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净界法师  2014/05/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三界的妄想太执着会障碍你往生。

往生我们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

你要走得出三界,如果你跟三界的力量是咬得紧紧的,你一方面贪恋娑婆,一方面欣求极乐,这两个力量在拉扯,那对不起,娑婆世界的力量强大,因为你跟它是熟境界。 所以,一个求生净土的人,第一件事情,你要把三界的妄想要慢慢地降低,你才跳得出去; 第二个,你要建立一个新的妄想,这部分我们到佛三再来开示,建立一个对弥陀、对净土一种强烈皈依的妄想,产生一个求生的动力。

所以,我们一个人要求生净土是两件事情,第一个,你要放下娑婆,第二个,你要欣求极乐。 《楞严经》有助于帮助我们放下娑婆世界的生死的力量,有助于。那就是我不对治妄想,但是我观察它是妄想本空,无住。 妄想是没有实体的,它之所以能够产生那么大的力量,是因为你的心力灌到上面,力量是我们给它的。妄想本来是没有力量的,诸位要知道,它没有力量。

但是你一住上去,它变成有力量,问题在这里,是我们加持它。 它本来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根境碰撞,由于我们过去的业力。你跟他有缘,你看他就起欢喜心呗,这正常的;你过去跟他结恶缘,你看他就很讨厌他嘛。这个都是妄想,你无住,它自然就退失掉,那是一个生灭的假相。但是你一旦住上去,那事情就没完没了,它就变成坚固,它变成有力量,那都是我们给它的。

所以我们觉得妄想那么有力量,其实它本身是没有力量的,是我们的心力灌进去,它变成有力量了。 就像那个木偶一样,木偶本来是不能动嘛,是我们的手在里面动,它木偶才动嘛。 所以我们现在要慢慢从住在妄想的心要拉回来,把心带回家,首先要知道一件事情——妄想本来是没有的,达妄本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藏传净土法门弟子的问答

问: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是...

现生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

五逆十恶能往生,是否就可以杀盗淫妄

问: 信得及五逆十恶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烟、戒酒...

念佛能助一切事业得易成就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

破五戒复又忏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问: 在家居士破五戒,复又忏悔,命终往生,能否超越...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会到来

净土宗的祖师彻悟祖师,也叫梦中禅师,在前半生之中示...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怎样发菩提心呢

昨天我们简单了解了发菩提心的原因和广大功德。那么,...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

心中有戒,行中有定

「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是四大假合、会因聚缘而来。将...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佛教词典】恶机

恶,为损害之义;机,指根机。即作非理损害之行为的根...

【佛教词典】祖堂集

凡二十卷。为我国初期禅宗史传之一。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

弘一大师禅修的故事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

竞争对手破坏我们的产品商誉怎么办

问: 竞争对手破坏我们的产品商誉怎么办? 正如法师答...

福为善眷属

过去,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深得人民敬仰,却因...

把文字转成心中的光明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推荐】法师念佛时很享受,为何弟子却觉得很难受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

阿赖耶识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

长夜漫漫恶道苦

一天,只夜多尊者与弟子入石室城乞食,进城门时脸色突...

观察此世界生命无常的状况

一、总说 死期无定之因相有三种,第一、南瞻部洲人类寿...

谁没有善根

佛陀时代,有一老人听说出家修行能够离苦得乐、解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