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种礼佛方法

衍慈法师  2016/04/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十种礼佛方法

今课要讲的,是拜佛的心态。身体端正,心恭敬专注。身心统一的话,拜佛功德无量,经上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福增无量」。也许有人会说,拜佛这么多年而未有感应,可能性有二:有无始业障未能消除;或在拜佛时马马虎虎。心不诚,所以感应便不灵了。

根据《法苑珠林》一书上记载,北魏宝意三藏法师说,拜佛有七种。五台山清凉国师说十种礼佛,现简列如下:

(1)我慢礼:有种人不明白什么是佛,对佛一点恭敬心也没有,见人家磕头他亦磕头。或者心存贡高我慢,如《六祖坛经》里之法达便是一例,他七岁出家,诵《法华经》三千多部,往拜谒六祖时,礼拜头不着地,那便是「我慢心」了。六祖知道他心中必有一物,经教化后才悟道,所以说,「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2)唱和礼:身体不端,思想不一,人在拜时意不在乎,想东想西攀缘心,为名闻利养而拜。

(3)恭敬礼:恭敬就是精进,精是不杂,进是不退,五体投地,心存殷重感恩,观想佛在目前,很专一地恭敬虔诚地礼拜,两手接佛足,这样才有功德。

(4)无相礼:以智慧观想佛境,破我法二执,我与佛打成一片,经中云: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释迦如来影现中 我身影现释迦前 头面接足皈命礼 如是观想方能深入法性,感应道交,而获真实利益。

(5)起用礼:从体起用,能礼之人、所礼的佛,能所双亡得悟诸法实相空之理,真空不空,普遍一切,达到妙有境界,身心运用自在。

(6)内观礼:回光返照,观想自性本具法身佛,亦即观自心是佛,所讲「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的道理。

(7)实相礼:指观实相平等,真如理体无自他之形相,表示我们的心性与佛无二无别,只因凡夫「迷」,而佛是「觉」,凡圣本是一体,以此理观,不住于法,即自性佛显。

(8)大悲礼:就是每一拜都是为众生而礼拜,以同体大悲,以四无量心,要救拔一切众生,令离苦得乐,念念中普愿法界众生皆共成佛道。

(9)总摄礼:由(3)到(8)是谓六门总合作观想或次第作观,以事显理,谓之总摄礼。

(10)无尽礼:要观想所礼之佛陀和菩萨就在我面前,相好庄严,尽虚空遍法界这么大,或观想现前有许多佛菩萨,亦尽虚空遍法界那么多。亦可观想能礼的我,身体化为无尽大或无尽多,一一身礼无尽佛,功德亦无尽。

上述十种礼佛方法,首二种我慢礼及唱和礼是不如法的,不但得不到感应,反增过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

让忏悔更有效的十种方法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 一者 明信因果;二者...

【推荐】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

结界洒净的方法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

淫欲心的对治方法

男子欲重,女子情重。情与欲是学佛修行中两个很大的障...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永不见佛,永不闻法,这是最可怕的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

莫让泥沙迷住眼

近日网上一则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极...

学唱华严字母

华严字母很早就接触过,因为非常好听,所以自己特别喜...

模仿佛陀的行为,就可以成佛吗

有人问我,师父说每天的24小时里有20个小时是在学习、...

【佛教词典】张之洞

(1837~1909)清代政治家。河北南皮人。字孝达,一字...

【佛教词典】灭羯磨

(术语)律之罚法有谓为灭摈者。行灭摈之作法曰灭羯磨...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

感谢嫉妒者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神童的叹然一笑

古时候有一位证到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

敬老养老是福气

《论语》有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初读此句,...

颠倒的人生

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我在五台山时候,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说:师父,我念...

大安法师:戒杀吃素的问答

问: 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 大安法师答:...

星云大师《为父母生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今日欣逢我父亲(母亲)的寿辰,请您接...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