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才能放得下

学诚法师  2015/08/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才能放得下

网友:阿弥陀佛!师父你好!最近因为失眠的事情很烦恼,闭上眼就是幻觉,怎么才能放下?

学诚法师:幻觉会产生,也就会消失,不要在意它,“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网友:俗人怎么才能放下?

学诚法师:死亡来临时,一切放不下的都只能放下。

网友:师父,失去的为什么会舍不得?

学诚法师:外在因缘已经消散,内心却还执着于残留的影子,因妄想而痛苦。其实,无论得、失, 都是内心的假相而已。

网友:请教师父,如果 按照“知而不住,不贪执一切”去做,我倒是常常能够轻易放下很多事物,那岂不是因此沦入“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境地?

学诚法师:放下不等于放弃,不贪执不等于不上进。要放下世俗心,发起菩提心。

网友:法师,有几人在观念上是放得下,想得开呢?

学诚法师:正因为看不开、放不下,所以才要学习。佛法就是培养对人、事、物的一种正确、良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改善人生。

网友:放不下,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办?

学诚法师:让心去拿起另一样东西。拿起慈悲,拿起智慧,烦恼、执着不知不觉就放下了。

网友:请教法师,得失心太重该当如何?得到了害怕失去,失去了又希望得到。总是不得要领,万望法师点拨一二。

学诚法师:从得失之苦中可以学到:拥有不一定就是快乐。长期以来,我们追逐外在的境界,以为这就是快乐,其实在表面浅层的、短暂的快乐背后,给人带来更深、更久的痛苦。要转化这种痛苦,就不能只忙着一个小我,而要把自己生命的方向转到心灵的提升方面去,转到对慈悲、智慧的追求上面去。

网友:如何放下心头的烦恼与负累?

学诚法师:看得远些,心放宽些,索求少些,付出多些。

网友:法师您好!我这个人总是患得患失,做事犹犹豫豫,明知是小事,却不能干净利落地放下。请问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心胸开阔,更随性一些呢?

学诚法师: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把自己的事当别人的事办。

网友:每个人心中所牵挂的太多,执着的太多,又如何让自己学会放下呢?

学诚法师:要先闻思佛法,通过闻思,才能改变自己的知见,减轻执着。

网友:请问法师,如何区别放下和懦弱?放下某件事有时会让人觉得是软弱的表现,反而受人欺负。

学诚法师:心中无有挂碍是放下,被逼无奈是懦弱。放下还是懦弱,并不是别人的看法决定的,而是自己内心的强弱。大鹏鸟不屑于林间枝头的游戏,即使被小麻雀嘲笑,又岂会放在心上?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不怕他人相欺。

网友:顶礼师父!因突然的变故,内心极难受,每每夜深人静更甚。如何不会影响家人呢?

学诚法师: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时间每一刻都在流淌,离开了“变化”,人是无法生存的。深深地明白无常的道理,痛苦的境界不要沉溺,快乐的境界不要贪恋,因为这一切都是会过去的。

网友:顶礼法师!当自己放下对立心时,可往往对立面又会得寸进尺,这怎样才能平等呢,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当双方针锋相对时,如狭路相逢,连转弯的余地都没有;放下对立的心,才有更多更广的出路,海阔天空。

网友:请教法师,忘记和放下有什么区别?如何做到不忘记却能放下?

学诚法师:真的能忘记,就是放下了。常常我们只是用麻木来掩饰深藏于内心深处的记忆,从来没有真正放下过。其实我们放不下的并非某人某事,只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回忆其实是妄想,在幻觉中一遍遍加固内心的执着,然后骗自己说这是无法撬动的巨石。认清了烦恼妄想的本质,它顿时就轻如鸿毛了。

网友:师父,现在总有很多事情让自己觉得后悔,心里很难受,明明告诉自己要放下却总放不下,怎么办?

学诚法师:去想、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不要沉溺在过去!

网友:不知怎样才可以让自己心静如水,如何才能学会放下?才能不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学诚法师:放下与得到是一体的,得到因果的正见,便能放下内心的动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生五个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皈依会不会有副作用

问: 假如带非常小的孩子皈依,根本不知这小孩以后长成...

净土法门需要按次第修吗

问: 听一些法师说,修行必须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问: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师答: 大家都知道...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

佛堂的供品有禁忌吗

在这里展开一点,有人问:师父,枣我不敢供。错了,要...

做个好人收益大、成本低

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生活,人们常常产生做人难的感觉,...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时先要身心清净,然后上坐。初步练习不一定就要双...

【佛教词典】鼻隔禅师

(杂名)谓闭息六根,而隔离前境也,约鼻之一而总称六...

【佛教词典】师姑

(杂名)尼姑之称。按青州报恩寺大圣院清座主灵骨记云...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

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问: 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明贤法师答...

修行人四种障道缘

1、任务观 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黄泉路上无老少,年轻不急求解脱吗

问: 学佛的终极大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作为一名...

大安法师:水火二河白道喻详解

善导大师举出了一个水火二河白道喻,这个白道喻非常重...

与人攀比是痛苦之源

有位居士不服气地说,邻居家家庭条件不好,夫妻两也没...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

略述净土法门之殊胜

诸佛如来以慈悲利物为本怀。故示现人间,说无量法门,...

星云大师《人生三间》

在人间的生活当中,三间最重要!三间如果处理得好,幸...

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

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