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净界法师  2015/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地走在菩萨道上,当然他内心一定有智慧,我们说过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他依止智慧,怎么修六度呢?

第一个,“不着财位”。修布施,布施的重点在于不贪着财富跟地位,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菩萨在资粮位的时候,长时间地修布施、持戒、忍辱的福德资粮,他很可能会出现财富,或者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就有地位。当然因果的招感,是谁也不能去否定它。

但是菩萨应该观察这个“财富”跟“地位”是生灭之法,只是他生命当中一个生灭的过程,他的重点应该要调伏心中的爱着,重点在“不着”。

为什么不贪着呢?古德批注说:“不为贪欲所累”,这个“累”就是系缚。因为你产生贪着,重点不是外在的财富跟地位有问题,而是你贪着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欲望,这种躁动的欲望就障碍你的菩提心,使令你对于生命的目标开始模糊了,你不知道你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比较可怕的地方,障碍菩提心是很可怕的!

所以你应该要透过布施,把多余的财富舍出去,尽量避免对于地位的追求,不要让内心产生一个贪欲的累赘,因为这个贪欲生起的时候,你还得对治它,更麻烦!

第二个,“不犯尸罗”。菩萨对于所受的戒法,应该要不加毁犯。为什么呢?因为你要远离恶趣,你就应该对于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以及它所相应的遮罪,要好好地受持,菩萨是要远离恶趣的。

第三,“于苦无动”。菩萨对于人事的干扰,要能够安忍不动。

第四,“于修无懈”。菩萨对于所修的福德、智慧的资粮,要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为什么?这以下讲出一个原因来。

其实前面的四度,就是“于散动因中不现行时”。就是说,菩萨修习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重点,还不是修习福报,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创造一种不散动的因缘,就是一种寂静的力量。有这个寂静的力量,你才能够心专一境地修习“止”,才能够在专注当中,去拣简择万法唯识,一切法是心所变现。你要创造一个寂静的力量,才能够思惟观察法义,悟入唯识的真理。

所以菩萨刚开始依止闻思的智慧而修六度的善法,由善法当中,又创造一个寂静的心情,增长你的智慧。这就是一个地前菩萨,也就是凡夫菩萨修行的内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一、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

想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是要学习佛的三藏十二部讲的戒定慧...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

礼佛拜佛时应该如何观想

礼佛、拜佛,是佛弟子最基本的修行功夫。我们在礼敬诸...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太虚大师:菩萨学处讲要

一 菩萨学处释名 佛教经律,说二学处:一曰比丘学处,...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 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

如何判断妄想是善是恶

问: 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

厌离娑婆和厌世嫉俗是一回事吗

问: 顶礼法师。厌离娑婆的厌和厌世嫉俗的厌是一回事吗...

【佛教词典】二种供养

供养佛菩萨之二种方法。(一)事供养与理供养,即以香花...

【佛教词典】应病与药

(喻)佛对根机不同的众生,而说种种不同之法,有如医...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每个人的成就都是学习而来的

现代社会是地球村,和过去的时代不一样了,时间、空间...

死期不定,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我对死亡一直没有什么感觉,总觉得死亡都是别人家的事...

右手交给左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

以法自御为常富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

四十八大愿——(第31愿)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

为什么不能吃动物,却可以吃植物?

反对素食的人的一种惯用的论点就:你们素食者是吃植物...

【推荐】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

当我们在建立佛教的思想来建立正见的时候,当然我们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

返观内照,观此生灭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

【推荐】我们的福气卡里究竟还有多少余额

我在读书时,经常狂饮烂醉,曾有一个长辈告诉我,老天...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为何一直站着

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