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有能接受批评的雅量

果东法师  2015/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有能接受批评的雅量

在职场上,难免遇到因为行事风格不同、立场有异,而有看法的落差。如果缺乏沟通,彼此产生误解、批评,再经过有意无意地辗转相传、加油添醋,就可能演变成流言、诽谤的情况,甚至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不受诽谤影响,做好本分

佛教经典中,常见佛陀对于恶口、诽谤等事,对弟子提出谆谆教导,除了反映佛陀时代面临的景况之外,也说明流言和中伤,并非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所谓“有人就有是非”,虽是慨叹的话,却也说明烦恼与习性密不可分。

《长阿含经》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对外道师徒,对于佛陀抱持正、反两面截然不同的评论,佛弟子也议论纷纷。佛陀得知后,如此教导他的弟子:“这时你们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说法,二是思惟。”佛陀进一步说明:如果听到有人谤佛、谤法、谤僧,你们不需要愤怒、烦恼、忧愁;同样地,如果听到有人赞叹佛、法、僧,也不需要高兴、得意。为了诽谤而愤怒,对你们没有帮助,为了赞叹而欢喜,对你们同样也没有助益。

由此可见,佛陀教导弟子:不应受他人无理的诽谤影响,也不必为了他人的赞叹而得意忘形,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倘若我们也愿意接受佛的教导,不妨试着体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流言,首先反省自己是否如流言所说。假使自己确实有错,就要修正检讨。就算是为人处事问心无愧,毕竟还是凡夫众生,难免有习气,不可能永远不受批评。若能“闻过则喜”,接受别人批评的雅量,把指责、批评的声音,当成是改进、增上的良机,也就是一种人格的修养。

另一方面,流言若非真实,是否一定要回应,则须衡量处理。面对无端滋生是非、恶意传播流言,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就是最好的因应之道。如果确实有误解,而且攸关大众利益之时,建议可以主动澄清说明,但不是争辩、对抗。假使没有说明的因缘,或者对方态度强硬,不愿意接受,只有提起豁达的态度面对。力争是非、对错,甚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会让双方更加对立,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化敌为友

面对他人的指教,最好的心态是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感恩、感谢”对方成就我们有反省检讨的机会;学习以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便是“感化”自己。当自己的身、语、意行为调和柔软,无形中,化解了人我之间的对立、冲突,就能“感动”他人,促使双方能化敌为友。

对于团体共事,我有个心得:“理解现象,包容状况,持续沟通,成就修行。”除了要理解,更要了解、善解、正解;有误会则要化解、谅解,才能心开意解、迎刃而解。只要抱持正面的心态,人我关系一定能得到改善。 宽心语 当自己的身、语、意行为调和柔软,无形中,化解了人我之间的对立、冲突,就能“感动”他人,促使双方能化敌为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憍梵钵提得牛呞病的缘由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

把不妄语作为口业的最高准绳

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

【推荐】学会欣赏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多欣赏

这个故事是克林顿希拉里在演讲中多次提及的,她在中学...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

严以律己不诿过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

为了自己的好运,请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的人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打...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

不受戒,犯了错是否就不严重

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还要大,...

为什么业障重的人口味比较重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

从脸上的颜色看自己的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际生物医学特征...

【佛教词典】奉行

奉持佛陀教法而修行之,称为奉行。经文末尾均有“欢喜...

【佛教词典】僧伽跋摩

梵名 Sajghavarman。意译僧铠、众铠。(一)刘宋译经僧。...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

忘恩的人很损自己的福报

福报来自一颗欢喜付出的心,也来自报恩的心。一个人懂...

如何对待仇恨

小沙弥去担水,回来的路上被蛇咬伤。 回寺院处理好伤...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 三谢园亭空燕子,五...

平常就要告诉自己,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的

过去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大将军,这个将军一生身经百...

有佛法就有办法

在我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养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劳苦,...

真正的快乐不是在外面

佛经常常讲要少欲知足,知足常乐。欲望就是烦恼的表现...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

梵网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1、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

性德

对修德之称。言一切万物本性之上各有善恶迷悟之性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