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净界法师  2015/1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交。我们是怎么跟佛陀感应道交?当然是心。你嘴巴那句佛号是心在推动的,你要心心相应感应道交。所以蕅益大师讲,你要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这一点跟善导大师的顺从本愿是相应的。

你读《阿弥陀经》,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错,佛陀真的是用世间的快乐来引导我们——“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但是请再往后读下去,你会知道佛陀通过表面的快乐,是要让我们“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为了圣道的因缘而施设快乐。所以净土的施设是为了圣道而施设的。

如果你对净土的思考,完全停留在苦乐的层面,你念佛,来生是到天上去。因为你心中的净土,它的本质就是诸天。你整天想的就是快乐,“是心作诸天,是心是诸天”,佛号只是个工具而已,你的心决定你的去向。

这句佛号有无量的功德,叫作万德庄严。你心中是怎么想的,佛陀就给你什么。月亮本身没有意见,你是小滩的水,佛陀就出现小的月亮;你是一个大的水,佛陀就出现大的月亮。这跟佛陀没有关系,是你准备到什么程度,佛陀就给你相应的东西。你整天念佛,要的就是快乐嘛,那这个很简单,你要快乐,还需要大费周章到净土去吗?三界就有了,你想象的快乐,天道就有了,佛陀给你诸天的快乐就可以了。

有些人的佛号是没有引导力的。你看他肚子痛他念佛,肚子好了他就不念佛。儿子要考试,没把握他也念佛。整天所想的都是三界的东西,你的心都在三界活动,临命终的时候,怎么可能突然间想到净土呢?怎么可能呢?这不合乎佛法的等流性。你前面的水流都没有白色的成分,都是黑色的,怎么流到下游突然间变成白色的呢?不可能嘛。你中间没有做出改变,它就不可能改变。

诸位要知道,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往生与否在信愿之有无,佛号只是个工具。假设你现在的思考,还是在追求快乐,那你就不能往生了。因为你心中,是心作快乐,是心是快乐,这句佛号就给你要的快乐。所以你必须要有圣道的功德。

这个地方就是说,假设你没有引导力,按照正常情况是不能往生的。我们为什么生生世世在轮回?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贪恋娑婆,希求娑婆世界的快乐,被妄想误导。我们在生命经验中,曾经接受过很多的快乐,这个快乐的影像在心中,我们希望快乐再出现,所以我们愿意去造善,祈求来生这种快乐境再出世。你如果不做出改变,正常情况,心如果还是住在娑婆世界,就会把我们所有的修行都引导到娑婆世界去,这样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你不发出一个新的愿力,就会遵循过去的思考模式而不得往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么叫杀呢?断有情命,以嗔恨之心,来断绝有情众生的...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

千劫万难生二胎 持名念佛现奇迹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在周围朋友、同事以...

一生念佛,为何临终未必往生

问。见有一生念佛。临终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

蚊子咬就心烦,大痛时还怎么念佛呢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

四十八大愿——(第10愿)不起贪计身见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发心往生者,皆得无量诸佛护念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第十疑,往生行业疑。 问题的提出,就是由于前面九个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是供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问: 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

修行人二十种病气

怯弱气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

《观无量寿佛经》第四观:宝树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

正行杂行都是往生之行,但是功能作用还是有差别

善导大师他的行门里边有一个特色,就是正行与杂行。 什...

【佛教词典】序四义

(名数)法华义疏一曰:序者渐也,假时托处,动地雨花...

【佛教词典】爱乐金刚女

梵名 Rāga-vajrinī。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十七尊之一...

职场中与人相处之道

人,无法离开群体而独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不多游化之人有五种功德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

人生五难

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最早追随佛陀出家的弟子。佛陀成...

造了很多的罪,临终闻到佛的名号能解脱吗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

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

圣严法师:行善的人快乐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

在语言上要尽量忍耐,不要骂人

佛在世的时候,我们的本师释迦牟佛,昼三时、夜三时,...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惟其不怕,故正念存而举措得...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

【佛学漫画】灵峰蕅益大师

灵峰蕅益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