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会随喜,而不嫉妒人家

蔡礼旭老师  2015/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会随喜,而不嫉妒人家

我们懂得能够欢喜人家得,不嫉妒,这样才不会把自己的心术给愈搞愈沉沦。而书中提到几个事例,像唐朝的狄仁杰先生,他很仁慈,“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他在并州做法曹参军的时候,刚好同事有一个人要被派到很偏远的地方,而他的母亲又已经很老了,他这个时候能“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个同仁假如被派到那里去,他的母亲已经又老又病,再继续担心,可能怕老人家,也怕这个同仁会承受不起这样的际遇。他就主动提出来,“我代他到那个地方去工作”,狄仁杰是仁心仁术,最后是当到宰相,留名青史。

而他提出来的时候,刚好当地的长史蔺仁基先生听到他这么说,佩服他的心胸之外,突然感觉到自己很惭愧。因为蔺仁基先生那个时候还跟李司马,也是当地的同僚,还在闹不愉快,看到人家狄仁杰用这种心境来对待自己的同事,自己生惭愧心,赶紧去跟李司马道歉,就化掉了这个同侪之间的对立、误解。真的是正己,感化他人。

另外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的宰相,有一位叫做薛瑗,他看到人家得就很不高兴,嫉妒,看到人家有过失,幸灾乐祸,而且从不推荐贤德之人,看到贤德的人就看他不顺眼,不让他为国家贡献。他这样的心术感来什么果报呢?一个儿子死在狱中,其它的儿子统统都残废。“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果是丝毫不爽。后来孔子的学生公明子皋可能跟他交情不错,适时劝他,而且还传授他《中诫经》。他听完以后立誓要悔改,要能提起随喜的心,帮助别人的心。虽然他痛改前非,但是因为前面造的业太多了,所以最后只剩一个儿子存活下来。历史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黄金贼

一天,佛陀与弟子们在外行化后,准备返回精舍。途中,...

记恨就是折磨自己

他读的科系,想要在毕业后进入行,要经过学科与术科检...

升迁如何避免被嫉妒

被上司赏识、升迁,本来是件好事,却惹得同事眼红、流...

梦参老和尚:关于嫉妒瞋恚与发财的问答

问:如何消灭嫉妒瞋恚? 答:最好就是行慈悲法。慈悲...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

佛陀与提婆达多的宿世因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点亮心灵之光

我们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树木花草、山河大...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

【佛教词典】随相戒

指事相之戒法。又作事戒。为“离相戒”之对称。谓受持...

【佛教词典】残谤戒开缘

亦名:无根残谤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

修行中常见的三个毛病

谈到修行,首先要具备两种条件:一种是内因,另一种是...

人生要懂得自我化解

敌视父亲20多年的女儿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痛哭不止。有...

把心带回到心性时,应该怎么修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

印光大师痛斥弟子少管闲事

马契西居士对佛法深信不疑,对印光大师更是佩服得五体...

帝释的行善敬长

有一天,佛在毗舍离猕猴岸边的大讲堂中说法。当时有一...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不要轻易地去批评别人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

二十三条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一: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