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幸灾乐祸近于祸

2013/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幸灾乐祸近于祸

国人中某些人的特点是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常常邻里他人的遭难,作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津津乐道,成了消食的最好方式。另外,也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知道的事情多,所谓的消息灵通人士。

现代人不是很相信了,古人关于因果律的看法认为,如果一个人肆意为恶,必然会报在子孙。子孙遭报应,并不是祖上的恶果要子孙承担,而是祖辈的恶行,必然招感有同样恶业的众生投胎到同一个家族,物以类聚而已。所以,祖上为善,善辈相聚;祖上为恶,恶感同罪。心决定于外境,自己什么样的内心,招感什么样的境遇,怨不得别人,自作自受而已。

所以,对于别人的苦难,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兴致盎然,乐于祸,必招感祸。对于他人的苦难,我们能够伸出援手帮衬一把,就尽量帮助。如果不能行菩萨道,也坚决不可把人家的痛苦,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当做消遣、故事打发时间。要知道,喜欢谈论别人的这些痛苦遭难,自己必然招感这些不幸,心能转境,为什么不说好事,想好事呢?偏偏要幸灾乐祸呢?

如果你的口业,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还给遭难的人带来了更多的不幸,比如诋毁遭难的人,给遭难人情况的恢复带来了重重障碍。则是罪上加罪,更进一等,未来果报,拔舌耕犁是难以诉述的。而且即便遭难人家今生不一定知道是谁说的,但是因果不空,生生世世必然与人结下怨仇,平白无端与人结下怨家,他今生无力报怨,生生世世必然找你寻仇,只图一时口快,无故结下怨家,在生死沉浮里给自己造作下多少苦难?

所以还是那句话,对于他人的苦,我们应该生同情心,能伸出援手,则是行菩萨道,功德无量。如果不能帮助,也不可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津津乐道。要知道,想什么,欢喜什么,就招感什么,实际上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一切心想事为逃不出物理上的反作用力。为什么不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恶口的过患

一天,佛陀为大众开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缘。佛陀说:无...

良言一句三冬暖

春回大地,百花竞秀,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喜逢新春佳...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要想运势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生活中,一...

诚实比说谎更容易

俗话说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诚信是与人交...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不说的10种话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教育孩子切勿伤害微毫物命

又是一季天蓝草绿时,孩子顽皮的天性又将导致数不清的...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

从坛子看人生智慧

四川人爱泡泡菜,其制作的关键就是要把蔬菜装在坛子里...

【佛教词典】拉钦巩巴惹浦赛

(892~975)西藏名 Bla-chen Dgovs-pa rab-gsal。西藏...

【佛教词典】行事钞僧尼二部行事通塞意

亦名:僧尼二部行事通塞意、二部行事通塞意 子题:二部...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叙悟由,而曰:不信有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

弘一大师法语择要

目中有人助缘多,心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静和谐多,心...

【推荐】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古往今来,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达官贵人,富甲天下...

圣严法师: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

大孝中的大孝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心安比赚钱更重要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心安,而非物质的享受,因为一切物质...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

如何调伏我们的业力妄想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

好好参一参腿疼的是谁

常怀敬畏心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总不出行住坐卧。禅堂...

莲池大师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