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参老和尚:如何诵经

梦参法师  2011/02/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你要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要至心,不至心不会来。如果你会修观的,念《普门品》的时候,你观想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发这么大愿? 我也要学他,读诵他过去所作的事情,也就是故事,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他过去所作的事情。你读他,也要学他发愿。

诵经的时候,要把“观”加进去,效果就大,那样才能断烦恼.有的道友们曾经这样问过我说:“诵《普贤行愿品》,已经诵了几千部,每天诵一部的话,我诵了十几年,但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我说:“你是怎么诵的?” 他说:“拿着经本念就是了。”对不对呢? 对。我说:“你所说的效果是要求什么效果呢? 你最初发的是什么愿?” 在习诵的时候,你得发愿,你读哪一部经,或者读《地藏经》,或者读《普门品》、《普贤行愿品》,那就随顺地藏菩萨发愿读《地藏经》,你读《普门品》,就随着观世音菩萨发愿,读《普贤行愿品》要随着普贤菩萨发愿。

你这样诵,效果就大了。你如果能够了解这部经的涵义,诵的时候,要是不起执着,没有能诵的我,也没有所诵的经,念经时读诵,你的心跟经结成一体,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结成一体,你读哪一部经,就跟哪一位菩萨结为一体,那就叫入了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你读经的一个方式。

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开始读的时候要发愿,读完了要回向,过程一定得做,这就叫修行。你读经,就是在这儿行菩萨道! 就是修行! 我自己坐在那儿念,我怎么行菩萨道呢?你读经的读诵功德,加持回向给一切众生,特别是三恶道的众生,你发愿希望菩萨加持,度脱它们,免除它们的灾难。回向的意思,就是把我们心里的力量,我们所作事业的力量,所得的报酬,都拿去给他们。像我们打工,把打工赚来的钱,供养三宝。完了,看见穷苦的众生,布施给他,这种功德是很大的。但是,你不知道在读诵经的时候也如是,你所得到的报酬就是菩萨加被你,三宝加持你。希望三宝加持一切众生,无论有缘、无缘,这样你在读诵的时候,才能断烦恼。

习诵的时候,能够除灭中大烦恼,得到无上智。否则的话,你照着经文,只念那个字,你是得不到的,读的时候、念的时候,要加上观想力,这样子才能够得到无上智。因为大家修定的少,念《药师经》是为了消灾免难,减除痛苦,使我身心健康不害病,乃至于已经有病了,使他除癒,菩萨加被除愈。你读《药师经》也得会读,同时你在读的时候,随经文的意思入观,定跟慧两者是相结合在一起的。你在读的时候,如果没有杂乱心,你读读会入定的。这可不是睡觉,读到昏沉也像入定一样,那就混淆了。所谓入定的意思,例如你读《华严经》,你会入到华严境界。

过去有位老和尚就是这样,他是在定中读,速度很快,怎么样快呢? 他是从天王殿到大殿的路上就读了一部《华严经》。大家知道《华严经》有八十卷,他才走那么一两百步,就读完一部《华严经》,他是在定中读的! 要普遍的读,那就是一即一切。后来侍者提出问题,不相信他,就找了八十个人,一人拿一卷,八十个人听着他读经,拿第一卷听到他读一卷,拿八十卷听到读八十卷,他就读好了。

我们虽然还不到这种定力,但是我们可以从初浅的作起,你读《地藏经》,读到哪一品,就观想哪一品,知道这一品是什么意思,要懂得意思再去读,效果更好一点。乃至于读经的时候,不要把琐碎的事情都搁在脑子里头。读经的时候,不要打妄想,你很忙乱的时候,就坐在那儿读经,读一读就睡着了。这个情况也有,读一读,打妄想、昏沉,不知道读到哪里了。修定不许掉举,不许昏沉,读经也是这样,不能掉举,也不能昏沉。你要是掉举,这一部经看的是很少,你会读很长的时间也读不完,读一读,会生厌烦的,要是碰见一部长的经,你更是读不下去。这些是要防犯的过患,才能得到一切智。

读经就是修慧,也是修福。《金刚经》讲般若空义,读《金刚经》,福德之大,超过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比那个布施的功德都大,这就是福。而且能用、能得到慧,那就是慧。福慧双修,才可以得到般若智。经文当中好像没有说修法,其实每部经都告诉我们方法,你得修习,习的时候就是学,你这样的读才能够得到受用。佛令这一切的众生,要是有大乘根机的,专门修大乘的,让他习读诵大乘,不但自己去习、去读,也劝别人去习去读。这样子就能够得到无上智慧,也因为读大乘经典,回向给一切众生,除一切苦,可以消除众生所有的苦难。你自己读,让一切众生也读,令他们趣入无畏城。

“无畏城”,成了佛之后,有四无所畏,畏是畏惧的,我们现在惧怕的情形很多。有很多道友读《地藏经》,感应不同,或者看见鬼神,或者发冷,这并不是坏现象。这个时候你都要问一问,这是他有畏惧,不敢再读经。本来读经是消除畏惧的,但是他有了畏惧,由读经而感受畏惧,这种情况很多。

不只是《地藏经》,读别的经也会有,你要先明了,读诵大乘经,就有护法护持,怎么会有这种恐怖感呢? 本来读经的时候,能够趣向无畏,趣向没恐怖。佛的四无畏是一切智无畏,障道无所畏。你修道的时候,说清楚那些障道法。在说的时候,无所畏。只有佛才能说清楚一切的障道法,你要修道,有些障道必须跟你说清楚。说的时候,无所畏惧。还有,漏尽无畏。漏尽,就是再不漏落三界的意思,乃至不漏落一切众生,使他永远都得到解脱。第四是尽苦道无畏,说尽苦道无所畏惧,说的时候无畏惧,因为佛的智慧能够知道。这是求大乘的,求大乘的要想入佛智,达到佛的境界,除一切众生苦,在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就能得到这些利益,这跟前面求利益、得定的时候是一样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学佛前要先研究三个问题

讲到学佛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初入佛门要学哪些佛经

问: 初触佛门,想先学《地藏经》,再学《楞严经》,...

研读经教时,需要注意什么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因为佛法这种东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梦参老和尚:关于嫉妒瞋恚与发财的问答

问:如何消灭嫉妒瞋恚? 答:最好就是行慈悲法。慈悲...

梦参老和尚《了生死》

祝各位道友吉祥!今天要跟大家讲讲什么呢?了生死。 我...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

梦参法师:不要评论僧过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

【佛教词典】即有即空

谓一切有为法,其自性本空,非坏灭然后始空。[仁王般...

【佛教词典】乞食非法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乞食非法者,谓择富去贫;离难...

烦恼即如来种

佛教常将莲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征,这本身就...

人生如棋,如何落子无悔

我们从祖师语录里能够看到,禅心从来不会停留在对过去...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心境转了相貌自然会改变

佛陀时代,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美丽,...

圣严法师《永不疲倦》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大智度论...

三国吴主孙皓玷污佛像的因果故事

吴主孙皓,性格暴虐,做事不近人情;有一天,他与婇女...

心律法师:谁都逃不开死亡

佛说: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

星云大师《为消防人员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们,不是怕市虎汽...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

早起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会变好 睁开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星云大师:用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

放下即自在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