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解并管理这颗心

济群法师  2017/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了解并管理这颗心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

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仇恨、焦虑、恐惧、嫉妒、自私等负面心理产生活动时,不仅会使心痛苦纠结,甚至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只要这些心理得不到解决,问题将接踵而至,永无宁日。

同样还是这颗心,当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易开心。这个开心从哪里来?很多时候和物质条件没什么关系。就像佛菩萨的举身微笑,那种发自内心、遍布全身的欢喜,并不是因为得到什么,而是来自觉醒的心。佛法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觉悟潜质,这个觉性会源源不断地带来快乐。

我曾说过佛教关于人生苦乐的认识。学佛者都知道,佛教说人生是苦。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整,而是有特定对象的。也就是说,凡夫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的生命才是痛苦的。但对觉悟者来说,生命也是自由而欢喜的。因为惑业的背后还有觉性,一旦开启这个层面,生命就是无限的自在,无限的宁静,无限的喜悦。

这是生命的两个层面,是由内心两大阵营造就的。其中,良性心理是我们的朋友,会让生命得到提升,给人生带来幸福,给社会带来和谐。而负面心理则是我们的敌人,会不断制造痛苦和麻烦。

佛法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个自己,正是内心的烦恼。生活中一切痛苦,从自我折磨,到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乃至杀盗淫妄等犯罪现象,都是这个敌人造成的。从根本上说,人的两面性就是佛性和魔性。开启佛性,能让我们成就圆满的智慧和慈悲;而放任魔性,只能堕落恶道,长劫受苦。

所以,了解并管理这颗心,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身受与心受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

心灵之光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先学会驾驭自己的心,有如驾车...

佛说解忧经

稽首归依正等觉  能度无边大苦海  恒以甘露润群生...

内心是最好的龙穴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

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有一天我去法鼓山工地踏勘地形,一路上都有带刺的藤、...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

济群法师:轮回的起点在我们的心

《三主要道》中,形容每个生命都是常被四瀑流所冲。这...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

济群法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问: 从佛法角度来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在座下时,我们又应当如何用心、如何保任?凡夫心念如...

众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

【佛教词典】他缘

“性空缘起”为佛教基本理论之一,盖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佛教词典】三摩耶道

总称密教的行持方法,因密教是阐明三密平等的道法,故...

高僧转世为高官给我们的启示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是由严首座转世...

镜子老师

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这镜子可真是贱货,几十元...

功德箱里的钱不是我们的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僧人们正在吃...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 什么叫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安法师答...

这几种人最适合修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是佛陀为母亲...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

我们在吃掉世界

就在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每天,在无数的饭店酒楼,无数...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越施越富,这已经是佛门的常识了

一部大藏经中,到处阐明着因果律,不仅在三界六道中都...

如何看待「男女平等」

问: 现代女权意识抬头,许多新时代的新女性高喊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