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学诚法师  2015/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今天要讲的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八个字我们常常听到,也经常挂在嘴边,但不等于我们就理解。反过来说,相当多的人对这八个字有很深的误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个顺序都不能颠倒,坚持“不变随缘”,才能“随缘不变”。

什么叫做“不变随缘”?“不变”是对我们凡夫来讲,“随缘”是对二乘来讲的,我们凡夫的心经常变来变去,无常,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随着自己的情绪在波动,都是一种散乱的心。

首先要让你的心先稳定住,建立宗旨,宗旨不变,目标不变,发心不变,用功不变,这是第一步。这是学佛法的人,跟不学佛法的人的不一样之处。凡夫的心容易忽东忽西,变来变去。“随缘”是对二乘而言,二乘偏执,乐简畏繁怕麻烦,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不喜欢随众,所以佛陀告诉要随众,比丘是声闻乘,比丘必须要羯摩,羯摩僧也是和合众,就是随缘。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反正我自己固守我的宗,外面怎么做都可以,这个理解就成“随便”了,或者怎么说都可以,这都是一种偏见。

只有先做到“不变随缘”,第二才能做到“随缘不变”,这个就是用心的功夫,既能够随顺各种各样的因缘,同时自己又不会迷失,这也就是说先要从“不变”到“随缘”,然后再从“随缘”到“不变”,从“不变”到后面的“随缘”,这是凡夫修行的过程,从“随缘”到“不变”是二乘修行的过程,二乘因为不易随缘,所以佛先要他随缘,但是你太随缘了反倒不能再变了,要保证二乘的寂静,这里边是有非常多的深意在里头的,不是好像随便说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那个意思,好像随意怎么讲都行。

随缘,随什么缘,外缘知识,内缘暇满,《广论》里面有教授,很多东西胡思乱想,不能安住,都是没有意识到暇满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广论》里面有比喻“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虫礼”什么意思呢,地里面的虫跑出来拜佛,就比如说,人从三恶道出来,知道今天能听到佛法,或者说一只狗,一只猫一只鸟等等,要来礼佛,这些比喻的意思是说:非常希罕,非常殊胜,非常不可思议。“骑野马”什么意思呢?一个跛脚的人,一天在山上,忽然掉下去,正好掉到一只野马背上,然后他骑着野马到处去玩,这个人说,我本来这个脚不好,骑个牛也好,羊也好,骆驼也好,都骑不了,今天刚好我掉到一个马的身上去,那就骑着马到处去走,到处去游玩,这个也就是说,我们听到了佛法以后要有法喜,要有法乐,要珍惜这个暇满。

“藏鱼梅乌食”是什么意思呢,古代前藏的人送给后藏的鱼,后藏的人他从来没有吃过鱼,他说这个鱼这么好吃,拼命吃,吃到这个鱼堵到喉咙,快要吐出来了,怎么办呢,他就拿带子把脖子捆起来,人家说你怎么这样把脖子捆起来,非常危险,他说这个非常好吃的,我舍不得把它吐掉。这个比喻是说明对佛法的一种希求心、广大心。“梅乌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糌粑,是青稞酥油做成的。一个母亲得了很多糌粑,分给自己的儿子吃,儿子得到了糌粑,他一只手就放到自己的后背,然后另外一只手再伸出来说我还没有拿,刚好一只狗跑出来把后面的糌粑吃掉,他就大哭,母亲就问他为什么大哭,他说这么好吃,这么难得的,被狗吃掉多么可惜。就是说这个不能浪费了,不能浪费我们的暇满,这个就是《广论》里面讲的“应当如是思发起摄取心要欲乐”,对佛法的希求,应该要像我们看到这些小动物都知道来拜佛,也比喻为腿不好的人得到野马,如同得到鱼一样,得到糌粑一样,要有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意乐。

然后要学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头五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发心,一颗种子一样,发心出家也是一颗种子,外在的种子,心的种子。物的种子刚刚种到土壤里面去,首先要生根才能发芽,生根就不能离开土壤,才能生长、开花、结果,如果这个种子在土壤里面,刚生了根就移掉,最后这颗种子就会死掉,肯定会死掉,不死掉也是大伤,再一个移到不适应的土壤,这个种子也要报废,这个种子种在什么地方是有固定的,它是有预期的,土壤土质也有不同,我们出家住在一个道场,头十年、二十年,最重要的就是说自己怎么样子安住下去,而不是说我到哪里去求法,全是妄想。头二十年主要是要安住,第二个二十年,弘法、承担,第三个二十年,专门修行安养,这是一般的规律,大概如此。

