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识五重观

忏云法师  2014/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浅浅的说。

第一、遣虚存实观

“虚”就是遍计执、执着。怎么虚呢?好比林某人杀张明凤、又是胡某人杀黄春雄,要杀的时候瞪眼,非把他杀了不可,杀了再分尸,过一天后悔了,再过两天要自首、又不敢自首,东躲西藏,最后警察抓到了,嚎啕大哭,悔之晚矣!这不是虚妄吗?哪有真实我!其他小事也是,好比不犯手淫的时候想犯手淫,犯了手淫又后悔了。这不都是虚妄的执着吗?知道鱼肉炸的、冰淇淋吃到肚子里要起物理化学作用,要拉肚子,明明知道不好,遇到了非要吃不可,拉肚子就后悔了,蹲在马桶上,咬牙切齿、肚子绞劲的疼:哎唷!再不敢吃了!决心再不敢乱吃。要吃的时候决定吃,肚子疼的时候、决定再不吃了,这不是虚妄的执着吗?

如此,虚妄的执着遣出去,存实事实理。实事,穿衣吃饭生活起居都是有的,这都是事相,这里头我不执着,当下就是真实理。禅宗祖师说: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终年穿衣,没穿一丝缕。那个意思没有执着,六根对六尘不触、触了丝毫不执着,那就是一点也没有。终日吃饭、终年穿衣是事;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终年穿衣,没穿一丝缕,就是没有执着了,当下就是理。人生的实事、实理,兄友弟恭、孝悌忠信尽量保存,这都是事;理,我应当做,没有我能做、我做得好、我做得高、我比他怎么…,都没有这些,同时我还做,离开遍计执。唯饰五重观第一重、遣虚存实观,事是依他起性,理是圆成实性;遣的虚是遍计执性。

第二、舍滥留纯观

我二十几岁信佛了,俗家大哥二哥两人有五六个孩子,我要劝人信佛,我就用这种办法,我从街上买点芒果、香蕉、巧克力糖…,回来我叫门,他们在里头跑出来:“叔叔回来了!叔叔回来了!”给我开门了,看到我拿了糖果种种好多一包,都要动手抢。我说:不可以!还没敬佛祖,要有礼数!我拿到佛前一供,说:“拜三拜就给分!”有条件的。他们五个人站在那儿,北方天冷,扎个小辫子、钻天锥,都不动了。将军了、这事情不好办了,我就把糖果放在垫子上,放了五份。我说:谁拜下拿起来就是他的。这下计策太好了,放在眼前你拜吧!为五斗米就折腰了;为糖果就屈膝了,拜下去了。

“五体投地,脚翻过来,臀部落在脚上,两肱开开,手翻过来,头面接足皈命礼。眼睛睁开,不睁开上火,睁开去火…”,这都是那时候练习的。要起来的时候,这几个都起来了,那个起不来了,我想大半是痛哭流涕的忏悔呀!这小孩最有道心了。我说:怎么不起来?起来吧!人都起来了。一看哪!趴在地下,口水一直流,地下都是,拜垫也是,嘴边还流口水,起不来了。正拜的时候,就想糖果:薄荷的、有辣味,酸楂的、有酸味,香蕉糖果有香味,巧克力还有西洋味,太多太多味了,一想、流口水。就是圆满日吃饺子,过斋堂正念供的时候慢慢念,念的时候也流口水。就是境界滥心。“滥”是境界,糖果放在那儿就是境界;“纯”是心,心本来是纯的,境界给搅扰的。

吃糖果如此、小姐在那路过也是如此。他拿着手帕送给她,她特意装模作样引诱,这个境界在打坐拜佛的时候,它就泛滥我们心,叫心不能纯、不能净了。所以,舍滥留纯,在打坐修止观、修唯识观的时候,念佛也是一样,都是相同的理,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把所有尘缘的境界舍去,留清纯的心,就好念佛了。

第三、摄末归本观

“末”是见相二分,就是心和境。不但境不要,连由境起的心也不要,先舍境、后舍心,再舍舍、再遣舍。如《圆觉经》先离境、次离心、再遣离,最后遣遣。不但境──相分不要、见分也不要;归本──归到自证分,还就是真如自性上,不生不灭。枝节都有生生灭灭的,本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也叫真如。不是虚妄的,就是真;不是散乱的、生灭的,就是如,如如不动的。摄末归本,这是第三重唯识观。

第四、隐劣显胜观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个中是殊胜的。发而皆中节就是事都中节──合乎节骨眼儿,合乎仁义礼智、合乎礼貌、合乎人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胜。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事是和。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种种心理的作用,都不要,劣、不好。用功的人,我观察慈舟大师和倓虚大师,笑、不像我们笑得停不住了,像小孩子一起笑,挠一挠更笑,没有那样;也不能哭得难过要上吊,有哪个老法师上吊?也没有那么哭的。没有那些喜怒哀乐。

这些喜怒哀乐都是劣;保持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那才是殊胜。八风吹不动,那才殊胜。修行要隐劣、要显胜──就是明明德的意思,胜就是明德;劣就是憎爱恩怨贪瞋,再是《百法明门论》中所有的心所。连讲的真如,《起信论》说还是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最后遣到不可再遣了,真正的真如显现,说的真如还是劣,真正的真如才是胜。这个劣是标月的指头,说的真如、讲佛法,不是最好的嘛?比骂人、比无谓的好得多,而这还是劣,真正的月那才是胜。所以真正打坐不想那些道理,不要扯葛藤,真正好好老老实实的念佛,当下就是大圆镜智、大圆满月。隐劣显胜,胜也可以说是真如自性、圆成实性,名字不一样,实际心的自性是相同的。

第五、遣相证性观

最后,遣相证性:遣唯识的相,证唯识的性。达摩祖师面壁就是遣相,所有的一切相都遣除。譬如真正用功,不但世俗的相遣了,连佛法的相也遣。我就是尽心尽分,佛法要是该断绝的时候,我就卖了命也不行,连佛法也是众生相、法门的相;证真实性,人人都证真实性也就可以了。唯识相是生生灭灭的;唯识性是不生不灭的。达摩祖师就是以面壁的相,示现遣相证性观那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

我们的果报是怎么受用的

这个地方的识变,前面我们比较偏重在造业这一块,这个...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

【推荐】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

天亲菩萨把八识分成三类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省庵大师的八苦诗

生 苦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

居士团体男女共住不合适

现有不少居士团体,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修行,以求依众靠...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往生到极乐世界为何就能得不退

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就得不退?这个不退的点在哪...

【佛教词典】一持

(术语)受持一佛名及一经文曰一持。不动经曰:偈文:...

【佛教词典】五戒

【五戒】 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 杀生...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 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

一个卖水产老板的忏悔

惭愧罪人徐翠芹今天当众忏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罪...

出家众要远离五种欺诈的邪命

这个诈,这种欺诈,从一个出家众来说,有五种欺诈的邪...

佛教寓言故事系列

旧屋闹鬼 村中有一间古老的旧屋,听说那旧屋常常有恶...

《阿弥陀经》与《维摩诘经》的会通

《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

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

:网银是我爸帮我弄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

只要改变观念,前程就会跟着转变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

念佛人一定要把佛号的味道念出来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

宁愿做傻瓜

从前有一个禅师叫作无相大师。无相大师给弟子开示的时...

四十八大愿——(第39愿)受乐同于漏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

净界法师:瑜伽菩萨戒本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