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大安法师  2020/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下释文中当辩。

又问:厌苦趋乐,似专自利,何名菩萨。答:求生净土,正为见佛闻法。得无生忍已,还来此世,救苦众生,是菩萨行,非声闻道,如天台《十疑论》中说。——《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好,这里有两个问答,进一步辩明《佛说阿弥陀经》属菩萨藏的一个确切含义。

极乐世界为何有声闻?

有人一看这个经典被判摄为菩萨藏就有些不理解,会质疑:你说这部经是菩萨藏,那为什么在经文里面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有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声闻弟子呢?

莲池大师的回答是:这个是暂时有声闻弟子之名,但最终没有声闻之实。你看《佛说无量寿经》里也谈到,极乐世界声闻都能变化出很多的化身到他方世界去教化众生,令他方世界无量无数的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声闻所表达的或者是从他断惑程度来说他是声闻,或者他原来的身份是声闻往生的,但从他当下的心地都是大乘菩萨的心地,所以最终就没有声闻之实,更不会有定性声闻。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那又有人问:这个念佛往生从现象上来看,确实他有厌三界之苦、趋净土之乐这种现象,表面上来看不是自利吗?甚至有人说你这个念佛行人就是贪心嘛,看到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就贪黄金去了嘛,好像是自利,怎么称为菩萨呢?

莲池大师回答道:这里要从修净土法门的发心来看,你求生净土的目的是什么?求生净土的目的不是去享受人天福报的,不是说要得多少黄金的,而是为了见阿弥陀佛、闻大乘法、证得无生法忍的!

这是自利的过程,同时还要发出悲愿,证无生法忍之后,还要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生死苦海,救度一切有缘的苦难众生的!是要发愿的!

所以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发愿呢?你往生之后还要回来,不要忘记苦难的众生。这个往相回向和还相回向二种回向是成就大悲心的,这就是菩萨行哪,不是声闻道啊!

声闻道是想,我好不容易离开三界的牢狱,打死也不过来了,这地方太苦了!但是菩萨会回来,他会主动地回来,因为他不忍众生苦,他同体的悲心一定会让他自然地过来,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八千次来到我们这个世间的因缘。

佛陀是“大悲菩萨”嘛,发过大悲之愿,众生受苦就等同自己受苦,他怎么能够在涅槃里面安享安乐呢?他一定是不住涅槃的。

所以《佛说阿弥陀经》不是声闻道经典。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的第一个疑问,就在谈这个问题:你求生净土,舍离苦难众生,这不是自了汉吗?这哪是菩萨的行为呀?

智者大师就说道:你这种指责,是不明白菩萨分两种,一种是证得无生法忍的大菩萨;还有一种是初发心菩萨。

如果是得到无生法忍的大菩萨,你指责他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是一些初发心的菩萨,你让他要在三界里每一世去度众生,他是不可能做到的,是无有是处的。他一定是要先求生净土,得到无生法忍后,才有能力到这个世间来度众生。

所以求往生是为了见佛闻法,得无生法忍,再来这个世间度众生。这样的全过程都是属于大乘菩萨道的内涵,不是小乘的自了汉,这些我们都要辨识清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因果同时,念佛当下成佛

我们一般讲因果,都是讲异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讲到因...

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

《观经四帖疏》的不思议缘起

感应道交的特点在善导大师的著作里面及实践中比比皆是...

往生时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吗

问: 请问法师,往生的人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吗?...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

【推荐】不管念佛与否都希望你抓紧时间

一声磬响,烦恼顿息。我与弥陀,是二是一? 也许有些人...

大安法师:无医药可治时,学净土的该如何做

问: 如有亲属有病,无医药可治时,净土法门弟子该如...

阿弥陀佛光明的力用

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大安法师:精进念佛后为什么家庭和事业更不顺

问: 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

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问: 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

【佛教词典】三轮世界

(界名)此世界之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

【佛教词典】波逸提持犯方轨止持三品

亦名:止持三位、三品持律、持律三品 子题:识法、识犯...

真如自性才是真实的

有一次,佛陀在祗园精舍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梵...

隐士须归极乐国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

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长假早已悄然结束,短暂的闲暇,似乎打乱了往常的生活...

五恶业所感的五脏五根病

佛教所说的业病,就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又作业障病...

转五浊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

慧律法师《楞严经重点提示》

请合掌,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

念了好几十年的佛,临终动了一念怀疑就去不了

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不要想得很遥远了,不要生很多妄想...

父母生前,及时尽孝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人母者,十月怀胎、一...

把我执我慢修理干净

破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空性、心性也是非常...

宽容的故事

当时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