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2013/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诚就是真诚、不虚伪、不做作、不怀疑、有信心。所谓:“心诚则灵”。观世音菩萨在大悲陀罗尼经里说:“持大悲咒者,我一定满他的一切愿望,唯除不善愿和不诚心者。”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诚意),则一分感应,一分实益。”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我们要对佛法有信心,这样才能做到百分百的诚。 ……很多人咒语音念得不准或错误,但是很诚心,还是一样感应道交。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敬就是凡是恭恭敬敬。对佛菩萨和佛教经典要有无上的恭敬心,这样才能获得无量福。印光大师对于佛经的恭敬可说是恭敬至极也。印光大师曾经在闭关的时候,读过大藏经三遍。他老人家在读经是都是带着恭敬心,当中每上一次厕所,他就会换一次新的衣服,然后继续看经。以头顶带着佛经是对佛经的恭敬。拜佛也是如此,以我们最高贵的头,拜在佛陀的脚下(脚在人体是最下等的地方)或以五体投地来拜佛,这是最高的敬意。祖师大德以拜佛成就道业的不少。

惭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愧是向人披露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羞耻。心常带着惭愧心对消业障有帮助。我们的妄念很多和所求不能如愿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业障所导致的。业障减轻,智慧也就随之增加,学佛的道路上会比较好走。记得有位英国南传苏美多比丘,有一次遇到很凶悍的强盗,手里还握着刀,身无分文的他肯定会遭殃。这时,比丘忽然想起宣化上人曾经说过:“当我们遇到灾难时,要存惭愧心并坦然的面对灾难,以借此消灭自己的业障。”

比丘想到此,即以一个惭愧和从容的心态,把头伸出作状以便让强盗砍他的头。强盗看到这样奇怪的动作,吓了一跳,以为有什么陷井,即刻逃跑。从前,印光大师的房间里有不少虫类如蟑螂、老鼠等。侍者想去清理和驱除虫类,但是印光大师阻止并说:“留着好让我生惭愧心。”几年过后,所有的虫类都“搬家”了。印光大师是以德行来感化虫类离开。

学佛越久,也觉得自己的渺小,佛法的浩大。时时觉得自己的渺小,这样可以减少自我(我执、法执)所带来的烦恼。如果常常自满(我慢),那么再好的佛法也没办法灌入他的心中。“我慢如高山,不留法水”,就是这个写照。印光大师时常自称常惭愧僧,也说:“自己什么也不会,就是只会念几句佛号。”马来俗语说得好:“当稻禾的果实越满时,稻会越低头;反而母鸡只是下一颗蛋,不过全村人都听到。”

诚、敬、惭愧和谦虚在印光大师的身教和言教里表露无疑,所以他成就了,成为有名的净土宗第十三祖师。愿共勉。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竭诚受持《法华经》得感应

《竭诚方获实益论》中的再一则,讲到受持《法华经》。...

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问: 在家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学佛与...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读诵哪一部佛经最好

下一篇叫至诚持经。就是志诚的读诵经典,汝问何经最好...

【推荐】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

我所鸟的故事

这个在佛经里,有一个叫本生经的故事里面记载。在无量...

五蕴并不是真正的「我」

五蕴每个生命的存在,无非是色、受、想、行、识五蕴。...

佛法让烦躁心变平静

从来我就是个性格暴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意气用事起...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两句教人如何立身处世的话。 第一句...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有人又提了一个问题,《佛说观无量寿经》里面说,五逆...

包装纸上有佛像该如何处理

问:请问用过的香盒和装香用的纸袋(上面印有佛、观音...

【佛教词典】我分别

【我分别】 p0647   显扬十六卷八页云:四,我分别。...

【佛教词典】小乘禅

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所立五种禅(外道、凡夫、小乘、大...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问: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 我们要...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沩山禅师警策文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心律法师: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会对未来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

民国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如果上点岁数,在农村生活过...

大迦叶-头陀第一

树下生伟人 假若有人从两千五百年前到现在肉体还活在...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

佛虽广受一切供养,但心中无增减

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在竺叉尸罗国的博罗吁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