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学诚法师  2016/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问:顶礼法师,何谓真正的信仰,信仰是否应该明澈,混沌该如何解除,还请开示,谢谢。

学诚法师:佛法对“信”的定义是:对于佛法真理、三宝功德、世出世间的善根深信不疑,从而策发起自己宗仰、效学的决心和力量。正信、净信、胜解之信,都需要学习以明理,践行而实证,产生、增长至坚定。

问:法师你好,请问在庙里给自己的累世冤亲债主立牌位属于正信还是迷信呢?

学诚法师:正信或迷信,是看自己的心。你懂得为什么做,就是正信;迷迷糊糊的去做,就是迷信。正信和迷信,外表上可能都很虔诚,但内心却大大不同。正信、智信者,内心对信仰的对象非常了解,也清楚自己虔诚的理由,矢志不渝;迷信者,对所“信仰”的对象并不清楚,迷惑、迷茫,沉迷于神秘现象。迷信经过学习能够转化为正信。

问:顶礼法师!末学请教:遇到信附佛外道的徒众,身为正信三宝弟子的我们应该提醒他们还是远离他们呢?

学诚法师:欲帮助他人,要先看自己的能力及与对方的业缘。如果一时因缘不具足,可暂时远离,但内心要发愿未来能帮助他。

问:顶礼大和尚!请问如何区别寺院是正信的还是外道的?请大和尚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学诚法师:初学可寻求公认的正法道场。

问:师父您好!如果认同佛教哲学,但却因为不相信佛菩萨的感应、神通等等而无法做一名真正虔诚的佛教徒,该怎么办?对佛菩萨,是该将他们当做神,还是圣贤?如果当做圣贤,那么对佛菩萨的“信”,与中国人传统意义上对于儒家圣贤的“信”又应该有什么区别、才称得上是符合佛教徒的标准?感谢您!

学诚法师:1.不能相信感应、神通等,只是因为这些完全在自己经验世界之外,也可以说是因为对佛法的信心还不足够。不用顾虑,只要不断然否定,抱着多闻阙疑的态度面对就好。找到佛法中自己认同的部分,身体力行去实践最重要。2.佛菩萨不是神,是圣贤。正信的佛教徒,是把佛菩萨当做老师而恭敬效学。

问:师父,我总是觉得别的师兄太迷信,总是怀疑居士们说的一些规矩,思考这是不是太迷信。比如说念大悲咒,虽然我也念,但是我总是觉得没有意义,不如心经,知道啥意思,还能学到点东西。

学诚法师:修行佛法的人中,有的人偏理性,有的人偏感性,各有利弊。偏理性的人多思维严密,但也潜藏着骄慢,容易被自己的知见所骗。这样的人,应抱着开放、谦恭的心态,多闻思而增长信心,也可多思维:千百年来无数祖师大德都如此修行而获得成就,难道自己比他们更高明吗?偏感性的人比较容易生起信心,但若无理性的扶持,又很容易流于迷信或情绪。这样的人,也要多闻思以明白道理、坚固信心,慢慢挤掉情绪的泡沫,建立起正信、智信来。信心与智慧相辅相成、辗转增上。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请问法师,如何能让众生正信,破除迷信?如何可以明心见性呢?阿弥陀佛。

学诚法师:从我做起,在自己身语意业上建立正法。

问:师傅,我是一个信佛的人。可当我给别人说起我是信佛之人时,别人都说我迷信,该如何回答她们?

学诚法师:不必与人辩论。重要的是自己正信佛法,并在生活中笃行。

问:大师好。最近媒体报道说有寺庙存在承包乱象,想请教您对一些景区这么做的看法。如果想采访您或者寺庙的负责人,不知道如何联系才好。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学诚法师:佛教不能沦为经济的傀儡,社会需要正信的佛教、纯正的信仰,要靠僧俗二众一起努力。

问:法师,什么是真正的信佛,而不是迷信?

学诚法师:迷迷糊糊、迷茫、无知,不了解自己所信的对象,不懂得为什么信、如何而信,就是迷信;与之相对的是“智信”,明白信仰的对象、功德,相信自己也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从迷信到智信,需要经过听闻、思维。

问:顶礼赞叹师父!请教师父,您如何看待许愿、如愿、还愿的?

