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者,仁也

大安法师  2022/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义道德的仁。“仁”字是一个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里面讲“亲也”,二人为仁,人和人之间要有一种亲近的关联。仁更有甚深的含义。古代的仁字是上面一个“千”字,从千从心,下面一个“心”字。由这个会意,仁是千心,是很多心。古人就有一句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虽然人的面貌千差万别,性格各异,但是那个心就是一个。“仁”有时候解释,这边这个“人”——左边的人;右边二横,一个指天,一个指地,能够跟天地合为一体,所谓能达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的境界,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在《论语》里面,很多处都讨论“仁”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儒家一个最核心的概念。但在《论语》里面并没有给“仁”一个标准的定义,而是应弟子不同的提问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有一个最重要的回答,那是针对颜回来问的——“颜回问仁”。颜回在孔子弟子当中那是上根利智,子贡、子路可能是中根机的人,司马牛也问仁,就随顺他的根机来说,可能不同的根机他会不同地来回答。

颜回问仁,孔子和盘托出了:“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可能我们看这些都是一头雾水——什么意思?真的,这里面有形而上的意思在里面。“克己复礼”,能够把自己的私欲、与天道天理违反的东西给它降伏住,回归到“礼”,这个“礼”,就是那种本体性的境界。回到那种境界,“天下归仁焉”——一切的天下万物、人都归到了仁的境界。这就有点《楞严经》讲的,一人发真归元,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天下归仁焉。

那“请问其目”,怎么保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勿。这些就谈到仁,一种本体性的形而上的那样的境界。这个境界不是一般人达得到的。颜回只是“三月不违仁”——跟仁的境界相应,安住在仁的境界,最多维持三个月,其他的弟子可能就十天、八天、两三天,甚至一辈子找不到感觉的。上根利智谈本体,这就像参禅,禅和子来问:“什么是佛?”“汝即是。”他马上就承担了:“唯。”就像大梅禅师参马祖:“什么是佛?”“即心即佛。”他就当下承担,就有住山的本钱。颜回问仁,就有这种感觉,他就承担了。其他人问什么是仁?“忠恕而已”,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仁。从功能作用也可以说得通,但不是谈那种本体性的。

所以,一个人要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得要有一种对仁境界的相应,以及跟仁的行为相应。跟仁的行为相应,首先这列出四种。

第一“仁慈”,人得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契入到那种同体感,才会当下体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跟自己是同体,这种同体的无缘的心就生起了同胞心、同体感、兄弟心,这有点像佛教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意思。

由这里他就生起了恻隐之心,“恻隐”就是那种同情心、怜悯心。在《孟子》里面讲恻隐心,比如看到一个小孩子在井边在那玩耍 ,他不了解危险,要掉下去,一个人看到他一个小孩子要掉下去的那时候的心就有恻隐心。不管是不是自己家的小孩,赶紧要帮助他,让他离开那个危险的地方。人心就应该要有这种恻隐之心。所以,孟子讲人之四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都没有,就不是人。

第三就是“自利”,自利不是自私自利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仁者,一个仁者是任重而道远的,首先要自己修圣贤之学——作圣。《尚书》讲作圣的学问,“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但我们现在人读《尚书》都会看得一头雾水,什么叫克念?什么叫罔念?什么叫作圣?什么叫作狂?这叫“希圣希贤”。自利就是《大学》里面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家看《大学》。“大学”,不要理解成念完高中念大学。不是这个意思。

“大”是从心性上来说的,其大无外的心性,是心性之体为大;“学”是觉悟的意思。由体生起觉悟之用,或者通过觉悟的修德来领会、契入到这种本体的本觉,这叫大学。“大学”的学问,首先第一个就是“明明德”,第一个“明”是使动词,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光明的性德。首先要了解我们有光明的性德,所谓的圣人之性。光明的性德被物欲所遮盖,所以一定要去修行。修行就是明,明就是使本有的明德显现出来,光大出来。能去做这个功夫,儒家讲“内圣外王”。内圣外王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能够去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就是在完成自利——自己把明德彰显出来的内圣的功夫。这叫自利。

完成了自己的修养,就要去“利他”。利他就是《大学》的第二句“亲民”。“民”就是冥的意思,他内心还很暗冥,他没有通过修心养性把他的光明的性德彰显出来,所以要去帮助他,这就是利他。“在止于至善”,就是自己的明德、他人的明德都彰显出来了,来安立到至善的境界。至善境界就是天地之道,就是“诚”,至诚的境界。“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至诚是天道,天之道;作为人,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是作为一个人的使命。

能具有同体的仁爱之心,具有恻隐的恕道的精神……儒家文化讲,恕道就是同情心,深厚的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身上,这可以称为道德黄金律的。进一步地,去利他,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好东西尽量也要让他人获得。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的话,那就叫残忍。所以自有人类以来,一切的国与国发生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战端就是由于缺乏这种同体的仁爱精神所导致的。

如果有这种仁爱之心,不仅是要保护同类的,也要保护异类的蜎飞动物,也要保护无情的山河大地,因为这些都是跟我们同体的。伤害了他人,等于伤害自己;吃了其他的动物,最终也要被这些动物所吃;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反弹过来的,自己倒霉。这都是“仁”内在的这种法义传达的信息。

《人字发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萎了。「天哪,快浇点水吧!」...

把慈善做成好看的事

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根菜讨价还价,你...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

【我(们)拥有什么?】 今天,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看...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每日的生活要如何计划呢

你每一天的生活,是如何过的呢?有计划吗?春秋时,齐...

苦难的源头

鱼篮 捕鱼的人在河中设置只能进、不能出的竹篮,旁边放...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

怎样忆佛

问: 怎么忆佛? 大安法师答: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

福报修到了,工作待遇自然就来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

威望与卑贱的因果

你在一个大众团体当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威望,你的...

【佛教词典】宝菩萨印

(印相)金刚宝菩萨之宝印也。成金刚缚,以左右之头指...

【佛教词典】舍利弗瞋恚气分

(杂语)智度论二谓如舍利弗有瞋恚余习,佛由禅定起经...

心和大脑有什么关系

问: 《楞严经》中佛问阿难心在何处?心是不是大脑,...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仿荤素食的危害

仿荤素食中的添加剂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

敦伦尽份、苦乐随缘、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们的心开放,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赋予我们全...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灭贪嗔痴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

人身难得,存在着尊贵与痛苦

在我们这个肉体,现在当前的肉体是随缘的,大家知道它...

星云大师开示健康八法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不希望病痛缠身,但健康...

我也可以为你忙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

临终十念称名,即得往生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

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