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大安法师  2012/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要出家,在家居士没份。

大安法师答:在无量寿经讲往生的条件,总摄一切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么发菩提心可以从通途的角度来讲,但这里更重要的是要从净土的本宗去了解,菩提心就是深信切愿,以深信切愿念这句名号就是三辈往生的共有条件。那么就往生一点就是信愿持名了,往生有三辈的差异,这是根据修行者发心的大小,功行的浅深,持名的勤惰来分的。所以无量寿经讲一个上品往生,上辈往生要舍家弃欲,行作沙门,广作功德。

为什么提出这一点?因为出家他就能远离一切烦恼,专心致志地办道,又能够行六度万行,这样,他往生的资粮显然就厚实得很多,他就必然要上辈往生。这是从一般通途来说,出家众比在家众修行要殊胜,功德要大。但这又不是一概而论的,也不是僵化的。不能说在家居士就一定上辈往生没份,不能得这个结论。在家居士也能够上辈往生的。

《观经》就向我们展示,韦提希夫人就是上辈往生者,阿阇世王子他尽管是犯五逆罪,然而临终至诚忏悔得无根信,他的往生也是上辈中品往生。所以《佛经》因人而异去说,在《无量寿经》耆阇崛山一会,主要是针对出家众去说,所以他着重就对出家众这一块,讲舍家弃欲,行作沙门者往生。《观经》在王宫一会说,对韦提希夫人于五百侍女去说,韦提希夫人是上品上生。大家体会这些经文的意思,我们就不能以一法来概全,以偏概全是不可能的。

一般意义上来说,出家人往生的可能性和品位比在家居士高,这是一般性。但特殊性,有特殊的根机的发心的居士也能上辈往生,这是也是事实。在阿弥陀佛平等的胸怀当中,他是不分在家出家的。在家出家往生的品位完全还是看自己的发心,自己的功夫,自己感通的大小。阿弥陀佛都把一切众生看成是等同一子,如罗睺罗,没有差别的,大家精进努力好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问: 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

人人都往生到遥远的极乐,那人间有情众生有谁来度

问: 佛法是超世间,也是救世间的,若念佛人都往生到遥...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

业力凡夫如何保证往生到西方

很多信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听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庄...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 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这一生啊,就这样下去,完了

出于丛林,入于古刹,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一...

业障深重怎么办

问: 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梵网经菩萨戒》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萨戒的核...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

有三种福田要去耕耘

圣人告诉我们,有三种福田我们要去耕耘,会有好的报应...

往生到极乐后,恶业最终会怎么样

问: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

【佛教词典】十七群比丘

依十诵律卷十三载,王舍城有少年僧团,共十七人,后皆...

【佛教词典】第一天道

【第一天道】 p0965 此卽初静虑也。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当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学会取舍

要想当一名考古学家,就得舍弃城市里的舒适;要想做一...

最好的领导者

团体的领导者有两种型态:一种是权威型,在他的领导下...

给祖先和亲人烧纸钱,能利益到他们吗

问: 给祖先和过世的亲人烧纸钱,能利益到他吗? 智慧...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如是因如是果,烦恼痛苦是没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语

问: 我曾在网上查过咒语的来历、定义和作用,但说法...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

四大毒蛇

从前,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决定独往山中用功。但...

要想千人头上过,须向万人脚底行

在五台山时,每天上午和中午都有过堂,都是师父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