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妙莲老和尚  2010/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就是在座的游居士。目前台湾各大学都有佛学社团的成立,大多数有善根的学生对佛学很有兴趣研究;有些不但求知,还能依佛法来行。所以每逢寒暑假,都有各种活动,像佛学讲座啦、斋戒学会、佛七等,其中不单是大学生会参加,还有教师,甚至儿童等,可说从高等知识份子,乃至到儿童都有。

儿童虽不解佛学道理,可是他能依著佛法修行,究竟他们得的利益大呢?还是光研究佛学的那些大学教授、博士得的利益大?以下我对这个问题分别比较一下。

一、修行要解行并进福慧二严不可缺一

各处寒暑假的佛学讲座,研究佛法的道理,那是"佛学";儿童由父母陪他到寺院打佛七、观音七,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这就是"学佛"。

佛学、学佛,这两种到底都需要。要目足并重、双管齐下呢?还是只要单独一样?如研究佛学就不必再学佛,或学佛就不必再研究,这都不合乎中道。

依正常道理来说,应该要有解有行。你不解,怎么知道如何行?所以先要有解而后有行。但人的根性不同,有的人只研究佛理,若叫他实行——念佛、拜佛、参禅,他就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他的善根福德缺少。

单研究佛学,虽有慧根,但没有行;虽有智慧,但事实上得不到真实的利益,那慧是乾枯之慧。好像一个人,学问是有,天文、地理、人事他都明白,可是他的一生孤苦又生活潦倒;或虽有家庭,但儿女、太太也都要跟著受苦。为什么?他没有福,所以生活很苦。

反过来说,有的人虽是有福,生活经济很富裕,过得安乐、自在,但是却没有智慧。一个人有福没有智慧,对事理就不能透澈明了。由此可知,单有福或单有慧都不好,有福有慧事理才能通达,所以应该要修福修慧。要有福有慧,那么就要研究佛学,还要依著佛法来行持,这就能"福慧二严"。二者要并行、均匀、平等,不可一大一小。就像车的两轮要一样大,若一大一小,那车子怎能开?勉强开只有打转,不能直行向前进啊!

没有解佛学的道理,就像一个瞎子没有眼,虽有两条腿而不能行动,一走路没人引导,就会堕入沟坑。反过来说,虽有一对好眼而没有两条腿,又如何返家?所以一定要解行并进,目足双运,前程才能看得明白,行得稳妥。

二、若只研究佛学不如老实念佛

有福有慧,二者均匀,当然很好,但世间之事有很多不是那样理想。假使这二者不能相提并进,如有慧没有福,就像有些教授及大学生,只是研究佛学,连最基本的三皈五戒都不受持,一句佛号都不念,甚至人格都成问题,那就不如小学生、阿公阿婆、愚夫愚妇那样,能受人指教,老实念佛;虽然什么道理也不懂,就只会念"南无阿弥陀佛"那这个就得真实受用,比那教授、博士还好。

如果这些博士、教授能知佛法,又能依佛法修行,解行并进,研究一分佛学,就行一分,这就是福慧二圆,那当然是好上加好啦!

三、佛陀福慧两足尊

为什么佛陀又有"两足尊"之称呢?这有什么功德?大家一定要明白。告诉大家!佛陀具有福慧两种圆满,所以称"福慧两足尊","足"者,圆满也。每尊佛一定要在菩萨因地中,把福、慧都修得圆满,不圆满不能成佛。

这个福慧要在那里修?还是在利益众生身上,舍了众生,佛陀还是无法修福修慧。千万众生愚痴没智慧,就开他的智慧,讲道理给他听,这是修慧因;无量众生苦恼无福,就施舍解他的苦,令他乐,这就是修福的因。所谓"世尊",佛陀有什么值得被世人尊敬?他的福慧两种圆满了;他的福慧二严不是为了给自己享受,是为一切众生而成就的,因此为一切世间所尊重。

佛陀为什么想修福慧呢?就是有"大悲心",有"慈爱心"——予众生乐、拔众生苦。那么要凭什么才能拔苦、予乐呢?就是要有福有慧,方能普济众。

四、愚痴执著难达彼岸

如果没有慧怎么去化度愚痴的人?佛法讲愚痴,不是世俗人讲的那种愚痴:不会吃饭、穿衣服,甚至将大便当饭;那是疯子,颠倒了。佛法讲的愚痴,是因果事理不明白;只知一不知二,知事不知理的人。这种人不是不会吃饭,其实他也会吃、也会享受、也会巧辩,不过他辩的不是真理,他是非理而辩——强辩,或者得了一分理,就抹煞了一切,这都是叫愚痴。

愚痴之人处处执著,执著小的是苦,执著大的也是苦;执著恶的固然是苦,执著善的也是苦。世间人在做功德时,是不是善呢?善当然是好,但善中还有善,大善中还有无限量的善,这就要有智慧才能明白,千万不要只执著小善而忘记了大善、无限量的善。奈何可怜众生只执世间一点小善,而不修出世间大善。要知一起执著就会产生障碍,犹开船而不拔锚就不能到彼岸;我们不将执著放舍又怎能通证法界真空呢?

