再来

当释迦牟尼佛在讲了《法华经》之后,稀有难遭,极为殊...

「执着」应该怎么理解

问: 关于执著这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答:...

【佛教词典】业寿

(杂语)依宿世业因而定之寿命。秘藏宝钥上曰:业寿之...

【佛教词典】异部

指不同之宗派。如佛教中之种种宗派、学说。异部宗轮论...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

别把食物营养模式化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食品中的营养开始有了一种...

圣严法师:欲望得失

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大家看每一部...

时间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斯利姆是谁?恐怕许多人对这个人的还很陌生。如果我这...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人生可以看做三层楼

我常常凝视着丰子恺先生的像,猜想着他那颗博大而善良...

买枸杞子别贪「色」

很多人觉得这个枸杞子颜色暗红不鲜亮,没卖相。其实不...

悭贪长者的布施

昔日,在舍卫城有两位长者,一位名为最胜,一位名为难...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