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疗治烦恼心病的医方

学诚法师  2014/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疗治烦恼心病的医方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精神上却很难说越来越愉悦。虽然购物、上网、旅游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便利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惬意,然而我们会发现,短暂的快乐之后,自己的烦躁与焦虑依旧存在,甚至越来越多,郁闷、迷茫和苦闷的心境犹如乌云,会不时笼罩心头。

我们内心的不快乐是很微妙的。有的时候,我们虽然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却闷闷不乐,暗暗抱怨没有得到提升,耿耿于怀工资没有别人涨得多;有的时候,身边的同事得到赞美和赏识,我们的内心会酸酸的,黯然神伤;有的时候,夜深人静,我们本可以安然入梦,却为了人际关系、利益分配等彻夜难眠,患得患失;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因遇到种种境况而勃然大怒,大发雷霆。我们的内心,就像波涛翻滚的大海起伏不定。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安宁与祥和?是买房购车的压力?是老板的不公?还是同事之间的矛盾?我们拼命工作,但即便有车有房,即便跳槽换了公司、换了老板,我们内心中的苦恼并不能得到解决。究其根本,我们的痛苦不是源于外在的人、事、物,外在的只是一个缘,根本上是来自内心的烦恼。

人为何不开开心心的,而是自寻烦恼呢?这是因为我们内心里充斥着一个沉重的、庞大的“我”,一个膨胀得像个快要爆炸的气球似的“我”。从小到大,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内心感受到的都是这个“我”——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喜好,我的自尊,我的利益。有了“我”,也就有了“他”,在我们的观念中就会形成种种与他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并非真实存在,只是自己的一种感受,因而是虚妄的。由于我们常常本能地以“我”为中心看待周围的一切,这就造成很多想法是片面和错误的。

其实,这个“我”,说穿了,也不过是一个因缘和合的产物。就像是一幅画,画上四肢和脸,加上喜欢的衣服,再加上一些附属物,比如亲人、地位、房子、财产、喜好的东西等,于是就成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我”,成了我们每个人都认为实实在在的“我”。这个“我”是变化无常的,会从年轻变得衰老,身边的一切人、事、每时每刻也都在变化之中。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当我们化作一把泥土,重新回归大自然怀抱的那一刻。所以,为了这个满足、美化这个虚妄的“我”而拼死拼活、生闷气,实在是划不来。

我们对他人常抱有一份戒备之心,其实最需要提防的倒是自己的烦恼。烦恼一旦出现,我们的内心就会失去安宁,丧失对于人、事、物真实状态的正确认识,被种种幻觉所迷惑,丧失理性与智慧。

减轻烦恼,享有快乐,就要从去除烦恼产生的因入手。对于我们内心牢牢抓住不放的这个“我”,可以尝试着放下一点点。比如,我们习惯了只在意自己,现在可以多用一些心思去体会他人的处境和心情,多去关心他人。关心他人的时候,自己那颗紧绷而僵硬的心会变得轻松而柔软;关心他人的时候,我们就在超越对立,扩大心量,就在放下对自我的执著。放下得自在,放下得轻安。

疗治自己的烦恼心病,最好的医方在于利他。以真诚的爱心,去关心别人,利益别人,我们的心会打开,会复苏,能够拥有生命中美好的一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今日方闲,成办大事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随遇而安

我们在世间上,为了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每日多少的忙...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

为何作恶多端,却仍能安享天年

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

人生的两个大包袱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

念佛和参禅如何下手

修行人想知道念佛和参禅如何下手,如何成功,那首先必...

【佛教词典】要门

(术语)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法谓之要门,善导一家...

【佛教词典】游化

(术语)游行处处而教化也。地藏经曰:游化六道,拔苦...

模仿佛陀的行为,就可以成佛吗

有人问我,师父说每天的24小时里有20个小时是在学习、...

消除烦恼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里有多少烦恼,你曾经算过吗?笼统来说,有...

大安法师:念佛就是醒梦

大家来东林寺,如果从法的精神来看,东林寺传达了一个...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

你喜欢哪几种呢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

出家众以修慧为主,在家众以培福为先

【原文 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

信息时代的修行违缘

在西方传播学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学者把电视观众称为沙...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

木瓜5大法宝护肝脏

木瓜的营养保健作用流传已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