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016/03/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在古人看来,与至亲交往,理应记住《礼记·表记》中的这三点: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不失足于人,慎重举止

“不失足于人”的意思是,在人前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仪态,一抬手一投足要有分寸。

“大处难处看能力,小处细处看修养。”无论是在家庭中亦或是在挚友前,每个人的思想状态都是最放松的,也就是在最为自然状态下显露的行为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

为人父母者,在生活中应起到的是榜样作用,孩子在成长中会潜移默化学习父母或长辈的言谈举止,正是在生活中的细微行为给予下一代的是不可估计的影响,这往往比有声教育来得重要来得深远。

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绪

“不失色于人”指的是,喜怒克制于心,不常外露于颜。

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因此也就养成了对待至亲时存在着放肆性。有些时候,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到家中进行宣泄,所以总是喜形于色,将自己的情绪与脸色不加节制地丢给了家人与知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能理解,必须去包容,却往往忽略了情绪承受者的心情。

孔子说孝敬亲长最难的是做到“色难”,“色难”难在何处?难在虽有一颗恭敬的心,却难有一个谦和的态度。如今的我们,虽无法做到事事和颜悦色的恭敬之态,但在对待至亲与知己时,懂得控制情绪,不失色于人,才是真正的为人雅量。

不失口于人,先思后语

“不失口于人”,讲的是说话谈吐应考虑听者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先思后言。

在古人看来,人生有四件事是一去不回的:出口之言、发出之箭、过去之时、忽略之机。而其中,出口之言是居于首位的。

当人处于压力下,往往忘记了怎么好好说话。也就造成了,在情绪的宣泄过程中对亲近的人使用嘲讽、歪曲、夸大、贬低、晦暗等等的语言。最后我们的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却对听话者带来了烦恼与不适。如果对方再对伤害进行反击,家庭的冲突就会愈演愈烈。良好的对话氛围就毁在了一时的口不择言上。

与最亲近的人相处好

人与人的关系,越是亲近,越容易肆无忌惮,越容易发脾气,容易任性与冲动,也就在不经意间造成了互相的伤害,然而,可悲的是,有时我们总是想着去花大力气,大心思去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类人际关系,却往往忽略了去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素食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母亲信佛,却并不彻底,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吃素,以此...

惟贤长老《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

一、人间佛教思想的历史沿革 (一)释迦佛的应化示现...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很多人都会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凉方为道,退...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

没空的哥哥

人生无常,把握当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圣严法师《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所以总把...

我们的执着不同,就带动了不同的人生

从五蕴当中的执着,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种人:第一种人是...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若有病苦缠身者,当持念药师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

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文详解

上品上生: 往生之因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

主导六道轮回的亲因缘、增上缘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

【佛教词典】茶堂

(堂塔)禅林中,在法堂后,寝堂前,住持行礼之处,即...

【佛教词典】二持约法优劣

子题:威仪戒、护根戒、定共戒、道共戒、外凡假名僧戒...

【推荐】疾病与念佛

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属人之所遭,...

人应有钢骨但不可有傲气

有钢骨可不能有傲气,出家人有了戒律的规范就有了威仪...

如何验证死后往生到哪一道

我们要知道,死了之后到哪儿去。 佛法提供了一个我们验...

为什么有时会突然闪现非常恶的念头

问: 有时非常恶的念头会突然闪现,这是为什么? 大安...

老年人的三大要事

对于年老的人,生前应办好三件要事: 第一,少说话,...

笨有笨的办法,就这样去坚持

我们现在念佛,从哪儿开始念?一定要从当下的这一念心...

两世为僧的南岳慧思大师

慧思大师(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照...

慈悲一百语

1.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 福莫大于心善。 3. 一点...

堕过4次胎,该如何忏悔

问: 曾经堕过4次胎,听说很损福报,现在身体特别不好...

嗔是在你心中活动,伤害的正是你自己

当然这是一个有相的观察,或者我们也可以根据无相的观...

兵小功大黄豆芽

兵小功大黄豆芽 尽管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同,可对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