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2016/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

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端正庄严的儿子。这孩子诞生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如此殊胜的瑞相,长者夫妇非常欢喜,连忙请来占相师为孩子看相。占相师告诉长者夫妇:“这孩子是很有福德的人,这场大雨正是因为他的出生,天降甘露啊!”因为孩子的福德带来雨水,解决干旱,因此占相师为孩子取名叫“耶奢蜜多”。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耶奢蜜多一出生即不需他人哺乳,因为他的口中会自然生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八种殊胜: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称为“八功德水”。耶奢蜜多就在八功德水的滋养及长者夫妇的爱护下一天天长大,成为人见人爱的青年。

一天,耶奢蜜多与亲朋好友一起到城中游玩观赏,走着走着,来到佛陀所在的祇树给孤独园。耶奢蜜多见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上绽放慈光,感到无比地欢喜。于是他以至诚恭敬之心顶礼佛陀,恳求出家。佛陀慈悲地对他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耶奢蜜多马上示现比丘相。出家后的耶奢比丘,精进不懈,对于佛陀的教诲,信受奉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不仅具足三明六通,亦得八种解脱,诸天天人及世人无不对其敬仰赞叹。

大众比丘看到耶奢比丘如此殊胜的福报,都升起欢喜赞叹之心,于是请示佛陀:“世尊,耶奢比丘过去生究竟修了什么样的福报?今生一出世便天降甘霖,口中自然生出八功德水,不需他人哺乳,又能得遇世尊,随佛出家,证得道果?”于是,佛陀为大众比丘慈悲开示其中的因缘。

过去贤劫中,迦叶佛住世,于波罗奈国度脱无量众生。当时,有一位发苍齿摇的长者,听闻佛法,欢喜无比,于是发心出家修行。但是出家后的老比丘,却不用心思惟世间无常之理,反而懒散懈怠。不久,重病缠身,医生告知须以酥酪为药,病方可好转。老比丘听了医生的话后,马上就吃了酥酪。

到了半夜,老比丘药性发作,身体发热、口渴难耐,于是起身找水,没想到屋子里的水瓶都是空的,只好往屋外的池塘走去。到了池塘边,老比丘发现池塘的水也已干涸,于是又再往更远处的河流走去。当他来到河边,没想到河水竟然也已枯竭。就这样,老比丘带着疲惫不堪又为病所苦的身体,前往其他地方找水,结果所到之处都是相同的情形。望着眼前干涸的河床,老比丘深感懊悔,忏悔自己的懈怠,及至天明,他回到僧团,将所遭遇的情形,告知他的师父。

他的师父一听老比丘的描述,马上告诉他:“你的情况,就像是饿鬼道的众生所受的苦,非仰仗大功德力无法解脱。你现在快取我瓶中的水,供养清净僧众。”老比丘一听师父的开示,马上拿起师父的净瓶,准备供僧。没想到,当老比丘的手一碰到净瓶,净瓶中的水立刻蒸发得一滴也不剩。此时,老比丘惊恐万分,深怕自己一旦往生,会立刻堕到饿鬼道中。这时他想起唯有仰仗大慈悲、大智慧的佛陀才能得到救拔,于是立刻前往迦叶佛的住所,顶礼佛陀,将所遭遇的情况告诉佛陀。

老比丘说: “世尊,我现在碰到这样的灾厄,死后恐怕会堕入饿鬼道中,唯愿世尊慈悲哀悯,为我开示,消此灾难。”佛陀告诉老比丘:“现在的你唯有以清净水供养众僧,仰仗清净供养功德力,才能脱离堕落饿鬼道的果报。”老比丘听完佛陀的开示,心开意解,信受奉行,从此以后,不再偷懒,每天以清净水供养大众僧,即至命终,从未懈怠。

佛陀告诉大众:“因为这样的清净供养功德,生生世世口中常有清净八功德水,满足所需。直到今生有因缘随我出家修行,证得道果。当时的老比丘,就是现在的耶奢蜜多。”诸比丘闻佛所说,皆信受教诲,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九》

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将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是名忏悔。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难免犯错,重点在于能否面对过错,从中学习;若是错了不知悔改,罪业累深,便会造成无可弥补的后果。因此,知过能改,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承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修学六度的功德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

印造楞严咒经书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书写、印刷、雕刻此咒,带在身上或挂在...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精進」有十种利益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

惭愧心与七圣财

一、惭愧的意义 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对已犯的错误...

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一生的灵感奇事

少康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

忍一时之气,也许可避免一场灾祸

有首古诗是这么写的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错失西方的「高僧」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

【佛教词典】求那跋陀罗

(394~468)梵名 Gunabhadra。意译作功德贤。刘宋译经...

【佛教词典】发心四因

【发心四因】 p1162 瑜伽三十五卷十一页云:云何四因?...

星云大师《认错的美德》

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勇于...

勿作「二宝」弟子

在家信众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书石壁题诗句,任...

不信佛的人对佛教的诘问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

敬老院墙上的一段话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

昼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课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功课,就是挂名的佛教徒。净土行...

当你摆平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没有所谓的不平

什么叫无量层次关系呢?比如说,这是一个zero,这是三...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

谤骂世尊的婆罗门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一天,佛在只园精舍外空地经行,...

禅宗的观心方法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

内心深处要厌离到彻骨彻髓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