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你同他讲,那就如同世间的"隔行如隔山";各人观点不同,他执著他的井蛙之见,而不能明白智者洞澈高远的见地;既然不能接受,那就永远做个苦恼的众生!

五、一句弥陀具足无量光寿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小学生、愚夫愚妇他们念佛得什么真实受用呢?大家要明白,每尊佛陀都各有圣号,就像人各有名字一样。那么佛陀的为什么称"圣号"呢?因为他有圣德。每尊佛都按他的德号来称呼,就像本师"释迦"世尊;释迦是印度话,中国话就是"能仁"之意,仁者,慈悲也,就是他能慈悲度化众生。

那"阿弥陀佛"其义如何呢?也是印度话,译成中国话是"无量光、无量寿"。一句弥陀圣号含藏著无量光、无量寿这种德行在里头,这是阿弥陀佛经过无量亿劫,大慈大悲修行福慧、四摄六度等种种功德庄严所成。

我们念阿弥陀佛就能得到无量光、无量寿,就好像母亲怀中的婴孩,虽然婴孩不懂母乳有什么维他命、营养成份,可是只要在怀中能安安乐乐,不要哭、不要叫,在怀里吃,在怀里睡,自自然然就会长得白白胖胖,一岁岁的长大,一年年的增智慧、乃至成人报效国家。

我们众生,虽然不懂阿弥陀佛有何功德,但只要你念佛就像婴儿吃母乳一样,即能得到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智慧。就好像多种维他命结合浓缩在一起,不论你缺那一种营养,只要你吃这多种维他命,就能吸收到那一种营养。又弥陀圣号的功德如同电源、水源,想要光明时,只要插上电源,转动开关,不就有光明了吗?需要水时,只要接上水源,将龙头一转,水就来了。事实的道理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虽不知佛功德之不可思议,只要我们念佛,弥陀智慧之光、功德之水自然就会加临到我们身上。

再进一步来说,为什么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我们就能业障消除呢? 的确凭着这句佛号即可消业障,因为弥陀圣号之功德充遍法界能长养念佛人的法身,如同空气可滋养我们的色身。现在营养学家发现,人不吃饭、不喝水还不会马上就死,但一没有空气一定即刻就死;其实空气具足一切营养,风一吹来,风中也具足一切营养,我们身体各毛孔都能吸收到那些养分。同样的,我们念阿弥陀佛,也能具足弥陀的一切功德,使业障消除。

理不易明白,要拿事相来比喻才能明白,这就是以易知解难知,以上念佛的道理,诸位明白了吗?希望大家都能开智慧。

六、一则担麻弃金的故事

对这位还就读于兴大研究所的同学,我现在以佛法中一则"担麻弃金"的故事来劝勉你,并请诸位注意听!

担麻弃金的故事是讲有两个贫穷的人,因为没钱,两人就带少许的乾粮上山找宝去。找了三、五天也没找到,但乾粮已用完了,只好寻回头路回去。一上路没多久就看到路上有麻,这麻是可织成布疋的麻,两人很高兴的想,若担去卖也能赚钱,于是尽量的担,能担十斤就担十斤,能担百斤就担百斤。

两人担麻继续朝回头路走,走了一天,忽然在路上看到了布。这两人中有智慧的就把麻丢掉而担布,另一人则说:"这麻已担了一天,可以拿回去卖,你现在丢掉不是太可惜了吗?"聪明的告诉他:"麻还要织成布才能做衣,现在有了布是最好了还担麻做什么!"但愚者还是要担麻。

这一担又是一天,到第三天,喔!看到金子了——黄金。这聪明的人就又把布丢掉改担金子;而担麻的还是执著那麻,"麻已担二天了,现在要把它丢掉,太可惜了!"他还是要担麻,这就叫"担麻弃金";金子不要,布也不要,要麻。事实上有了金子,生活就可以改善了,要房子、衣服等都有了,但他就是不听聪明人的话。

那个担金子的回去后,因为有了金子就发财成了富翁,生活富裕;那担麻的回去,太太就说:"你怎么这么蠢啊!你和某人一起去,怎么他担金子回来,你就担麻回来?难道你没看到金子啊?"他说:"不是啊!金子很多呢!但我担麻,舍不得放啊!""唉呀!你怎么这么蠢!"小孩子也说:"爸爸!你蠢到这样子,累得我们要跟著你受苦啊!"最后太太、儿于都被这担麻的愚人给气走了。

世间上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啊!因有这样愚蠢的人,所以有这样的故事。又如一种人,明知学佛虽好,但他总认为我已学道多年了,现在改学佛不好意思啊!为了不好意思而舍正法,对这样愚蠢的人,又有什么可沟通的呢?

