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不宜执一废百 消业除障应先忏悔

学诚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不宜执一废百 消业除障应先忏悔

恶法会障碍我们,善法有时也会障碍我们。这是因为如果执着于“一门深入”,认为只修一个法就可以了,就会给修习其他法造成障道因缘,最终导致修不上去。比如看了一本书或听了几盘录音带,就认为只有这个最好,其他的都不好、都可以不要。一旦产生这种执着后就很麻烦,认定只有自己学的法门才是最好的,别人的都不好、都不对,如果这样一直熏习下去,这种知见就越来越顽固,最后佛法也就学不进去了。一般凡夫往往学什么就执着什么,执着是最深层的我见的体现。

佛法归根到底是心,障道因缘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而产生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法是一种境界,我们内心的境界有问题时就需要另外一种境界、另外一种力量来对治,然后慢慢培养一种更高的境界,这样才能步步上升。就如开车遇到路上有大石头挡住去路时必须清除后才能继续前进一样,我们在修行道路上的业障、烦恼障等也必须清除。我们要借助很多法门,才能不断克服各种障碍。

如《菩提道次第广论》说:“谓于引导修道知识敬心微劣,则断一切善法根本,故当勤修依师之法;如是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若著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以为主要;若觉慢缓所受佛制,当自思惟是于业果定解劣弱,则以修习业果为主;若于生死缺少厌患,求解脱心则成虚言,故当思惟生死过患;若凡所作,皆为利益有情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故当多修愿心及因;若受佛子所有律仪,学习诸行,而觉执相系缚猛利,当以理智破执相心一切所缘,而于如空如幻空性,净修其心;若于善缘,心不安住,为散乱奴,则当正修安住一趣。是诸先觉已宣说者,以彼为例;其未说者,亦当了知。总之,莫令偏于一分,令心堪修一切善品。”

烦恼业障,犹如毒素。今天中了毒,当天就要赶紧消毒、吃药,这样毒素才不会蔓延。起烦恼造了业,当天就要忏悔。忏悔之后,当天就清净了,这样烦恼业习的力量就不会一直在内心中相续等流下去。若不忏悔,烦恼业习的力量就会一直持续,并且会越来越厉害,这样就会逐渐障碍我们修行、修道,甚至最后使我们在学佛的道路上难以为继。

所有修行的障碍都必须净除,忏悔是清除障碍的重要法门。比丘受戒时也要忏悔,忏悔无始以来的种种恶业,受戒的地方就叫忏悔坛。那么应如何忏悔呢?首先,要知道忏悔的内涵。忏悔有取白舍黑、修来改往、陈罪断心等多种含义,如智者大师《金光明经文句》云:“忏者,首也;悔者,伏也。如世人得罪于王,伏款顺从,不敢违逆。不逆为伏,顺从为首。行人亦尔,伏三宝足下,正顺道理,不敢作非,故名忏悔。又忏名白法,悔名黑法。黑法须悔而勿作,白法须企而尚之,取舍合论,故言忏悔。又忏名修来,悔名改往。往日所作恶不善法,鄙而恶之,故名为悔;往日所弃一切善法,今日已去誓愿勤修,故名为忏。弃往求来,故名忏悔。又,忏名披陈众失、发露过咎、不敢隐讳,悔名断相续心、厌悔舍离。能作、所作合弃,故言忏悔。又,忏者名惭,悔者名愧;惭则惭天,愧则愧人;人见其显,天见其冥,冥细显粗,粗细皆恶,故言忏悔。”

忏悔是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之一,是从凡夫乃至等觉菩萨的必修法门,无人有可不修之理。如智者大师《金光明经文句》云:“人中八苦,一苦尚不可忍,况八苦交横?应当忏悔,灭除业障。……若出家人虽欲修道,为五烦恼所障,心不得停心,为四颠倒所惑,不得入四念处,亦须忏悔,除灭业障。……虽入有余涅槃,犹有果身在,身子(舍利弗)风热,毕陵伽眼痛,欲弃有余(有余涅槃)入无余,亦须忏悔。虽断三界正使(烦恼)尽,习气尚存,亦须忏悔。……辟支佛地,但作神通,不能达文字;菩萨地,未穷至极;如是等位,皆须忏悔,灭除业障。……十住已去,乃至等觉已来,秖如十四日月,非十五日月,匡郭未圆,光未顿足,暗未顿尽,应须忏悔,灭除业障。”

