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济群法师  2012/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济群法师答:佛与众生之间,在一般人的感觉中,似乎有着天渊之别。事实上,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六祖坛经》有句话,叫做“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佛,为觉悟之义。在迷的状态,就是众生;而在悟的状态,那就是佛。

从迷到悟,虽是一念间,但要跨越这一念,转变这一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人都知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说,难道只是把手中的屠刀放下,就能解决问题吗?

佛经记载:有位梵志求见佛陀,两手各拿一朵花。佛陀说,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说,再放下,他就把右手的花放下。但是,佛陀还让他放下……两手空无一物时,还要放下什么?就是放下内心的执着,这才是我们要放下的关键。如果内心还有执着,即使将外在的一切都放下,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佛法修行,重点是解决心理问题,所谓转迷成悟,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所以说,佛与众生之间的平等,是本质上的平等;差别,则是显现上的差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问: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大安法师答: 佛...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确内涵

问: 什么叫自性?该如何把握自性一词的正确的内涵?...

什么是三摩地、陀罗尼道、得泥洹道

问: 什么是三摩地?什么是陀罗尼道?什么是得泥洹道?...

念弥陀圣号也可以所求如愿吗

问: 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求妻得妻,求子得子,那...

三福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问: 《观经》中佛告韦提希,欲往生彼国(西方极乐)者...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问题是:生命的回归。 生命盛开在...

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以...

人生佛教的思考

人生佛教的内涵非常宽泛。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弘...

如何处理学佛与未学佛人之间的生活矛盾

问: 学佛与未学佛,生活观念有很大差别,甚至会出现...

【佛教词典】不顺意

【不顺意】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不顺意者:谓...

【佛教词典】印度佛教史

Yindu Fojiaoshi   印度佛教史籍。藏传佛教觉囊派学...

没有永远的亲人,也没有永远的仇人

《梁皇宝忏》中说:仇人皆从亲人而来。这确实是很有智...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

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把负面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

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

禅的态度

假如面前有两张相片,一张是少女照,风姿绰约、美艳惊...

前世今生夫妻缘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自己有时会想不通,为...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

「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做事」对吗

问: 有老师父开示说: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

临终这一念,不是侥幸就能达到的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