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少了这两块基石,一切道德理论都流于空谈

大安法师  2018/07/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少了这两块基石,一切道德理论都流于空谈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感就愈加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德国)

康德身为一个影响西方的伟大的哲学家,他谈到一个观点,就是以道德作为自律性、普适性的原则,一定要有两个假设。

这两个假设,第一是灵魂的不朽,第二是上帝的存在。一个伦理学的体系,道德能在实践理性当中得以展开,一定要有这两个前提,没有这两个前提,道德体系一切都是空话。

为什么?你的德行能不能得到一个相应的福报、福德,这是要靠灵魂不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然而你的道德行为,得到的那种反馈,有没有绝对的公正性,是要假定有一个掌握这种赏罚机制的上帝的存在,才有可能实施的。

实际上,康德的这两个假设,在我们东方的道德学说当中,尤其在佛教的道德理论当中,是完美地给它解决好了。

我们东林寺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他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三报论》,就是说行为的善恶是有因果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所展开的一种因果法则。

另一篇文章是《形尽神不灭论》,就是说我们这一期的肉体消失后,神识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神识不灭。就好像火种,这堆柴火烧完了,这个火又在另一堆柴火里面。也就是说,我们这一期的生命载体结束之后,又会找到另一个生命载体,这就是轮回的观念。

康德的两个假设跟慧远大师这两篇文章有惊人的相似。这个“形尽神不灭”就是“灵魂不朽”,那康德只不过是用了一个“灵魂”的概念,我们佛教用了一个“神识”的概念。不灭,就是不朽。

上帝的存在,为什么要施设上帝的存在?就是要有行为公正的回应!那么公正回应,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你种下什么种子,在今生得什么果实,它是一丝不爽的,一定是极为公正的。

这样,我们做这种考察之后,我们才发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的道德依据,就是因果,就是轮回!在我们的理论体系当中,如果缺少了因果、轮回这两块基石,就可以说一切的道德理论都是苍白的,都流于空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观作瓶喻

有两个人来到陶匠的工作坊,他们对陶匠制作陶器的过程...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太子出城游历,照见世间老病死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念佛是众生出轮回的捷径

净土行人要努力让自己念出的这句阿弥陀佛,如沉舟溺子...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人的相貌本来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马上就变了,对...

买果子

古时候有位大富长者,家中流行风寒,惟有形似槟榔的庵...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

如何才是决定往生之道

问: 我们陕西这边,很多学佛多年的同修,因为念佛至...

面对五浊,我们负有责任

大家要常常思惟何为五浊恶世,劫浊,劫是个时间的概念...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

【佛教词典】感进

(术语)感为感应,进为精进。精进习学之人,得佛之感...

【佛教词典】如来心经

(经名)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念佛法门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

最适合在夏季食用的7种水果

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诱人的味道是水果能...

因果业报

有一位婆罗门长者,家财万贯,只有一个儿子,年满二十...

汝若死得下痴心妄想,决定会现生往生西方

【原文】 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说之净土三经,信愿念佛...

一门出了七院士的钱氏家族

一门出了七院士,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吾人反省十二问

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

一匹马带来的慈悲与忏悔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壮的马,一天当中...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