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妄想中走出来

净界法师  2015/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从妄想中走出来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个,他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过去。你读《楞严经》就知道,整部《楞严经》都在探讨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就讲这件事情,讲了十卷。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过去,就不可能开创一个未来。你忘失了过去,就失去了未来,这个是有关系的。因为你忘失了过去,你就活在现前的妄想,被它骗了,老是被它牵着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生临终时都被骗。所以,必须回光返照,找我们的本来面目——你从什么地方来。《楞严经》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空性而来。生命是无中生有的,生命没有开始,这个很重要!如果生命是有本质的,如果轮回是真实的,那你就没办法让它消失了。

首先,我们学佛要知道了生死不是说你本来就有生死,佛陀硬生生地把它消灭掉。经典上说,不是这样子的,是我们本来没有,佛陀只是帮助我们恢复本来的样子。我们自己多事,这个生死是自己找来的,所以佛陀要我们从妄想走出来。

第一个,要我们看看我们的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原来答案只有一个:觅之了不可得!我们从空性而来,我们本来是没有的,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

既然我们本来就没有,那表示生命是虚妄的,它是一个相状。就像镜子,镜子的灰尘为什么擦得掉呢?因为镜子刚出来时,本来就没有灰尘,所以才擦得掉。如果镜子本来就有灰尘,你怎么擦得掉呢?所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里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不管我们原来烦恼有多重,业障有多深,都可以改变,因为你本来就不是这样子。所以生命的改造是可能的,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安住空性,不随妄转。这是大智慧的佛陀做的第一件事情——引导我们安住过去。

第二个,大智慧的佛陀引导我们规划未来。人要有目标,你才有动力,有愿力才有动力。佛陀他也知道我们心中的妄想,不是只打一生一世,是打了生生世世啊,心随妄转!我们生生世世都活在妄想当中,这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不是三两句话就可以走出来的。所以佛陀必须要用一个东西来引导我们。佛陀告诉我们说:“放弃你心中的妄想,会得到更多的珍宝。”

佛陀用无量的功德庄严来引导我们,而且佛陀自己走了出来。你看佛陀“此是道,我已修;此是灭,我已证”,就是佛陀自己证明他走出了妄想,结果得到更多的功德庄严,他以身体来证明。所以,佛陀第二件事情引导我们发菩提心,活在未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今天,第二个七又下来两天了。打七期间就是在用功办道...

大安法师:六道轮回就是一个大梦

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

是今生重要还是来生重要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法国百货公司的店员,有一...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

对世间有多少兴趣,就会有多少执著和挂碍

正见轮回是苦,我们才能生起解脱的意愿,才能对世间的...

【推荐】人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问: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正如法师答: 家...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著,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推荐】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佛教词典】果人

指经过“因位”之修行阶段而到达“果位”之人。例如佛...

【佛教词典】世间乘

(术语)出世间乘之对。人乘与天乘为使得世间善果之教...

怎样让生命活得像个生命

在我眼里,生命,是人生的眼珠。 在我心里,生命,是...

宝王三昧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星云大师《失败的原因》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但成功与失败如影随形,是很难...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

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如来有十种力量,具足十种力。 (一)处非处智力: 他知...

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很多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心里不安,是因为生活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