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善巧对待他人过失

学诚法师  2015/07/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善巧对待他人过失

什么叫“不观过”

网友:是只看对方优点忽略缺点还是把对方的一切都看成优点,人人都是佛?或者虽然看到了对方缺点,自己不起烦恼,而是努力去包容理解?

学诚法师:不观过,并不是指看不到过失,更不是硬要把过失看成优点,而是在明确宗旨的前提下,把一切境界都当作自己修行、调心、增长资粮的机会。

网友:什么叫“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有一种理解:修行人要分清事情的是非对错,对不如法做错事的众生不嗔不忿;还有一种理解是因果相续,不能以世间眼光看待事情的是非对错。怎么理解才对呢?

学诚法师:“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意思是修道人的重点要放在自己身心的调伏上,而不是评判外境。它是在强调一种“向内看”的心态:以修道为目的的人,看见一切外境都能转化为内心成长的资粮,而不是停留在事情的对错上。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的修道人首先要心向内缘,看好自己的心,而不是整天计较他人的过失,因为他懂得:只有调伏自己才能帮助他人,改善心境才能改善外境。

网友:如何理解“见人之过,诸恶之根。察己之过,万善之门”?这句话是佛陀所言吗?出于哪部经典呢?六祖说过:“修行路上不见他人过”吗?

学诚法师:原话出自《格言联璧》,为世间善书,但内涵与佛法相通。六祖曾在《坛经》中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的意思是策励我们应返观自照、勤修自心,而不是一味看外在的过失。如果一个人总是看到他人的错误而不懂得反省自己,只会增长内心的骄慢、嗔恨等恶业,难以进步。

面对他人过失如何正确发心?

网友:听常法师正讲到远离恶知识,粗观之:我们身旁很多朋友,虽有吃喝玩一起的快乐,但都归此恶知识相;但又有一说法“只见自身过,莫见他人非”把他人都观成菩萨,若持正知正念,应如何看待及相处呢?

学诚法师:“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是强调修行用心的方向,并非要人不辨是非。初学者力量不足,为了保护自己的心性,故对恶知识应敬而远之,但内心不应排斥和嗔恨。若有因缘与之相处时,应当努力保持正念,择其善者学之,其不善者改之。

网友:如何理解“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这句话呢?

学诚法师:修行人如果看到别人的过失而心生烦恼,自己已经错了。别人做错的时候,我们自己做得如何?做得够不够?我们有没有发心去帮助对方改正?帮助他人的方法是否正确、合适?

网友: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欲望呢?比如别人想一件事,很快就能发现他的目的。是自己修行不够吗?

学诚法师:更重要的问题是,看到了之后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何善巧对待他人过失?

网友:看到别人错了也不批评吗?

学诚法师:批评别人要做到:1.内心中没有反感、看不顺眼、厌恶等情绪,纯粹是希望对方好;2.对他人充分了解,不带偏见,不因为一时一事而批评;3.找准时机,言语适当。

网友:佛法是中立的,就不用辩是非了吗?

学诚法师:佛法是让我们没有是非之心,并非否认外境的是非对错。没有是非之心,面对错误的人和事,内心不会生起嗔恨和蔑视,是慈悲所摄;洞察外境的是非对错,懂得用业果的道理来抉择自己的行为,是智慧所摄。

网友:内心的强大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宽柔是否意味着一味沉默?这样算是纵容吗?

学诚法师:宽柔是内心无烦恼的表现,外相上则不一定。当自己内心不是以烦恼为主导时,才能采取对自、对他、对事皆有益的处理方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亲近善知识很重要

学习佛法,应当向善知识学习。过去有一头驴子,它的主...

什么是佛法

问: 什么是佛法? 慧律法师答: 佛法很深、很广也很...

如何帮助母亲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大安法师:讲预测和问灾难是否正修

问: 我们有些同修很喜欢大谈感应,或讲些预知,问灾...

念佛妄念纷飞,这种状态是不是难以往生

问: 顶礼法师,印光大师在与陈锡周书一文中提到,以散...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四空定的过失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

是否不能妄生度众生之心

问: 弟子冒昧请法师开示,在听法师讲的《佛说阿弥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烦恼和生气有意义吗

大士阁有一副含义非常深远的楹联:上联是 若能转念无须...

净界法师:修道宗范

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

安心,就这么简单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

人生的目标该如何设定

设定目标当中有二个内容:第一个是自利的功德,第二个...

【佛教词典】楼阁正法甘露鼓经

(经名)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依阿难之问广说曼拏罗...

【佛教词典】唯识三十论颂

(书名)梵名Vijānamātrasiddhi-tri??ati-?astra-kā...

拒绝血池的哀鸣

26岁那年,我断绝了肉食。 本人专业动物学,可对这三...

能知天下本来无事,便是万事如意

由于现代资讯传播迅速,带给人们焦虑的梦魇也相当多,...

是你造作的,将来都要付出代价

人非圣贤,谁人无过呢?我们还没有成圣成贤,那也就是...

人生是苦

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也无论...

清明三问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

同样一句话,就有着不同的结果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父母、师长、朋友...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恭敬的剃头师

过去有位沙门,请一位在家的剃头师为其剃头。剃完头,...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义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自己已经...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

地藏菩萨能满众生一切所求,还能灭一切重罪

【 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

【佛学漫画】真能放下才是真信切愿

嵩安法师的往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