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处理学佛与未学佛人之间的生活矛盾

济群法师  2011/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学佛与未学佛,生活观念有很大差别,甚至会出现一些矛盾。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济群法师答:学佛和未学佛,生活观念和方式确有不同。这种不同,是否就意味着冲突呢?其实未必。社会上,许多人的人生信念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关键是彼此理解,彼此尊重。

我们身为佛弟子,对没有信仰的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切莫因为“我有信仰,你没有信仰”而人为对立,甚至瞧不起对方。在充分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可寻找适当时机将佛法介绍给他们。但不要强行推销,否则反而可能引起抵触情绪。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善巧方便,要以别人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播。

有时,我们也可能碰到这样的问题:因为信仰而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便,甚至引起他人的误解或非议。若有类似困扰,我们可以表现得含蓄一些,但也不必刻意隐瞒。作为一个公民,有自己的追求,有正当的宗教信仰,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之所以要表现得含蓄一些,主要是为别人着想,不希望他们误解,更不希望他们因误解而造作口业。从我们自身来说,完全可以按自己选择的方式理直气壮地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

对待坏人应该是嫉恶如仇还是包容随顺

问: 佛弟子对于恶势力、恶现象、坏人坏事应该是嫉恶...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佛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

【推荐】皈依后还能喝酒吃肉吗

问: 皈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皈依了以后,还能不能够...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气的后果吗

谁是你最大的敌人?如何解脱? 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

大安法师:放生如何才能如理如法

问: 放生的意义及其事项,怎样做如理如法?戒杀和放...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天上福报虽好,但终归要堕落

比人类条件更为优越、其生存空间在人之上的是天道,天...

业力能否忏悔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

【推荐】正见--以观念改变心行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

怎样才能办好一个素菜馆

首先,要有正确的发心, 不要简单把它当做一个提供菜品...

【佛教词典】理忏须礼诵

亦名:修理忏人须礼诵 子题:实际理地 济缘记·释忏法...

【佛教词典】院号

(一)寺院之别称。有独立之堂舍;也有附属大寺院之堂舍...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要知道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在恶道里没有能力解脱,完全...

见美色不动心者必获福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若问天神得知人们心...

【佛学漫画】浅谈般若

浅谈般若...

大姑奶奶的往事

在很多老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场大饥荒,都...

初学佛应怎样修行

阿弥陀佛!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

布施的原则和功德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也就是...

星云大师《以忍为力》

中国是一个讲究修身养性、崇尚人伦道德的民族,五千年...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

敦伦尽份、苦乐随缘、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们的心开放,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赋予我们全...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问: 作为佛弟子,该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师答:...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