那么,刚刚开始,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也没有佛法的甚深的胜解,你去修行,一个人在修行。不是说现在,过去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有出家人是为了去博得一个好听的名声,说去什么地方了,多么了不起,全是烦恼,只要内心向外缘,就全是妄想,没有缘到佛菩萨,没有缘到善知识,也就不能安住,也就不能缘到暇满,全是自己给自己编出许多一大通非常美丽的理由出来,自己内心深处的苦处讲不出来,然后再去找很多的理由。所以我们出家,或在寺庙里面做义工,定位是很重要的。头二十年之内,最主要的任务是做什么东西,主要是干嘛,出家的法师、义工,就是要安住用功,你没有这样做,自己不能给自己定位,整个身心都是躁动的,躁动了,法怎么能够入心呢,是不是?你去熏习了一大堆知见,清都清不掉,也没有人能够帮你清掉,怎么知道说与哪个善知识有缘,根本是你自己坐在这边胡想一通,缘不是很简单的说,到处都有,你们同住二十年,这个缘是不同的,能不能同住吗,有没有这个因缘呢?乃至更久的时间,这里面都是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因缘,有甚深因缘,有很多缘起在里头,而不说是自己一厢情愿,然后对佛法的基本知见没有把握住,自己宗没有把握住,实际上就是宗旨没有建立起来,最后你听什么都是没有大用的,自己给自己留一个说话的资料而已,好像我这些不是资料里面看来的,好像是自己的心得,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

所以我们头二十年最重要的要落地生根,我当时写的“发菩提心,落地生根”不是随便写的,是有甚深的因缘的,落地生根才会开花结果,自己随便在这边混日子,就没有根了,没有根,这颗种子就可能白种了,白种了以后就不会有收成。所以,我们这种心这种法喜就是种种子,念头不断地去熏习,这个种子就会种得很牢,根深叶茂,果实累累。如果根不深,它不可能长出很多的叶来,根不能离开土壤,常住、同行善友就是我们的土壤,离开土壤都是会完的。因为土壤、环境是佛菩萨、善知识的心愿因缘凝聚的。离开了土壤,离开了这个氛围也就轮回去了,所以佛法基本的知见绝对不能怀疑,你怀疑了就麻烦了,就背离了佛法,你说我一下子建立不起来百分百的信,但至少你不要故意去怀疑,过去丛林“迁单”,说让你去外面参学,或者自己说我去外面“参学”,“参学”就是“迁单”的代名词,很多丛林是客堂把你迁走的,我们这里,如果自己不用功,就会自己把自己迁走了,还有的人要去参学,问我同意不同意,我说“没有不同意你住下来”。

有的同学就会理解好像同意他走。没有不同意,没有不,否定否定还是肯定,我是同意你住下来,不是说同意你走,知道吗,有人听话,都成了问题。咿,师父同意的,我是说我没有不同意你住下来,不等于说我是同意你走了,那是两回事。也就是说,我同意你继续在这里住,你自己溜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溜的话,你再回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你再回来,因缘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业力与大众不一样,你去熏习一些杂的知见,常住怎么敢随便留你呢,知见的建立,是最难最难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但是谈起来,可以天花乱坠的,实际上都是佛法的外行,所以头二十年以安住为主,身心安顿,身安则道隆。外缘知识,内缘暇满,时间浪费不起,时间浪费不得,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对佛法的体会,才是在用功,然后自己要把这个宗固守住,而不能今天觉得这个佛法没有错,到明天是不是觉得还有更好的,那就麻烦了。

无论哪个法门、哪个常住都是要师法友的,都是要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这是佛菩萨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必须要照着办,最后才能够在佛门里面多多少少有些成绩,不照这么去办,绝对是百分百的不会有成就。处在大众当中,常常去观察同行善友的功德,自己个人独处,要常常去分析,常常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去念,常常去思维暇满善知识对自己生命的重要性,这么去做,这么去思维,本身就是在修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行,这是用心在修行,这才是真正心缘到法,这些都是一种境界,我们说师、法、友、菩萨、佛,都是我们所缘的一种境界,让我们内心产生力量,你要持久产生力量,你要持久发心,不断发心,然后你内心就有力量了,就会心开意解,智慧自然现前,佛法就明白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

随缘不是随便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

发心的人是上等命,随缘的人是中等命

发心是人的信心、决心;随缘就是可有可无,可以做可以...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

随缘是要考虑现实,尽分是尽最大的努力

问: 师父慈悲!师父刚刚有说,就是修菩提心的时候,菩...

人生旅途要随缘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这两种身份对我们都很重要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

手淫之人易被人轻贱的6大原因

众所周知,邪淫是很损福报的,贵人若邪淫,则会沦为低...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佛教词典】云栖纪事

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编辑者不详。系辑录有关...

【佛教词典】净眼论师

二十种外道之一。即计涅槃为常住、无烦恼果之印度外道...

回光返照是观照什么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财富与幸福

在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

忍辱胜过怨恨

忍辱胜怨,善胜不善,胜者能施,真诚胜欺。 所谓忍辱胜...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

做了这个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

生气了就绕着房子跑三圈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

不精进,业障很重该怎么办

问: 弟子不精进,业障很重。 梦参老和尚答: 你自己...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