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净界法师  2019/0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随缘性。我们凡夫失掉了不变,二乘人失掉了随缘。我们简单地讲一下。

凡夫的心是变来变去的,到处乱变。你看我们的心,跟如意的环境接触,产生一个乐受,就有贪爱的想法——我一定要越多越好;我们接触的环境是我们不如意的、不喜欢的,产生苦受,就跟着这个感觉走了——我们产生瞋心,这个东西对我越少越好;我们产生一个不苦不乐的感受,就产生情执,产生愚痴的想法。所以我们的心是变来变去的,一下子起贪、一下子起瞋、一下子起痴。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就是被感觉——这个“受”牵动,心随妄转,被它带着走。所以我们凡夫变到最后,连自己是什么相貌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谁,完全被感觉(感受)、被外境来牵动。所以我们凡夫失掉了不变的理体。

你要在身心世界当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然后在不变当中再从七大而显现出种种的清净法界、种种的庄严。

二乘人失其随缘之用。二乘人是完全不变,完全不动,因此失去了积功累德的机会。所以《楞严经》讲“随缘”,讲得很清楚。

你看《楞严经》它讲空性,发明不变的“体”,讲得很清楚;它讲因缘观、假观,讲得更清楚。讲到因缘法是怎么样?循业发现。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因缘当中,你有你的小因缘——它讲到共业跟别业,我们又有一个大因缘。我们的小因缘,又在大因缘中绕转。

那这怎么办呢?从《楞严经》的观念,主要就是修六个字:明相位,立德业。

首先我们要在因缘当中找到这个相状,这是什么样的因缘,然后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个人很容易犯错,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站错位置。在整个僧团、在整个佛教界,都有自己的定位,因为我们深受过去业力的影响。在佛法修学,不能否定过去的业力。

《楞严经》说你要怎么样?就路还家!要从因缘当中回家。所以你要找到你的定位。第二个更重要,立德业,在你的因缘当中去修学。

整个《楞严经》的观念,就是在发明怎么样地随缘不变,第一个工作先成就自利的功德,然后告诉你怎么样从不变当中来随缘积功累德。整个十卷的经文就讲这两个观念:一个从假入空,一个从空出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面对妄想有两个方法

《楞严经》告诉我们怎么修不生灭心,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先...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

由感受来牵动,这就是颠倒想

《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

阿难示现的是凡夫,还是初果的圣人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果一老和尚改变了我的一生

东林寺前方丈果一上人(1922-1994) 我与东林寺的缘 一...

儿子得了中度抑郁症,如何才能使他走出困境

问: 弟子的儿子得了中度抑郁症,我忏悔、做善事,天天...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佛教词典】行

【行】 p060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p0923   俱舍论二卷十七页云:...

出家后是不是就没有烦恼了

问: 出家后是不是就没有烦恼了? 济群法师答: 如果...

念念着相执情,故念念起烦恼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系含意识意色情感。而菩萨之伟大...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

以花来供佛,这功德有多大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

劝人受五戒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问: 我有一位师兄,学佛半年就能背《无量寿经》。看他...

世间四种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前来请法...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

于出入息中,精勤思维死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佛告诫...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

饮酒食肉,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