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因果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惟觉法师  2014/0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因果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修学佛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更进一步要身体力行。如果把佛法当做学术来研究,不用在日常生活上,必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有些人听到佛法讲“因果”,认为是消极、迷信。事实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定律、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处处都会不如意;有了正确的因果观念,能将正见落实于生活中,世间的乱象自然能够减少。社会上窃盗、勒索的案件为什么层出不穷?正是为非作歹的人缺乏因果观念所致。行窃者不了解别人的成功与财富是经过一番努力所得,不知道自已也要从“因”上去努力,妄想一夕致富,甚至不择手段去巧取豪夺,最终必然落得锒铛入狱、终身桎梏的果报。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成绩不好。不少家长为孩子到寺庙烧香、拜拜,祈求佛、菩萨或神明加被,希望孩子的学业突飞猛进。家长认为佛、菩萨慈悲,可以满他们的愿,这种想法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佛、菩萨确实慈悲,但是佛、菩萨也告诉我们人生的真理,即凡事要从“因”上努力。勤学用功,学业才会进步;若是平常上课不用心,回家后又沉迷于电视、电玩,不温习功课,中下懈怠、放逸的“因”,怎会有好成绩的“果”报呢?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的定律,是不变的法则。

因果通三世

有些不信因果的人会质疑:“假如真的有因果,为什么有些人从来没做过善事,却能平步青云?有些人做了许多善事,却没有善报?”殊不知因果的规律贯通于三世。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世,也并非仅指过去的上一世,现在世之前的都属于过去世。未来,也并非仅指下辈子。今日相对于昨日,今日就是未来;明年相对于今年,明年就是未来。生命是由无数个过去、现在、未来所组成。

在佛陀的时代,弗加沙王听闻十二因缘的道理,反复思惟而有所领悟,后来将国事交付给太子,自行出家。佛陀知道弗加沙由于过去世的恶业缘故,第二天将被牛触死,因此特地为他开示法义,弗加沙在思惟妙法的当下,摄心入定,证阿那含果。次日,弗加沙果然被一头母牛触死。牛主因为心生恐惧,就把牛给卖了。奇怪的是,买主牵牛去喝水时,又被这头牛从背后触死。买主的儿子很生气,把牛杀了,将牛肉拿到市场卖。有位买了牛头的人,在回家的途中,把牛头挂于树枝上,坐在树下休息,不一会儿,树枝断了,牛头掉下来,牛角正好刺中这个人,此人立刻命终。

有人请问佛陀,为什么这一头牛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让三个人丧命?佛陀回答:“恶缘业报必定有其原因,不能只用现世所见来解释。此因久远前,有三个商人,旅途中寄宿在一位老妇家里,他们见老妇孤苦无依,就联手抵赖房租和伙食费用。老妇为此愤恨不平,心想:你们三个无赖,欺负我年老力衰,现在虽奈何不了你们,但我发誓来生若和你们相遇,一定要报复,要杀掉你们才甘心!那时的老妇就是今世的牛;那三个商人就是被牛触死的三个人。”

祸福如影随形,因果的轨迹有短、有长,有现世受报、有未来受报,凡夫的肉眼看不清楚真相。例如:一名年轻时吃苦耐劳、拚命赚钱的人,中年迁居他处,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变得只知挥霍享受、吃喝玩乐,不再勤奋做事,没多久就山穷水尽、负债累累;到了老年,又迁居到另一处所,辛苦地赚钱还债,日子过得艰困坎坷。将这个人的一生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阶段来看,就好比一个人的三世,外人所能见到的都只是不同的片段,没办法得知他一生的全部历程,因为他每一阶段都住在不同的地方。所以,从眼前所见,怎能知道他的过去和将来呢?

种善因好比在银行里存钱,我们这一世所享用的一切,是以前的存款;如果不再继续培福、修福,毫无节制地耗费,总有一天福报会用完。有些富贵人家不了解三世因果,以为这一生的成功、富贵都是自己挣来的,是自己应得的成果。于是恣意挥霍,不知道惜福、修福,就如前例所说的中年阶段,浪费、奢侈,极尽吃喝嫖赌之能事及追求物质的享乐,乃至造作恶业。有朝一日,过去的福报挥霍完了,事业就开始走下坡,或是身体出毛病、家庭闹纠纷等,这类事情在社会上屡见不鲜。

人的一生,成功、失败,富贵、贫贱,绝非偶然,“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事物的成立,必定遵循着因果法则。

如是因 如是果

有人说:“因果的道理,既没有根据,也看不到;即使今生做善事,死了以后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来生的事,又有谁能看到呢?”这种缺乏因果的人生观,易导致思想行为上的偏颇。当生活贫困或事业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觉得社会现实、不公平,只讲究权力、手段,哪有什么因果可言?有了这种思想,人生观就会变得消极、冷漠,对于未来更会感到绝望。

佛法告诉我们要建立正知正见,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有了正确的观念,人生就充满光明和希望。当事业或生活不如意时,一般人总认为“运气不好”而哀声叹气;有正确知见的人,不会埋怨、烦恼,因为他深信因果,知道这是自己过去没有种善因所招致的果报,所以不管运气好坏、路途再怎么不顺遂,都能积极努力地从现在开始种善因。

一个人想要改变事业上的不如意,必须努力增进自己的工作技能,提升道德、智慧,脚踏实地的做事;想要家庭和睦,也要不断种下和言爱语,关爱家人的种子,除此之外,应广修善法,净化心灵。只要我们坚持修习善法,善因缘会慢慢成就,一切境遇会变得越来越顺利,人生的前途也将愈来愈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觉法师文章列表

坠入啼哭地狱的婆提老者

佛陀在世时,有一则公案:一天黄昏,波斯匿王来到佛陀...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

修桥建庙的「大善人」为何会下地狱

我们到了道尹衙门里,伍道尹把我们几个人,和徐蔚如居...

老无所依的老所长

老所长是我的远房表舅。他在我家里住了些日子,准备回...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阿罗汉目犍连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狱...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

自然灾害也是因果决定的吗

问: 自然灾害也是因果决定的吗? 济群法师答: 佛法...

颠倒的人生

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

生日应当诵经礼忏修诸福事

世人生日,设宴会、张音乐、绘图画、竞辞赋,以之为乐...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大德的无常语录

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能认识到无常是智...

【佛教词典】檗罗诃

(异类)梵名Graha,又作檗 诃,檗 何。鬼魅之祟。又鬼...

【佛教词典】受具戒正受前开导

子题:上品心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正明受体。(一、...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

为什么很努力却挣钱不多

佛法中讲:财布施得福报,有福报才有财富。我们要明白...

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问: 学佛人平时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大安...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

世界500强高管对女儿的忠告

儿女们不久你们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这是一个漫...

净慧法师:顿悟成佛

我们在此打禅七,就修禅本身来说,它是不拘形式、不拘...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师译《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中有这样一段...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