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是因如是果,烦恼痛苦是没必要的

2013/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是因如是果,烦恼痛苦是没必要的

1、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

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并非神灵、强权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诸于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将于今生、来生或者遥远的未来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处的环境上成熟它的果报。”

2、苦乐法则,“不论是凡夫还是圣者,他们身心相续中所有的安乐感受,下至地狱众生得到一丝凉风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不善业产生安乐的可能;相反,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圣者阿罗汉相续中的苦受,都是往昔造作恶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善业产生痛苦的可能。”

3、因微果著,“业的规律就是如此: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即使是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在自然界中,诸如桃李等的小小果核,能长出无量的桃李果实,与此外因果相比,内心因果的以小感大,更是极为明显。”

4、未作不遇,“俗话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豆绝对不会长瓜。如是因才感得如是之果。如果没有修集能感苦乐的正因之业,就决不可能感受相应的苦乐报。”

5、已作不失,“我们往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如果没有以对治力忏悔,那么在今生与来世乃至千万劫后终将感受其苦果,在未成熟之前,绝不可能自动消失。

反之,往昔一切的善根如果未被邪见、嗔心等摧毁,也必将次第成熟乐果。”

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

我们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未得到的东西非常想得到,已经得到的东西非常怕失去。

这种患得患失也是一种痛苦。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有贪心,有吝啬心。

我们都不敢舍弃。你不怕失去、不怕得不到,心里的这种障碍就放下了;放下的同时,就能够拥有了,就不用舍弃了。因为什么?真正的福报就在自己相续当中,在阿赖耶识当中。它不是说舍就可以舍掉的。该得到的一定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会得到的;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不会是你的。

现在你认为自己得到了,其实这些东西不一定是你的,也不一定属于你的福报,所以没有必要去执着现有的这些福报。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要特地去想这个果。

为什么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呢?菩萨不敢种恶因,不敢结恶缘,这是他特别在意的地方。果出现了,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也无法逃避。而凡夫不怕种恶因,不怕结恶缘,只怕感受果报。我们现在不能超越因果,但是可以转变因果。

怎么转变?

从因地转变。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坎坷、艰难或痛苦,这时你只想摆脱、逃避是没有用的。若是通过忏悔,真正把恶因、恶缘消掉了,显现的果报自然会改变。你要改变这样的现实,也是要从因上入手,从因地上改变。

你想掌握将来的命运,也是从因上入手,从因上改变。你懂得了因果,懂得了这些道理,心态自然就放下了。没有必要怕失去,怕得不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

就是尽量去种善根、结善缘。作为凡夫,也许很多时候做不到,还会种下一些恶因,还会结下一些恶缘,但是我们尽量去忏悔,尽量结善缘、种善根,将来就好了。真想改变命运,就要这样改变。这样才能改变相续,才能改变命运。

如是因如是果,谁造谁受。患得患失、烦恼痛苦是没有必要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从心不苦到身不苦

诸位的病苦,当然首先引起了我的痛切。在这样的环境下...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

出家后是不是就没有烦恼了

问: 出家后是不是就没有烦恼了? 济群法师答: 如果...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

真理最能减轻痛苦

人的身体是肉做的,受到刺激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

我们的业障消除了吗

很多人似乎比较喜欢形式,比如诵经要讲数目,佛号也讲...

您越在乎什么,邪淫的果报就在那上面体现

一、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位温柔贤惠,端庄秀美的女性本...

写给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

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其实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佛教词典】远离此彼言论

【远离此彼言论】 p1257 瑜伽十六卷三页云:远离此彼言...

【佛教词典】灯指比丘

原为佛世时王舍城中一长者之子,初生之日,其手一指放...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

南怀瑾11岁家遭匪劫醒悟福报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

《坛经》中的顿与渐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

知恩感恩与报恩

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语道尽日用一切衣食住...

人如群牛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取决于至诚心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实际上就取决于至诚心。第十八愿...

佛开示布施应有的三因缘

布施应有的三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 布施,梵语音...

大安法师:文化人学佛的通病

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