学诚法师:许愿,本是民间的说法,与佛教无关。佛教不讲许愿,讲发愿,前者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后者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每一个人的际遇,都是由于自己的造作,别人无法代替自己去努力。佛菩萨无法帮我们获得无因之果,也不需要我们的感谢和表示。

问:顶礼法师,请问如何理解人与人相克之说,以及风水之说?

学诚法师:佛法中没有“相克”的说法,人与人之间若非善缘即是恶缘,无论是哪种因缘,今生我们都应该以善相待:善缘令它增长,恶缘令它消除,乃至更进一步,都转化为一起修行的法缘。风水即是环境,佛法说“依正不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拥有什么样的环境,福地福人居,而不是倒过来。

问:师父请问"随缘"和"认命"是一个意思么?命中注定的会发生的事不去接受而要另辟蹊径,算是攀缘么?

学诚法师:随缘,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握自己命运的方向,随着因缘变化而采取适宜的行为,这是真正“做生命的主人”拥有的态度。

问:师父,弟子代其他师兄发问:末学今日诵《金刚经》时胃疼难忍,是业障现前吗?

学诚法师:是胃病发作。学佛不能学得神神秘秘,把一切都推到未知的领域;相反,学佛就是要让我们更加了解、把握生命中神秘未知的部分。

问:神通的存在不存在暂时不说,真正的高僧具足智慧的人应该对此显现(假如真是存在)毫不在意吧。总有师兄在跟弟子描述各种神通,本意是希望增强学佛的信心,可弟子竟然会觉得这是一种障碍,觉得若如此发心不就是迷信?师父弟子想法有问题吗?

学诚法师:修行人不应羡慕神通、迷信神通、追求神通,因果就是最大的神通。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相应之处,有些人便是借某些超自然现象而入门,也不必因此苛求他人。

问:师父,如何判断一个现象特别是某个人身上发生的情况是不是菩萨示现?

学诚法师:佛法教给我们的用功关键在于向内着力,净化自己的心,而不是要求外境。菩萨的示现是示现在我们心中,不是示现在他人身上。如果内心有三宝,一切境界都可以得到启发,“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如果内心充满烦恼,即使佛菩萨在面前,也会有眼不识。

问:有些信徒一直在追逐各种用名贵木材,水晶制作成的佛珠。这对吗?!有用吗?!

学诚法师:不管什么材质的佛珠,都是为了提醒我们念佛。

问:请教法师,世人拜佛多为求保佑,这是不是对呢?

学诚法师:信佛有不同的层次,很多人拜佛求佛是为了保佑自己或家人,至少还对佛菩萨有信仰、敬畏之心,这也是好的,不过属于初级的佛教信仰,迷信成分居多。更好的就是学佛,树立理智的正信,按照佛法修行自己。

问:师父,我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是正见而并非偏见,是正信而不是迷信。顶礼师父!

学诚法师:要有善知识的指导和印证,也可以通过身边的人来验证。如果佛法学得好,同行善友都能够感受得到;反之大家都会看得出有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问: 请问法师,孔子晚年尚学《易》以免大过,作为一...

【推荐】苦从哪里来?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

怀孕的胎儿有缺陷该怎么办

问: 我和妻子都信佛,妻子怀孕五个月了,胎儿都能动...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如本法师: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

净慧长老与企业家机锋对答三则

本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柏林禅寺时,记者...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真正的大神通是什么

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

什么叫临终的正念呢

在净土宗的往生因缘当中,有两种的差别。 第一种叫做随...

【推荐】净业持名四十八法

自序 若论净土,法门广大。诸上善人,依佛教而往生者...

四空定的过失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

【佛教词典】界地差别

【界地差别】 p0866   瑜伽一百卷十四页云:云何建立...

【佛教词典】慧锷

(人名)亦作慧萼。日本人。奉橘太后命入唐,登五台,...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

不可代人诵经念佛而图名利

内功, 是自修, 外功, 是广行种种方便。如周急济困, 拯...

净界法师:念佛法要

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学习的重点是念佛法要。我们希望...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净念相继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具足了信愿

问: 弟子听您讲经已经几年的时间了,在您的教导中越...

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

问: 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

善的链条

一天傍晚,乔驾车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天开始黑下来...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