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三业修行

达照法师  2011/04/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华经》里讲得非常好,哪怕就是举一个手或低个头,渐渐积累功德,皆得成佛道。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人,虽然拿着经书,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看到师父却没有合掌,这是不合规矩、不如法的。见到师父就应该合掌,合掌就是双手合十,表示全心全意恭敬三宝。但是对于不知道这个规矩或者不习惯合掌的人,哪怕他举一个手,也种下了成佛的功德,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所以当看到一些人不合规矩,不要批评得太严厉,万一他下次不敢再来寺庙,那就麻烦了。一个觉悟的人,对于他身边的人,应该不停地点头、举手,表示赞成他们的行为。哪怕他们只有一点点做得对,也要随喜赞叹,这样才能利益众生,去恶向善。从最简单的身业来说,点一下头、举一下手表示赞成,都是有功德的。

《法华经》里讲:“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以各种音声来供养佛,也能够积累功德,成就佛道。你的语言能让他人产生快乐的、好的倾向,你的功德就已经积累起来了。一个觉悟的人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学习音乐是为了让人感到愉悦,特别是梵呗。我们寺庙里都有佛乐、有梵呗,以清净的音声唱早晚课,赞诵佛的功德,并不是上殿了站在那里闭上嘴巴,念无字经那样。真心唱念的功德很大,它表示你的口业正在改善。有些人问我,说:“你讲课怎么都不用讲稿?”我在二十二岁以前是很木讷的,不会讲话。人家问我一句就回答一句,傻乎乎的。但是有一点我肯卖力,就是任何一次早晚课,包括在上佛学院到现在,只要上殿,我的声音一定是很响的,从不吝惜自己;干活的时候我也一定很努力,只要比做得最多的那个人少一点,我就会觉得有点惭愧,因为让他做得太多了。你意念里的一个念头就已经贯穿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业力。你不停地有这种习惯,等因缘成熟了,你的声音就是响的。所以如果有些人不敢讲话,最好上早晚课的时候声音要响一点,念得清清楚楚。当你习惯了念得非常响了以后,你讲出来的话一句就是一句,不会含糊,口业的改善也是从每一句话开始的。佛菩萨、祖师大德并没有给我们制定演讲家那样的标准,也没有具体要求我们怎么去讲,而是告诉我们要培养内在的智慧、德行和定力。

最后是意业的修行。觉悟在哪里?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能够落实当下的这一念心,你就看自己这一念心是迷的还是觉的?六祖大师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觉是佛。”但是,你的念头生起是烦恼、是报怨,甚至觉得天下人都不对,你被人骗了,骗到一个魔鬼窟里了,在这样的境界里,你该怎么办?不管你经历的是什么样的情景,你当下这一念心应该马上转到佛号上来;或者就让自己清清楚楚,保持无我无人的空灵。如果不能保持空灵,最好还是抓住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因为抓住了佛号以后,你的内心不但跟无念是一样,还能成就极乐世界佛的功德。所以我觉得,无念、空灵都不如念这句佛号更加圆满。

无念时,进入了禅定,坐在那里身心很愉悦,感受到快乐,这样好不好呢?前两年一些出家师父修内观禅,本来过午不食,现在也不持午了;本来念佛求生净土,现在也不念了,反而还诽谤净土,原因是他改坐禅了。师父说他已经进入初禅、二禅、三禅了,他说:“我念佛二十年都没有入禅定,他才教我一天,我就入初禅二禅了,进步多快啊!”其实他修的是世间法,他忘记了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最圆满的法。他反过来诽谤净土,这真是业障。再继续诽谤的话,恐怕他的禅定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死的时候也不会生到四禅天,可能直接就到地狱里了,这很可怕。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实践的意义上,你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是有力量的。你不要小看这一个念头,你说:“我烦恼这么多,就念一句佛有什么用?怎么念呢?”其实就是念一句佛有用。你念了这句以后,还可以再念一句,一句一句念下去,就是长期的了,你的生命里必须要有想念这一句的动力。不要一念佛就要求得一心不乱,这样先把自己吓唬倒了,你只有当下的这一念心。如果说,一生时间还有这么久,全部一心不乱地念下去,你做不到,那么,念五句阿弥陀佛,你行不行?没有不行的。哪怕再退一步,就念一句,行不行?你念一句也比不念好。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不是眼高手低,而是眼光要远,手要低,就抓住一句佛号,今天抓住一句就是一句。有个师父很节约,他说:“佛祖的钱能省一分是一分。”这句话太好了。居士供养三宝的钱都是佛祖的钱,你不要以为在你口袋里了就是你的钱,佛祖的钱能省一分是一分。我们修行人也一样,你能念一句是一句,你念一句就是一个“觉”的念头,这一念就种下了成佛的因,你不停地种,就成佛了。正因为我们平常不知道种,所以就一直在轮回。

希望大家在身口意这三业上,不要先把自己吓唬倒了,而是把握当下,以最低的要求,就念这一句。要求现在我的身体就是合掌向着佛,或者我的嘴里念着佛号不做恶业。这样你的生命起码是正常的,然后在这个力量下,你的生命向往觉悟,就是向上的生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

星云大师《福报与福气》

福报,这是人人所希求的!人的身体胖了,就说「你发福...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烦恼。比如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想戒...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爱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万别,所立功课不应...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往生论注

...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达照法师《净宗修行路上的八种歧途》

佛法是让我们在修行道路上解除烦恼、痛苦,了脱生死轮...

自己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对于我们这一期生命乃至未来的生命,唯一的意义就在于...

越固执的人越容易受伤

别让心太固执 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

达照法师学佛常识释疑

一、问:人活在红尘,杂念太多。该如何做,才能入佛之...

【佛教词典】有后生死

为七种生死之一。谓第十法云地之菩萨,未断最后一品之...

【佛教词典】应用无边

(术语)佛为救济众生而应现之妙用,无碍自在,无时而...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

如何消掉业障

消业障在佛法当中也算一个重要的科目,但是我们要有一...

各地城隍庙对联

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天竺十二祖马鸣菩萨

今天要讲的这位祖师是西元一世纪时期的中天竺国人,人...

争来争去是个空

从前有两个啖人精气血肉的「毗舍阇鬼」,他们共同拥有...

受戒后犯戒,罪业是否比不受戒来得大

问: 是先受菩萨戒后再慢慢持,还是等持好了再受?如...

【推荐】云何降伏其心

那么当我们的心从一个攀缘的心,慢慢的回归到不生不灭...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

星云大师:健康与长寿

所谓健康,一般人只想到身体的健康。虽然没有头痛,肠...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

这个「我」最怕你回光返照

蕅益大师指导我们从这念迷惑的妄想转成真心: 试思平日...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