七、智者担金弃麻研究佛学

讲到这里,我有几句话想告诉这位研究生:台湾目前有不少高等知识青年,但我到台湾这么多年,就只有你一个是研究生来问我这么多问题。你既然这么聪明,又受高等教育,对佛法的行持也很好,但我现在以良心来奉劝你两句话:你千万不要和"担麻弃金"的人一样,你应该要"担金弃麻"。这话怎讲?就是希望你好好研究佛学。

古人说过:"自从一读楞严后,不读人间糠粕书。"人间的学问皆是不究竟的有漏法,不如真实、究竟的佛法。尤其我们人命无常,光阴最宝贵;我们能不能活一百岁?如果能活一百岁,那你现在还是青年;假如你寿命只有三十岁,那你现在虽是青年,实已老年了。佛法告诉我们"人命无常",要把握今生,时间一过,寿命随逝,精神也没有了。等你研究世俗学完成,到那时候才研究佛学,精神没了,迟了啊!

你研究世间学顶多是利益自他吃得好、穿得好、讲究好的。其实只要你有福报,虽没有学问,也能生活得很好;你若没有福报,就算是博士,说不定还会饿死!唯有研究佛法,修学佛法,才能得最究竟的学问——圆满福慧。

八、研究佛学自尊人尊

你现在读研究所的这些学问都是你的教授们所知道的;然你研究的佛学是超世之学,他们不知道而你知道,那你不就是比他们高贵、更能受人尊敬?你何不把宝贵的时间与精神用来研究佛学?将来在国学界、在各研究所开讲哲学的时候,你就讲佛学。"佛学是哲学之母"这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一定要明白佛学,世间的哲学才能透彻,才能助长人生,开佛知见,得究竟解脱!

我们不必单讲"自从一读楞严后",应当说:"自从一读佛学后,不读人间糠粕书。"人间的学问同佛学比起来,那就成了小巫了。

我说这些话都是良心实语,并不是偏赞佛学而轻慢世学;其实世学,在世间自有他的尊贵,我亦很尊敬,也时常赞扬,教人学习奉行孔孟之道。所谓:应依何法得度者,即赞何法耳。世间法虽不能了生死,但在未了生死之前,还是不能少了人间之善法。

九、研究佛学了生死

你研究佛学才能了生死,才是无漏之法;世间学是有为有漏之法,不究竟的。我们要找最究竟的,要找真理,亦即要修第一义谛!不要修第二义谛,那第二义谛一切都是虚妄空幻假有的。

世间一切的学问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帮人治病,但不能令人不要害病。医生帮你医病,但是医不了自己;即使他的父母也一样终归会死,没法使他们不死,既然有生必有死,那么能不能使人不要死呢?要想不死,那只有研究佛学,佛学就是不死之药我们只要肯服此药,依佛法修学,就能使我们得寿;念"阿弥陀佛"就能得无量光、无量寿。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事实!不过业力不可思议,业障重的人就是不肯相信,如同瞎子就是看不到太阳光,那有什么办法?甚至他连手臂也麻痹了,摸也摸不到,那就无话可说。

说到这地方,你们千万不要像无知之人一样的问:"那么你学了佛,是不是就不会生病,能活一千岁啊?"你这样问,那你对佛法的真理一点都不明白,我老和尚也没时间同你辩。要知,父母所生之身这是肉体,经上告诉我们:国土危脆,人命无常。人命不可能活一千、一万岁;有三岁、五岁就死的,甚至短命的在母亲肚内就死了!成佛不是这个肉身成的啊!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我们成佛也是得无量的光寿,这无量光寿是指第一义谛,就是讲我们的法身、空性,即世俗所谓的灵魂。佛法讲的空是灵性,具足一切无量的真理,不是凡夫的顽空,把空认为是一无所有。真正的第一义谛,这哪是睡七情床、盖六欲被的凡夫所能知道的?作梦!连梦都梦不到!所作的无非都是颠倒想的梦!研究佛学一定要抓住佛法的精华,依此来修才能除病。

