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找回我们生命的根

学诚法师  2015/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找回我们生命的根

生命,很简单的一个词,简单到一个小朋友也会天天挂在嘴边。

生命,何其深奥,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多少智者想穷其究竟,却未能如愿。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往哪里去?我们的生命该用来做什么?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一生中也不会有几次这样的思考,我们会觉得这种问题太深奥难懂,不现实,太虚幻,不如眼前的钞票实在,若有人突然问你这样的问题,你会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在这个星球,每天有多少婴儿呱呱坠地,有多少老人充满恐惧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有多少人死于意外或自杀,此刻又有多少人因内心的迷茫绝望而暗暗流泪,而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可能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

很多时候我们会预想,等我有了多少钱,我就会怎么样,等我做上了什么职位,我就会怎么样,等我得到了她(他)的欢心,我就会怎么样,到那时,好像我们就高枕无忧了,不会再迷茫痛苦,似乎我们的快乐,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生命的价值是建立在外在的基础上,但实际上,当我们得到了这些后,痛苦迷茫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快乐短暂的可怜,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迷茫痛苦,我们又习惯性的产生之前的想法,继续向外寻求,陷入这种无法摆脱的死循环。

乔布斯在遗言里这样写到,“此刻,在病床上,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

庙里有一颗千年银杏树,它的根向地下延生,扎的很深很实,外显上自然是枝繁叶茂,充满了生命力,根本不用外在人为怎么去打理;相反,我也曾见到人们在栽树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情况,未栽之前,这颗树本来还算不错,枝叶茂盛,但在栽树时,根没有扎牢,土很虚,下面杂质也很多,填土也没踏实,起先这颗树看着还不错,慢慢越来越不行,越来越没有生命力,乃至于说后来,不管怎么去修剪枝条,怎么去护理,它都无法存活,这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事情,却蕴含着深刻的生命道理,有时候,道理我们也很明白,觉得很简单。但却不知为什么,不愿意照着道理去做,换来的结果自然是不好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急躁、功利、短视,缺乏智慧,一头扎在一些枝枝叶叶的问题上,舍本逐末,对生命没有整体的观待,没有从生命的根上下手。我们只有找到生命的根,在根本上努力,生命才会充实起来,才会有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生命的根呢?

其实古人在这方面已经走了很远,《论语》里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这是孔夫子所感悟到的内心的快乐,而他的弟子颜回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古人的境界是多么洒脱自在。

而在《圣经》中,有这样的描述“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更是把宇宙生命的真相和盘托出,而且告诉我们如何一步一步离苦得乐,最后到达究竟安乐,而历史上无数人遵照着佛陀的教诲,获得了生命的安乐乃至升华。

现在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迷失在自我的高点上,忘却了我们的祖先,忘却了生命的根本,偶尔我们会质疑时代的进步,却又被外在的华丽景象迷惑,其实佛经中早已指出我们现在是减劫,就是说生命是在走下坡路,在下滑,当此之时,在迷茫的岔路口上,还好,古圣先贤们早已给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案,在那里有我们生命的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个生命醒过来

在高雄有一家百货公司叫大同百货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

人生箴言—圣严法师语录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于少欲知足 安身在于勤...

康熙看病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

星云大师《从人的过去现在到未来》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的接引,让我们再...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间法

佛法是从觉性、实相的立场,来观察宇宙、处理人生的一...

如何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问: 如何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慧律法师答: 要将法...

观察此世界生命无常的状况

一、总说 死期无定之因相有三种,第一、南瞻部洲人类寿...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

【佛教词典】承迁

宋代僧。为宋真宗(997~1022 在位)时之人。曾住于五...

【佛教词典】拈衣

(仪式)拈者撮也。佛传法而付法衣时,弟子撮之下法语...

怎样让家人尽快断掉肉食

问: 我从现实生活中、新闻中、书刊网络文章中看到了...

天人的五衰相现

天人有五衰相现,这五衰相现是什么呢? (一)花冠萎...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

地藏菩萨的圣号应该如何念

问: 应当念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或者念地藏王菩萨还是念...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

愚蠢也是天使的礼物

前不久看书,读到一则这样的寓言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

一位出家僧人写给父亲的信

尊敬的父亲大人慈鉴: 出家两年余未亲闻您的慈音,12月...

站在本来就没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依止空正见跟发心,他开始修行了。 第一个,安心如空之...

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深,这样能感佛来迎吗

问: 如果有人对此世间的苦难已经刻骨铭心了,内心生起...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论佛教徒的修养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