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2013/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宰我问孔子:“爹妈死了,非得守孝三年么?”孔子反问说:“不这么做,你安心么?”宰我说:“安心啊。”孔子就无话可说了,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不仁!”也是说他很麻木,你小时候爹妈抱了你三年,现在他们死了,你不守孝三年居然能安心,真是没心没肺之人啊!

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仁。综合上面这些,我们可以判定,“仁”就是正常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敏感,它是身体上的敏感,也是心灵的敏感。身体上的不敏感,轻则神经迟钝,身体局部出现麻木的感觉,重则中风、偏瘫,甚至感觉身体的某部分(如四肢)不存在了。这些都可以说是麻木不仁,这类病正是肝系统病。有人感觉大腿外侧麻了一块,害怕得不得了,生怕要扩散、要瘫痪,赶紧去医院。而心里的麻木呢?难道不是病么?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都觉得这样有爱的画面温暖可爱,可是却很少有人把它们与自己餐桌上的肉食联系在一起

有人说,我的心不麻木,敏感着呢!错了,人心不可能完全麻木,不然就是死人了;我们心中不麻木的部位当然敏感,但麻木之处就意味着感觉不到啊。心又不像大腿,麻木不麻木,用手一摸就知道了,心没法摸。怎么才能知道你心的麻木?得依靠他人。“仁”字拆开是“二人”,有人说这表明“仁”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嘛。其实不仅如此,一个人也得仁啊,仁者还要爱物,对一切都有仁爱之心。“二人”之意,还在于表明人心的麻木要靠他人来发现、来启迪。

如何启迪?我有一位师兄,是素食主义者。我问他为什么吃素,他说是因为不忍心动物死去时的痛苦。我听后仔细想想,觉得非常有道理。动物就不怕死?我们杀猪的时候,那猪也怕啊,也会逃命啊,只是它的力量比人小,所以被人抓住按在屠凳上挨刀子。如果有人把你这样弄,你乐意么?一条条生命,就是为了满足我们这点口腹之欲。鱼儿在水里游,多么自在,我们却要去钓它。当鱼儿吞下钓饵,鱼钩便深深地扎进了它的喉咙。试想,那是什么滋味?而我们却把钓鱼当作风雅之事,用鱼儿的生命来休闲取乐!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我们的心在这一块还不够敏感,这就是麻木不仁啊!靠我自己,可能永远执迷不悟,但有师兄一提示,我马上就明白了。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当我们面对所谓的“美食”时,又可曾想到杀戮的苦痛与死亡的悲哀

慈悲,不但要对人慈悲,还要对其他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慈悲。孔子有个学生,在家砍柴的时候,每次只砍那些枯树枝,连活着的树枝都不忍心砍下来,所以孔子很赞赏他,这就是“仁”。仁者爱人,仁者惜物。

有这样的敏感、这样的慈悲,也就不容易发怒了。

《黄帝内经》讲到春季的时候,特别强调:“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草木抽枝、发叶、开花,各种动物也开始长身体、求偶、繁殖。此时将他们杀死,于心何忍?“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啊,你杀死的可能不仅是一条生命。这就是“生而勿杀”。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如果你给谁一斤种子,他可能要拿去播种;如果你给谁一笔钱,他可能要用来作本钱,为全年的经营预算;如果你给谁一次机会,他会用尽全力去做;如果你给谁一些鼓励或奖赏,这可能会成为他全年的动力……此时如果把那些给出去的东西又从人家手里夺回来,或者对人进行刑法,打击人家,那太残忍了!人家一年的希望可能因此而被断送掉!这就是“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就是仁的表现,春天的景象让人产生特殊的敏感,从而容易接受这种观念。所以春天是培养人的慈悲之心和仁爱之心的最佳季节。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我们都是地球家园的同胞手足,我们的内心不可以缺了慈悲

0-18岁,是人生的春天,是培养人的慈悲之心的最佳季节。看一个小孩,如何知道他今后有没有出息?不是看他能背多少唐诗、会说多少英语,也不是看他语文数学考多少分,而是看他的慈悲心。家长如果发现小孩性格中有残忍的因素,比如喜欢无故虐待小动物,甚至喜欢打架、喜欢看电影电视中杀人的血腥的场面,一定要非常小心!这都是缺少慈悲之心的表现,这对小孩以后的人格发展是很不利的,对他的健康和事业都有影响。

在人体那么多器官中,唯有心是有灵的,可以唤醒的只有心。我们不能对着偏瘫的大腿或麻木的胳膊说:“你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能这样呢?!”它们听不懂。但不用灰心,心麻木了尚且可以唤醒,何况身体。身体不能直接唤醒,但是可以通过心去唤醒。那么,让我们唤醒心中的慈悲和敏感,让心这个“君主之官”发号施令,去唤醒麻木了的身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犯杀戒的过失

犯杀戒的过失,在大乘菩萨藏中,最大的罪过!绝菩提根...

素食者如何保证均衡的营养

素食者如何才能在日常饮食中保证均衡营养呢?英国食品...

姨父与鸽子的故事

姨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几乎没有...

佛陀开示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多少福

迦叶菩萨问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

吃动物的肉,迟早要还的

业障越来越重,智慧就越来越薄,福报就越来越浅。于是...

慈心不杀,当吃长素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

杀蛇人的悲剧

印光大师在《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一文...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祖师讲: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

动物们为何流泪(图)

动物有与人类一样对爱、快乐和悲伤的感受吗?动物是否...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

佛并没有涅槃

圆教和禅宗是一致的,佛说的法是对机不同,目的都是明...

【佛教词典】堙罗那

(植物)Airāva?a,又作伊罗钵多罗,伊罗钵那,伊罗婆...

【佛教词典】禅苑清规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

修净土是否着重在孝道

问: 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

把骄慢转成谦恭卑下

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

道证法师:检讨修正自己的菩提心

讲到菩提心,净土宗祖师省庵大师有一篇《劝发菩提心文...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

仿荤素食的危害

仿荤素食中的添加剂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

预知时至的人能带我一起往生吗

问: 法师讲经当中,提到有个老和尚念了几十年佛,将...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

忆念三宝远离怖愄

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有一天为比丘...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