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找回我们生命的根

学诚法师  2015/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找回我们生命的根

生命,很简单的一个词,简单到一个小朋友也会天天挂在嘴边。

生命,何其深奥,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多少智者想穷其究竟,却未能如愿。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往哪里去?我们的生命该用来做什么?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一生中也不会有几次这样的思考,我们会觉得这种问题太深奥难懂,不现实,太虚幻,不如眼前的钞票实在,若有人突然问你这样的问题,你会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在这个星球,每天有多少婴儿呱呱坠地,有多少老人充满恐惧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有多少人死于意外或自杀,此刻又有多少人因内心的迷茫绝望而暗暗流泪,而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可能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

很多时候我们会预想,等我有了多少钱,我就会怎么样,等我做上了什么职位,我就会怎么样,等我得到了她(他)的欢心,我就会怎么样,到那时,好像我们就高枕无忧了,不会再迷茫痛苦,似乎我们的快乐,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生命的价值是建立在外在的基础上,但实际上,当我们得到了这些后,痛苦迷茫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快乐短暂的可怜,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迷茫痛苦,我们又习惯性的产生之前的想法,继续向外寻求,陷入这种无法摆脱的死循环。

乔布斯在遗言里这样写到,“此刻,在病床上,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

庙里有一颗千年银杏树,它的根向地下延生,扎的很深很实,外显上自然是枝繁叶茂,充满了生命力,根本不用外在人为怎么去打理;相反,我也曾见到人们在栽树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情况,未栽之前,这颗树本来还算不错,枝叶茂盛,但在栽树时,根没有扎牢,土很虚,下面杂质也很多,填土也没踏实,起先这颗树看着还不错,慢慢越来越不行,越来越没有生命力,乃至于说后来,不管怎么去修剪枝条,怎么去护理,它都无法存活,这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却蕴含着深刻的生命道理,有时候,道理我们也很明白,觉得很简单。但却不知为什么,不愿意照着道理去做,换来的结果自然是不好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急躁、功利、短视,缺乏智慧,一头扎在一些枝枝叶叶的问题上,舍本逐末,对生命没有整体的观待,没有从生命的根上下手。我们只有找到生命的根,在根本上努力,生命才会充实起来,才会有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生命的根呢?

其实古人在这方面已经走了很远,《论语》里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这是孔夫子所感悟到的内心的快乐,而他的弟子颜回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古人的境界是多么洒脱自在。

而在《圣经》中,有这样的描述“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更是把宇宙生命的真相和盘托出,而且告诉我们如何一步一步离苦得乐,最后到达究竟安乐,而历史上无数人遵照着佛陀的教诲,获得了生命的安乐乃至升华。

现在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迷失在自我的高点上,忘却了我们的祖先,忘却了生命的根本,偶尔我们会质疑时代的进步,却又被外在的华丽景象迷惑,其实佛经中早已指出我们现在是减劫,就是说生命是在走下坡路,在下滑,当此之时,在迷茫的岔路口上,还好,古圣先贤们早已给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案,在那里有我们生命的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

临事对人时,应抱持怎样的态度

我们每天张开眼睛后,生活的二六时中,总会面临许多不...

人生的劫数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 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

为人处事的十二个法则

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其生存法则,宇宙物理与人类之间,也...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我们花了太多的...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

【佛教词典】护戒神

守护佛所制戒的善神。已经三归依的人,有三十六部的善...

【佛教词典】不顺同类

谓有一类。于亲教亲教类。轨范轨范类。及余随一尊重可...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圣严法师:造口业

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

无言胜有言

禅门公案里有很多趣谈。一位无语禅师,因为不善言辞,...

宏海法师:安士全书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

如何正确修习大乘的空观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

劝老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我要对专修或主修净土的老人讲一点话: 老人们该好...

堕胎后的身心状态、补救与预防

随着西方的种种价值观渐渐被许多人接受。有许多人竟然...

圣一法师《什么是随喜功德》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

佛陀的六种礼拜

黎明,佛陀入城。途中,看见一个男子,向着东方、南方...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指责、批判的习性,是一种疾病。...

苦的根源来自于各种欲望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