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初学坐禅调五事

明安法师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初学坐禅调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会给他们讲解如何坐禅。现在把自己的工具书搬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夫行者初学坐禅,欲修十方三世佛法者,应当先发大誓愿,度脱一切众生,愿求无上佛道。其心坚固,犹如金刚。精进勇猛,不惜身命。若不成就一切佛法,终不退转。然后坐中正念,思惟一切诸法真实之相。所谓善、不善、无记法,内外根尘妄识一切有漏烦恼法,三界有为生死因果法,皆因心有。故《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若知心无性,则诸法不实。”心无染著,则一切生死业行止息。作是观已,乃应如次起行修习也。

云何名调和?今借近譬,以况斯法。如世间陶师,欲造众器,先须善巧调泥,令使不强、不懦,然后可就轮绳。亦如弹琴,前应调弦,令宽急得所,方可入弄,出诸妙曲。行者修心,亦复如是。善调五事,必使和适,则三昧易生。有所不调,多诸妨难,善根难发。

一、调食者: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虚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浊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故经云:“身安而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定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二、调睡眠者:夫眠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其眠寐过多,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而能令心暗昧,善根沉没。当觉悟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是乃可栖心圣境,三昧现前。故经云:“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

此三应合用,不得别说。但有初、中、后方法不同,是则入、住、出相有异也。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祥审。若作粗犷,则气息随粗。以气粗故,则心散难录,兼复坐时烦,心不恬怡。身虽在定处,亦须用意逆作方便。后入禅时,须善安身得所。

1、初至绳床,即须先安坐处。每令安稳,久久无妨。

2、次当正脚。若半跏坐,以左脚置右脚上,牵来近身;令左脚指与右齐,右脚指与左齐。若欲全跏,即正右脚置左脚上,次解宽衣带周正,不令坐时脱落。

3、次当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这里有问题,我们平时正好向反,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重累手相对,顿置左脚上,牵来近身,当心而安。

4、次当正身。先当挺动其身,并诸支节,作七八反,如似按摩法,勿令手足差异。如是已则端直,令脊骨勿曲勿耸。

5、次正头颈,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

6、次当口吐浊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令粗急,以之绵绵,恣气而出,想身分中百脉不通处,放息随气而出。闭口,鼻纳清气,如是至三,若身息调和,但一亦足。

7、次当闭口,唇齿才相拄著,舌向上腭。

8、次当闭眼,才令断外光而已,当端身正坐,犹如奠石,无得身首四肢切尔摇动,是为初入禅定调身之法。举要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四、初入禅调息法者,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云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也。

云何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

云何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

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坐时有风、喘、气三相,是名不调。而用心者,复为心患,心亦难定。若欲调之,当依三法:

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宽放身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同无障。

若细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时调息方法。举要言之:不涩、不滑,是调息相也。

五、初入定时调心者,有三义:一入、二住、三出。

初意入有二义:一者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二者当令沉浮宽急得所。

何等为沉相?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为沉相。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此可治沉。

何等为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此是浮相。尔时当安心向下,系缘脐中,制诸乱念,心即定住,则心易安静。

举要言之,不沉、不浮,是心调相。

其定心亦有宽急之相: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摄心用念,因此入定,是故上向胸臆急痛。当宽放其心,想气皆流下,患自差矣。若心宽病相者,觉心志散漫,身好逶迤,或口中涎流,或时暗晦。尔时应当敛身急念,令心住缘中,身体相持,以此为治。心有涩滑之相,推之可知。是为初入定调心方法。

夫入定本是从粗入细,是以身既为粗,息居其中,心最为细静,调粗就细,令心安静,此则入定初方便也,是名初入定时调二事也。

二、住坐中调三事者。行人当于一坐之时,随时长短,十二时,或经一时,或至二三时,摄念用心。是中应须善识身、息、心三事调不调相。若坐时向虽调身竟,其身或宽、或急、或偏、或曲、或低、或昂,身不端直,觉已随正,令其安稳,中无宽急,平直正住。复次一坐之中,身虽调和,而气不调和,不调和相者,如上所说,或风、或喘、或复气急,身中胀满,当用前法,随而治之。每令息道绵绵,如有如无。次一坐中,身息虽调,而心或浮、沉、宽、急不定,尔时若觉,当用前法调令中适。此三事的无前后,随不调者而调适之,令一坐之中,身息及心三事调适,无相乖越,和融不二。此则能除宿患,妨障不生,定道可。

三、出时调三事者,行人若坐禅将竟,欲出定时,应前放心异缘,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而散,然后微微动身。次动肩、膊及手、头、颈,次动二足,悉令柔软。次以手遍摩诸毛孔,次摩手令暖,以掩两眼,然后开之。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入。若不尔者,坐或得住心,出既顿促,则细法未散,住在身中,令人头痛,百骨节强,犹如风劳,于后坐中烦躁不安。是故心欲出定,每须在意。此为出家调身、息、心方法,以从细出粗故,是名善入、住、出,如偈说:

进止有次第,粗细不相违。譬如善调马,欲住而欲去。

《法华经》云:“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住、出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摘自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禅者的伟大之处

石巩慧藏禅师有一次正在厨房作务,马祖道一看到时就问...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星云大师:如何「看心观静」

《楞伽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

禅的态度

假如面前有两张相片,一张是少女照,风姿绰约、美艳惊...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

地藏法门简易修法

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

【佛教词典】种子六义

【种子六义】 p1260 世亲释二卷十页云:一切种子、复有...

【佛教词典】莹山清规

凡二卷。日僧莹山绍瑾撰。又作莹山和尚清规、洞谷清规...

【推荐】倾尽身心弘扬因果轮回观念

我们在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有根据地把这个...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我们花了太多的...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圣安法师与虚云老和尚朝山奇事

那年从峨眉山跟随虚云老和尚时我十五岁,一心想跟他老...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在整个修行当中,必须把你的想像跟感受切割。如果你要...

用你的观想力来供养

供养佛的时候,那是法供养最。香花灯涂果啊,茶食宝珠...

处处作主见如来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

炷香增福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

梦中能念佛是好现象吗

能在梦中能念佛号,这是好现象,说明你今生,也许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