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如瑞法师  2015/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真正的出家,出家无家,处处为家,走到哪里,安在哪里。

如果一个修行者时常和世俗的人相混在一起,就不利于我们的道业。混,就是不谈论道业了。昨天有人说:很奇怪,有一个出家人,在我们寺里只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在离寺庙不远的俗人家住了七天。当然,不是说完全不能到俗家去。但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如果你的程度还不够的时候,和世俗人混杂在一起,会对道业有影响的。就象清凉国师,他发愿胁不着白衣之床的。

不与僧相杂呢?就是出家以后,要举眼向上,向圣贤之人看齐。所以,老法师在世时常说,“争当下游,不做下流”!也就是说,出家者,如果和他在一起,能增进于道业,那才与他相处。如果在一起,谈论国论、男论、女论、贼论,这是出家人不应该作的。出家无欲。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确实要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

看到人命无常,真正的心里很着急。一个出家人,舍弃父母,世间的种种事业,为的就是出家,要了生脱死,要能够成佛度众生。我们已经出家,如果不能全然的放下世间的一切,在道业上是很难增进的。

真正的出家了,我们就要做一个真正的佛子,每天心缘于法上。佛法道理很容易懂,但是修呢?一定是一步一步的修过来的,烦恼必须都要断,先粗后细。大德曾告诉我们,解其佛觉,行以次第,我们学的时候,可以生起来,佛的觉悟,但是行时,一定要有次第。

我昨天鼓励小众,你不要看每天这样忙啊,忙啊,无形当中消了我们很多的业。有位小同学说,去年和今年不同了,以前,可能是信心不够,今年生起信心来了。我说,这个原因很简单,你为大众服务中,让自己的业障消了,这就是得到了加持,所以,你觉得心安定了,信心生起来了。不管比丘尼师父也好,小众也好,耐得了寂寞,忍受得了痛苦,包括身心各方面的。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实际训练的人,以后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所以说,每天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让我们反省,都是可以让我们觉悟的。

我们无论在学、修、做,都应该有一颗欢喜的心。当你用一颗欢喜的心来接受一切时,所作的一切就成了我们修道的资粮。我觉得,真正的能够从点点滴滴当中去反省,觉悟,那我们终究一定会得到像佛一样的大彻大悟,我个人也是这样一点一点走过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

在家学佛的八点建议

一、学佛就是学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 佛教是...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

星云大师《你对我错》

我一生提倡人间佛教,非常重视人际的相处,因为人的一...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

一行禅师分享减肥秘法

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原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

七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开示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 净土法...

如何突破死亡的恐惧

问: 很多癌症的病人都是被病症的恐惧所吓死的。请问...

【佛教词典】劫风

指世界坏灭时所起三灾之一。坏劫时起大风,称为僧伽多...

【佛教词典】三千威仪

(术语)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

何谓临终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

对错好坏嘴不要乱说,肚里明白就好

寺里某某师到客堂来,吐诉一些人事烦恼,人去后,老和...

受戒容易守戒难

我们常常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对一般人而言,确是...

中阴身

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

趴身铺路 所求为何

「慈」,佛陀就是以慈度化人群。为了使众生人人幸福快...

服用动物制品,则是不知惭愧

所言天冷身弱,衣丝绵者,必须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