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恒修忏悔、修行忍辱、善护己念

黄念祖老居士  2013/04/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恒修忏悔、修行忍辱、善护己念

三月十二日来信收到,此信实是您能否往生的关键,因此抽暇先回您的信。从信中可以看出:(一)您的发心很真诚,用功也很勤。(二)对于自己要求很严格,并敢于直率的说出自己的缺点。(三)为忏悔自己过失,曾哭过数十次。这些都是很可贵的优点。但目前成为障碍者,则由于(一)嗔毒较深,(二)更重要的则是,对于教理的了解,还不深入。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染入我们的心田,如油入面。在和面时掺入一些油是极其容易的;但掺入之后,想再从面中取出这些油,那就难如上青天了,所以经典中说世尊的常随弟子中,许多已证阿罗汉,但三毒所残留的习气,仍保留不断,只有如来才能断残习。盖“久反之地,非一战所能成功”,故首先劝您,不可丧失信心。犯错误,怎么办?那很自然,那就是忏悔。再犯怎么办?那就再忏悔。一切罪从忏悔灭,故普贤大士十大愿王中云:“我此忏悔,无有穷尽。”普贤菩萨尚且尽未来际,忏悔不休,我们凡夫焉能因为忏悔数百次,哭过几十次,但脾气不改,愧见如来,便半途而废呢?

您说发一次脾气,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烧光,这是根据于“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而来的。但我们想要正确理解经论中的一句话,那就需要联系其它经论中文句,融会贯通来理会。例如,经论中说我们看经和念佛的功德,“如食金刚,决定不消”。这就是说念佛和诵经的功德,如同人吞食了金刚钻(钻石),这是决不会消失的。于是这句金言,便同您的体会,烧光了一切功德,完全矛盾了。那么,这相矛盾的两句话应如何融会来正确了解呢?现在我做个譬喻。例如有人被法院冻结了他在银行中存款,这笔钱他当时完全不能动用,就和没有这笔钱一模一样,这就是“火烧功德林”之原意。

但是这笔钱并没有被没收,没收了,那才真是烧光了。现在只是冻结,仍承认这笔钱是他的,这就是“决定不消”之义。我这个譬喻,可引证佛经。佛在世时有一人因八万劫前遇虎,失声念了一句南无佛,八万劫后得遇释迦牟尼佛,因此一句功德,收容为僧,而证阿罗汉。试想,此人在八万劫中应该生过多少气,发过多少嗔心火,但这句南无佛的功德“决定不消”,终于凭其功德而证阿罗汉。同时根据这段经中开示,证明嗔毒等的可怕,所以把念佛功德的果报推迟了八万劫。

修禅定的人,一发脾气,于是禅定的境界保不住,定中所发的神通,也不出现了,必须再用一段功才能恢复。至于修净的人,临终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决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极乐的愿望,此时都失效了。这即烧尽功德林之意。所以我们必须忍辱护嗔心,如能忍辱则嗔心渐渐的自然不起了。

您来信问我有什么办法?现在“办法”已跃然于纸上矣!办法是:(1)恒修忏悔。(2)修行忍辱,善护己念。在这两方面的无上武器,便是一句佛号。

(一)忏悔,有理忏与事忏。理忏者,如“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是谓心空则罪消也。是以“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若能心契实相则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事忏者(又名作法仟),乃修忏法(例如大悲仟)以忏除罪业。目前有先师所编之《宝王三昧忏》,又名《长寿忏》,正在印制。印好后,会寄送您一本,您可照忏轨礼拜忏罪。但更重要者,《观经》说“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劝您一心持名,是即无上殊胜之忏悔。

(二)忍辱护念:《金刚经》中忍辱仙人,实是我们之良师,仙人是说法度众,反被诬蔑为调戏妇女,并用刀来节节支解,可是仙人当时无人我等相,不生嗔恨。故知嗔毒之根在于我相,若无我相,还有谁会生气?所以生气者,只是为了它违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负了我,侵害了我,处处都是因为多了个我。若能无我,则一切烦恼,都除了根,便必然随之消灭了。正因为多了个我,于是处处有障碍。例如有人骂我是“蠢猪”,当他骂完了,这句骂人的话也当时消灭完了,何处还有这两个字的音声?“蠢猪”这句话本身就是肥皂泡(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已骂完,于是这个肥皂泡已经消灭。

可是自己不依不饶,还死抱着这个已灭的肥皂泡不放。大发脾气,真是加倍的愚痴。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秉着经中无我无人的开示,来待人接物,应付一切。例如有人骂我,请问骂人的人是谁,挨骂的人是谁,那句骂人的话是什么,实际上一切皆不可得。故云:“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何苦来。自己要闹个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吗?《首楞严经》云:“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我们何尝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来。所以要一心念佛,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云:“念佛功纯,妄想自然不起。”那还有什么脾气可发?

奉劝您进一步把功课集中在持佛名号。随时随地,心中常提这句佛号。您念佛看经的功德,与忏悔而哭泣的功德,都是决定不消,盼您继续努力。根据您的信愿行,都已有基础,但能坚持下去,决定可以往生。净土宗称为他力门,乃是仗佛力而能往生。只要我们深信切愿持佛名号,那么在我们临终,阿弥陀佛自然实践其本愿,前来迎接,加持行人,“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见唐玄奘大师译的阿弥陀经,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我们凡夫往生,都是带业往生,您这些嗔恨之业,便都托弥陀慈航之力,而不成障碍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黄念祖老居士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破戒后如何补救

问: 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慧律法师《包容异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日日行忏悔法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端正庄严的儿子...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教化众生的四无畏功德

说法无畏,你要有总持不忘的功德。人家疑惑起来了,一...

忍辱求安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令人...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古代高僧净土感应事迹

净土宗对佛教其它宗派影响很深,一直受到历代高僧的推...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

【佛教词典】吃素

(杂语)郑康成礼注曰:素食平常之食。汉书霍光传曰:...

【佛教词典】爱染金刚如法佛

(佛名)爱染明王之异名。此明王有金刚王之别称,且为...

龙施女得佛授记因缘

过去,佛陀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及五百位诸大菩...

久坐对健康的伤害与吸烟相当

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

求地藏菩萨满愿的方法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

慎独知于衾影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曰: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 凡无执著心,亦无所...

星云大师《为自我信心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听一个胆怯的声音,在您的座...

可怜那条被钓的鱼,也别忘了慈悲钓鱼的人

我是一个嗔心比较重的人,平时各种看不惯别人的不文明...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从今已后应作厕屋,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开风...

净界法师:修净土,临终时天界现前该怎么办

问: 如果佛弟子在修净土法门的时候,也积集了善业,...

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

自从学佛后跟人格格不入....

一个居士说:自从学佛后,似乎跟人处处格格不入了,因...

倓虚法师出家后的第一次讲经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当一个法师,说起来也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