希望你们大开智慧,广修福德,听老和尚的话,修学佛法;若没智慧,又无福报,我们谈不上去,那我对你也没办法了,犹如天雨不活无根之草。

十、世闲情爱苦之根源

说到世间人真是可怜啊!经上告诉我们,父子、母女、夫妇好起来时是亲人;你爱我、我爱你;一到名利交关时,那还有什么父子、母女之情?什么夫妇之爱?儿子都成了陌生人,甚至反目成仇,儿于也会杀父,这倒非现代才有,古来就有无数的例子。你看佛经上记载,小王把老王杀掉抢老王的位子,他要做大皇帝!这不只一个二个,是成千成万啊!而虽逞得一时强,可是将来的报应如何呢?佛经上也讲,一但受果报时是几千几万劫沈沦三途啊!看看这人世间真是太可怜了,这都是由于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造成的。

父母对儿女要慈,儿女对父母要孝,能慈能孝就好,到不慈不孝时,怎么样呢?还不是冤家、敌人。世间人啊!"不见棺材不掉泪"往往要到受报、受苦时才清醒,到那时候,迟了!流泪也没有用,还是得承受业报了。

苦从哪里来?情情爱爱、恩恩怨怨就是苦。情而不知礼,爱而不知羞;你对我的情爱不满意,还要求加深,再加深仍不知足。情之深、爱之深,到破裂斗争的时候,怨也深,业障就障住了。看世情许许多多的男女,"你今天说要同我订婚,明天竟是同别人结婚了,你把我甩了!我能同你拼就同你拼;拼不过,我就跳楼、自杀!"世间就是这样子,太冤枉了,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你难道未见过吗?

十一、善恶果报无人情

"菩萨畏因,众生怕果。"我们大觉世尊为什么要舍王位?一个国王位子、大皇帝不做,不听父母的话,自已去出家,还跑到雪山修苦行,后来又把他父王唯一的宝贝王孙也带去出家?以我们凡夫的眼光来看:这哪是"大觉"世尊?是"大愚"呀!自己出家,还把小孩子也带去,真是太愚蠢了!

究竟是众生愚痴呢?还是大觉世尊无知呢?你说:"他哪有大智慧?他最愚蠢了。天下最聪明的人就是我!"这就请你自己想想,随你自己的良心发现良知吧!

人啊!就是造业!说自己是好心做好事、行善事。说是好心却做坏事,是好心却做愚蠢的事情,你看冤枉不冤枉!这些人就是因为没智慧,以"我执"做善事;别人告诉他:"你行的是伪善、小善,还有真善、大善!"他就是听不进去,那又有什么可言?

若不能成就别人的善事,还断绝别人的善路;要知造什么恶业感什么恶果,造什么善因感什么善果;即若父子、母女,各人因果还是不同,所感业报自有差异。虽然法律是依人情而立,但法律判断是没有人情的;一日造了恶时,因果是丝毫不讲情感的,到时候一定要受报!

十二、弥陀圣号普济一切离苦得乐

我现在请大家跟我念三声佛号,愿消除世间一切众生的愚蠢,得正智慧,解除一切痛苦——"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即佛,佛即心"、"心佛一如,生佛平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念佛生净土的三大资粮

念佛求生净土,则须具足根本,最关键的三大往生资粮:...

弘一大师《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 折伏现行烦...

净界法师: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1讲 《念佛止观修学法...

饬终须知

众生心性 与佛同俦 由迷背故 轮回不休 如来慈悲 ...

念佛经常出现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

道证法师:临时助念也可往生

还有人有疑问,说如果这个临终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

《观无量寿佛经》第二观:水观

【经文】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不能拿因果来衡量别人

以前我学佛后,内心很刚强,常拿因果来评价别人。说这...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信愿持名,就是我们这一部经典乃至净土法门的正宗,最...

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

阿难尊者的七个梦

昔时阿难陀做了佛陀廿七年的侍者,有一天,佛陀在舍卫...

【佛教词典】无所有菩萨经

(经名)四卷,隋阇那崛多译。无所有菩萨于佛前隐身不...

【佛教词典】比丘

(术语)Bhik?u,又名苾刍,煏刍。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地藏菩萨名号的殊胜功德

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

初次见到师父应如何亲近

问: 请问亲近师父有何注意事项以及初次见到师父应如...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

了生脱死,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老人积德,福泽子孙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能升官发财,那是他祖上积...

只要念佛仰凭佛力,这块业障大石头就解决了

首先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

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分别

无分别智的意境是甚深的,这个「甚深」有二个:第一个...

倚老卖老的人容易栽跟头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素食帮你击退病魔

各界世界著名人物,从哲学家柏拉图和尼采,政治领袖本...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该怎么修

原文: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