忏悔的方法包括作法忏、取相忏和无生忏,其用途也不尽相同,首要的是要建立正确的认识和心态。《法苑珠林》中例举了正信因果、惭愧、观命无常、发露向他、要期断恶、发菩提心、修功立德、守护正法、念佛功德、观罪性空等十种心态:

一者,正信因果,不迷不谬。为善获福,为恶得罪。虽无作者,果报不失;虽念念灭,业不败亡。信为道源,智为能入;既智且信,众善根本:用此正信,翻破不信一阐提心,由备此心,方能起忏。

二者,悔罪要方,惭愧为本。我惭此罪,不复人流;愧我此罪,不蒙天护。是为白法,亦是三乘行人、第一义天出世白法:是为惭愧,翻破无愧之黑法也。要具此心,方能行忏,后条例耳。

三者,怖畏无常,命如水沫,一息不还,随业流转,觉无常已,食息无闲:是为无常,翻破保常不畏恶道心也。

四者,发露向他,说罪轻重,以露罪故,罪即焦枯,如露树根,枝叶凋落:是为发露,翻破覆藏现净心也。

五者,断相续心,毕竟舍恶,克决雄猛,犹若刚刀,是为决定:要期断恶,翻破恶念相续心也。

六者,发菩提心,普拔一切苦,普与一切乐,此心弘广,无所不遍:是为大乘菩提之心,翻破遍恶心也。

七者,修功补过,勤策三业,精进不休:是为修功立德,翻破不修三业、无辜起恶心也。

八者,守护正法,不念外道邪师破坏佛法,誓欲光显,令久住也:是为守护,翻破灭一切善事心也。

九者,念十方佛无量功德、神通、智慧,欲加护我,慈哀我苦,赐我除罪清净良药,是为翻破念恶知识心也。

十者,观罪性空,罪从心生,心若可得,罪不可无;我心自空,空云何有?善心亦然。罪福无主,非内非外,亦无中间,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之为心;但有名字,名为罪福。如是名字,名字即空,还源反本,毕竟清净:是为观罪性空,翻破无明颠倒执著心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谈初发心》

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好,心情放轻松...

无始劫造了这么多的罪业怎么办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 在《念佛法要》...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敦煌歌辞)

鸡鸣丑。鸡鸣丑。曙色才能分户牖。富者高眠醉梦中,贫...

地藏菩萨转你的业,那因果还要还吗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

恶业不能靠布施抵消,只有忏悔才能折损恶业

我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体会这个观念:佛在世的时候...

【推荐】观看电影、电视对修行的危害

观看电影、电视对修行的危害 凡夫定力有限,遇恶缘则易...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净界法师:净土念佛与大乘教观

我们大乘的菩萨,如何把净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里面...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

百丈怀海禅师是禅宗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著名...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佛教词典】金刚心

(术语)言菩萨之大心,坚固不能破坏如金刚也。智度论...

【佛教词典】正观

指真正之观。有多种解释,中阿含卷二十八优陀罗经谓,...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

很多事情会后悔,就是因为反应太快

当我们正念真如: 第一个安住力,把心带回家,不迷不取...

临终的正念需要有安住力

净土宗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的力量出现,且缺...

佛教的「挂单」是什么意思

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

临终正念靠平时点滴栽培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劝说我们: 一切法门,皆须依戒定...

杀生的因很猛烈,这几种情况,特别要戒杀护生

在莲池大师的《戒杀文》里边讲到,大家过生日的时候,...

圣严法师《不要再射自己一箭》

《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

肉食并非增强身体耐力所必需

许多朋友其实很想吃素,但是往往担心健康的问题而不敢...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白话文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

人生的财富不代表你有多少金钱

有这样一个故事,虽然很平常,却意义深刻。 瑞士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