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2012/06/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另一类是盲从的。前者是胸存成见,故意诬蔑的;后者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

前者如外教的传教者,为了自抬身价,不惜颠倒黑白,对佛教加上落伍、迷信、消极、逃世等帽子,以表示自己宗教的进步与科学。

后者是一部份人云亦云的外教信徒,觉得“月亮是外国的圆”,既然外国的牧师神甫都说佛教落伍迷信,想来佛教大概就是落伍迷信的。但你若问他佛教到底怎样的落伍,如何的迷信,他是一句也说不上来。因为他本来对佛教就一无所知啊!

一位在医学界颇有声望的人士问我:“你怎么会信了烧香念经的佛教?”

不用说,他是耶教人士。他以我一个受过新教育的人不信耶稣而颇引以为憾:我问他:“信佛教到底有什么不好?”

他说:“由人类进化的趋势看,宗教要由多神归于一神。”

我向他解释神是神,佛是佛,根本是两回事。由多神归于一神,终究仍是信仰他力的宗教。佛教是要人信仰自力,众生皆具佛性,任何人皆可修持成佛的。他左听右听,听不入耳。弘法要契机,话不投机,说也无用,也只得罢了。

二、对佛教误解的人

这种人,也许并不反对佛教,但因对佛教的真面目没有认识,错把神道设教,祭祀礼拜等以为就是佛教,以致闹出许多误会来。尤有甚者,有些人把神棍敛钱,甚至于张玉姑显灵这些无聊的事都扯到佛教的头上,这真是解释不清的误会。

数周前,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则花边新闻,标题是:“千斤大猪,菩萨有福。”内容叙述某乡某某宫的某大帝生日,乡民宰了一头千斤以上的大猪祭祀,于是记者先生就给加了个“菩萨有福”的标题。我想这位记者先生在常识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他误把神道的大帝当作佛教的菩萨;第二,他不了解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众生平等,戒杀素食,菩萨是不吃肉的。于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作了如上的报导。新闻纸上既有这种误解的离了谱的报导,也就难怪许多社会人士把神道和佛教混合在一起了。

三、对佛教陌生的人

社会上还有些人,或为衣食奔波,或为事业忙碌,终日里让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占去了整部的时间。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宗教的印象。我曾和一位商界的朋友谈起信佛的问题——他实在是个忙人,他要处理公司大小事务,应酬官商各界人物,白天有饭局,晚上有牌局,难得他有那份闲情陪我谈佛。我费了半天唇舌,他为了表示对佛教不太陌生,他问我:“佛教里,是不是西天如来佛最大?”亏得他看过《西游记》,否则,恐怕连“如来佛”三个字对他也是陌生的。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信心难起。”佛教在我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佛学自南北朝及隋唐以来,影响了,也充实了我国的文化。而今日社会上,大部份人对佛教陌生得竟一无所知,这不仅令人为佛法悲,更令人为我国文化悲。

四、名为佛教徒而不知佛法的人

这种人,披着一件佛教的外衣,自称为佛门弟子。他们也拈香,也念经,也抽签,也扶乩。他们利用农村间斋公斋婆愚夫愚妇的无知和迷信,藉机敛钱。他们的庭堂里,是真人仙姑与菩萨并列;他们在修持上,是运气导引与念咒并进。这种四海一家式的法门,如果他们不提佛教二字,也就罢了,怎奈他们偏把佛教徒的招牌挂在口上,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佛教叫屈了。

五、非佛教徒想了知佛法而无机缘的

这类人相当多,也最值得同情。这些人多是知识分子,在观念上知道佛教的教义博大高深,与我国文化有密切关系。他们很想了知一点佛学大意,但觉苦无机缘——一来难遇到佛门善知识引导;二来也找不到适当的书籍阅读:即是找到了佛经或佛门初机书籍,一时也看不出头绪来,以致因无机会了解佛教,而不能发生信仰。

我有一位自美国归来的朋友,和我谈起宗教问题时就有这种感觉。他说:“在国外,常有西方朋友问起我的宗教信仰,我告诉他们我信仰佛教——我的家庭中历代都是敬奉观世音菩萨,我当然也算是佛教徒。但他们问起我佛教的教义和佛教内部的情形,我一句也答不上来。回国后我想找点佛教书籍看看,但跑了许多家书店也买不到。”接着他又问:“到处都可以看到基督教的宣传品和函授资料,(指在海外)为什么佛教没有呢?”

这位朋友因职务关系最近又要出国,我已寄了一部份初机佛学书籍给他看。但愿他这次在国外,如再有人和他谈到宗教问题时,他可以辩才无碍地说出一套来。

我和另一位在教育界服务的朋友谈到佛教问题,他说:“不行,没办法。早先我很想知道一点佛教的情形和佛经的内容,我曾向一位持斋念佛的长辈亲戚请教,那位老太大说不出来,只送了我几本书。记得是一本《禅门日诵》和几册什么经。我看来看去,愈看愈糊涂,这就打消了信教的念头。”

像上述这些例子,多得举不胜举。这使我感到今日社会上,对佛教误解的、陌生的人士实在太多了。用什么方法使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呢?这是我时时思维探求的一个问题。

佛法的高深圆融,博大精微,是世界学者所公认的。即使是不信佛教的知识分子,也都承认佛教的理论正确与伟大。但佛法惟其微妙,则难于领悟;惟其高深,则不易了解,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且名相特多,辞意艰深。这对一个国学修养稍浅,且与佛教素无接触的人来说,要想骤然在言舍万象、字包千训的佛经中找出点头绪来,实在是难乎其难。这好比摩尼宝珠,光芒万丈,惟其光彩夺目,逼人视线,使人反而不易辨认出宝珠的真面目。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社会人士对佛教有个初步而正确的认识呢?本来佛学初机入门的书籍,古今大德已写的很多,有的专述净土,有的单论禅宗,有的只谈因果,有的戒杀劝善。但这些书,多是用词意高深的文言文写的。若要找一册用现代的语言文字,向社会上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介绍佛教,介绍出佛教的源起流传,佛法的概略内容的书籍并不多见。佛法衰微,异端兴起,是以弘扬正法,挽救世风,佛门弟子,人人有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我是信佛的人,怎么会这样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

黄智海《佛法大意》

印光老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佛经上说,万法...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

世间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尤其有我有你再加...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特点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常居秽土。 《十轮...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有人来要皈依三宝,特别是那些...

【推荐】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加持,但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

七情三想的众生,会投生到哪里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学习《印祖文钞》的重要性

好,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大家都是念佛,期同往生...

称诵佛号就是念佛吗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方式,它包括口称念佛与...

【佛教词典】存应

(1546~1620)日本净土宗僧。武藏人,俗姓由木。字存...

【佛教词典】世诚

(1270~1342)元代临济宗僧。江西吉水人,俗姓镏。号...

妄想造就了我们的业力

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

只要这样做,决定能生极乐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加持,发...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

威望与卑贱的因果

你在一个大众团体当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威望,你的...

潜伏在你身边的「菩萨」们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

放生条件不具足,有哪些方式可替代呢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些替代放生的方式? 如果没有...

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

问: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

聊天谈八卦是造口业吗

问: 请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

「十念法」念佛仪轨

希望诸位平常坚持十念法能够好好用功。不需要太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