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正慈法师  2015/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为我们理解得不够。有的人不注重形式,觉得形式不重要。烧香、拜佛就信佛了,不需要皈依,不需要受五戒,不需要受在家菩萨戒。甚至不需要烧香拜佛,哪里有困难布施些钱财就够了。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样比较超脱,学佛就是要超脱、解脱。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在没有超脱、解脱之前,是需要这种形式的。

拜佛,“头面接足归命礼”,头是身体中尊贵的部位,匍匐在佛的脚下,观想佛的脚在我们的手上。布袋和尚有首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越拜越觉得心里踏实。祈求诸佛菩萨加持我们,给我们福报智慧。不要总觉得自己吃亏了,吃亏是福。吃小亏,得到的是大福报。当然也应该保护自己,不能一味地隐忍,就像寺庙中有菩萨,还有威严的四大天王,他们就像是公检法司,护持菩萨,护持寺庙的清净。

把身体当客人

我们把身体当作自己的客人一样,平时把它招呼好,疾病就减少了。武汉有个居士打电话说生病了,我说平时你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生病了才知道要照顾它。所以,修行也是这样,你经常去照看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你就会健康,心态就好。改变平时养成的不好的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就是修行。

修行修什么呢,行什么呢?好比一瓶酒,酒喝光了之后,没有酒了,气味还在。我们的习气也是这样,虽然看不见,可是还是存在。修行就是要把习气、毛病改正过来。

修行好多人入不了门,只是在跑庙,在烧香,在礼佛,但是为了什么,却不是很清楚。大多数人是求平安,求财,求全家幸福。我们在拜佛、求佛的同时,还应该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照顾好,才会有平安,才会有幸福,才会有财。

凡夫就是迷而不觉,我们有许多习气毛病自己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会做不好的事情呢,如果他懂因果就不会去做。为什么有佛珠呀,为什么要上香呀,为什么要有佛像呀。其实这些都像是一面镜子,在提醒自己。大家共修也是这样,一个人容易忘记,大家在一起互相激励,互相提高。

发心容易,发长远心很难

你们的念佛小组才1岁,要好好呵护。坚持下来不容易。我们的文艺队一岁的时候我去了,两岁的时候就没去了,因为已经解散了。发心容易,发长远心很难。你们一岁的时候我来了,希望到5岁、10岁还能再过来,那是我们最高兴的。

建设困难,管理更困难。整个佛教界都缺人才,修行、管理、弘法的人才。而且安排也要合理,一时兴起24小时都在念,念一段时间大家都念不下去了。要结合实际,哪怕一天念一个小时,只要坚持就好了。

还有就是把唱念学会,在唱念的时候会感动自己,是在与诸佛菩萨交流。唱念是龙天的耳目,诸佛菩萨路过这里都会驻足。你在念经,会恭敬你,诸佛菩萨会加持你。

敲法器敲不好,护法龙天都不开心。以前我们不会敲,老和尚都不让我们敲。80年代刚出家师父是不让我们摸法器的,我们就在桌子上拍,使劲地拍,拍疼了才会记得。引罄、木鱼他都一个人敲。后来我第一次敲,错了一个地方,至今还记得。法器要如法,如法的功德最大。有这样的敬畏之心,才不会敲错,你的心就很静。一千个人、一万个人,是一个声音。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信仰的生起需要有人来引导,你们的念佛小组就像是星星之火。佛教的存在有两千多年,现在有这么多人来信仰它。佛教讲的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教是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到中国,皇帝派人到印度取经,一直延续到今天。第一个寺庙是白马寺,传过来的第一部经是《四十二章经》。还有《八大人觉经》、《佛说吉祥经》,大家都可以来组织学习。在念佛之前或之后都可以读经,这些佛经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盏灯,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学佛要从读经学起。不读佛经,很难坚固自己的信念。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就像自己是在外地的小孩,想念家中的父母,归心似箭。为什么心很乱,无心念佛?我们吵起嘴来,什么都忘记了,什么都听不进去,如果把这个劲头来学佛,就有大成。

家里那个蓬头垢面、鞋子倒穿的那个人就是你的菩萨

有位居士到五台山拜访一位师父,他在家不是很孝顺父母,却很虔诚地拜菩萨。这位师父说其实菩萨就在你家里,你回家看到一个蓬头垢面、鞋子倒穿的那个人就是菩萨。居士回到了家里,他的妈妈在睡觉,着急给儿子开门。这位居士一看自己的母亲,蓬头垢面、倒穿鞋子,恍然大悟。原来父母就是菩萨呀。

我们学佛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父母就是活菩萨,要孝敬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

永远不要怨天尤人,种好因,就会有好的结果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要懂因果。因果就像自己的影子,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命运不好,很倒霉。永远不要怨天尤人,种好因,就会有好的结果。

有一个打铁的人,他每天叮叮当当地打铁,每打一下,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在他走的时候,念了四句话:“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有位朋友,他的老师是知名的学者,他说他的老师开始是研究佛教,现在怎么开始信仰佛教了呢?他不理解。我说中国有句老话,“英雄老来都归佛”。人都要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归宿,给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找一个安顿的地方。

烧香拜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越来越年轻,信众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我接触的很多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学佛都学得非常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若不观心,略有十过

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如《像...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

太虚大师:菩萨学处讲要

一 菩萨学处释名 佛教经律,说二学处:一曰比丘学处,...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星云大师《如何处贫居富》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五戒里面为何不允许饮酒

世间有很多东西是非常诱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

念观音菩萨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有一个居士来问我,他说:我觉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

【佛教词典】风颠

清初僧。陕西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详。十四岁娶妻。十...

【佛教词典】已清净补特伽罗

【已清净补特伽罗】 p0230 谓与末清净补特伽罗相违,应...

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

不要老是生活在怀疑之中

我有一个信众,他相信自己的命不好,非常迷信紫微斗数...

念无常,断烦恼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

真正的大神通是什么

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

行愿法师《虚拟犯罪不可为 自净其意利社会》

近来,网上流行杀人、偷菜的游戏,人们就虚拟网络游戏...

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假设你在40多岁时失业了,你会怎么办? 下面我们来看...

迦遮延尊者度化婆罗门

有一天,摩诃迦遮延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众,来到婆那国...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

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一日之计,始于清晨。 前人曾说过:能控制早晨的人,方...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