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

妙祥法师  2016/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

远离愚痴者 交往贤圣人 敬应尊敬者 此为最吉祥 -- 《吉祥经》

正文第一句是什么呢?“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下面是释迦牟尼佛以偈颂来回答天神的请问,都是一些偈子,一共是十一个。最后一个是总结前面的,核心就在前面的十个偈子。

“远离愚痴者,交往贤圣人,敬应尊敬者,此为最吉祥。”这个偈子讲的是关于交朋友,选择朋友。佛教有一句话: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这个偈子教导我们不要跟愚痴人接近,要跟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接近。因为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周围的人际关系,无形中会影响我们。与愚痴人亲近,我们会染上愚痴的习气;与智慧的人亲近,我们的智慧会增长;与有道德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德行会增长。这个是我们生活中必要的选择,不光生活中是必要的,包括修行中也是必要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优婆塞戒经》云:“亲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自己能得利益也能利益他人,所以亲近善友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周围要有很多环境和人事关系,它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个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自己心性的表现,我们的心性如何,就会发现我们的趋向如何。比如说,我们经常跟一些善行的人坐在一起,愿意跟他们讨论问题,或是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这样我们的身心就得到清净。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修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在家居士不要到寺庙去,而应该在家修行。这样就远离了善知识,也接触不了善知识,而善知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我们一个人爬一座高山。当我们开始爬的时候,感觉到力气很充沛,等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力气就接不上了。特别是再往上爬的时候,就很费力气。这时候如果上面有一个人拉我们一把,或底下有一个人推我们一把,很快就登上这座高山了。

我们的道业如同登高山一样,我们要借助很多人——朋友的帮助、善知识的帮助。没有这些善知识的帮助,我们想一个人完成道业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亲近善知识不光自利,还能利他。佛没成佛的时候都是不断地亲近善知识,杜绝恶友,最后成就佛法的。

在一次轮回里,菩萨——指释迦牟尼佛,出世为一个男孩,名叫阿克提旁地达。帝释天王曾向他许过诺言,若他提出要求,将赐他一个礼物。阿克提旁地达恳求,要求什么呢?不接触愚痴者。他没要别的,一般如果有人向我们许下一个诺言,说我满你一个要求,我们第一个要求肯定不是钱就是财。这是我们的习性,往往把这些当作礼物。

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么看,他在当菩萨的时候,就知道真正的财富是善知识。所以说想得到善知识,首先要远离愚痴者。如果没有愚痴者,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善知识,这个是很重要的。

这时候帝释天王感到很惊奇,便问他为何提出如此特别的要求?他解释道:“无明愚痴者,如不明善行的世人,他时常诱导朋友走上歧路和犯罪。因为他们不了解何谓正道,也不愿听到善行及正道。他们对善行及正道感到愤怒。”

这里佛说了为什么要远离愚痴者,因为愚痴者不明白善行的事业,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善。比如现在,我经常遇到一些人来问问题。他说:“比如我做生意,有时候难免要撒谎,撒谎以后我能挣钱。我也知道撒谎不对,但能把东西卖出去。所以说利用一种小小的方便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我挣了钱供养三宝。师父,你说我这个做法对不对?”

当时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是不正确的。佛法的教育是让你远离妄语,不妄语才是真正的财富,不要为了供养三宝而去撒谎。你不撒谎就是真正地供养三宝。这样给他一个正确的解答,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如果有的人告诉他:你可以小小地撒谎,挣的钱可以供养三宝。这样的人确实有,这就是愚痴的人。什么是供养三宝呢?就是你的正行、正念、正语言、正思惟,就是供养三宝。

愚痴者呢,他就不会这么教育了,他就会告诉:小小的犯戒能获得金银财宝,而能种上更大的福田,以小过失取得更大的功德。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着好像是有点道理,实际上不然,这是一种愚痴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愚痴者往往会把人引到邪路和犯罪的路上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放下心中的弓刀

过去,在舍卫国有一户贫穷的家庭,夫妻都非常悭吝,性...

三种方法可以检验益友

《过去现在因果经》: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

付出真诚才会得到信任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

虽面对菩萨,也同隔山一样

南北朝(北齐)时,释明勖,定州人。少年时自负不凡。...

真正的贤人君子,不设机心城府

真正的贤人君子一定会真诚待人,不用机心,不设城府。...

邪见的过失是很可怕的

我们都知道在贪嗔痴当中,痴造罪是最重的,但是痴心造...

找回那份迷失的心与爱

独在教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腊梅花的幽香飘入鼻中。...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佛教词典】无怨心

【无怨心】 p1055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页云:于彼尔时,诸...

【佛教词典】六种俱生惑

(名数)百法明论所记贪,瞋,慢,无明,疑,不正见之...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

为什么会忙会累

从全年劳作的农业社会到现在每星期5天、每天8小时上班...

一把石头换来每一生的富贵

舍卫国中有位富翁,他的夫人为他产下了一个胖嘟嘟的男...

人人都应成为素食者

人类身体构造天生为素食设计,牙齿和曲肠都是来咀嚼和...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这个悟性真常了惑虚妄,就是说啊我们先经过破妄,诸位...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

慈悲三昧水忏的来源

《慈悲三昧水忏》共上中下三卷,今收于《大正新修大藏...

净土法门是有相的,如何能契入中观呢

问: 请问净土法门执著有相,那怎样契入中观法门、缘起...

永明禅师劝世念佛歌

浮世生身事若何 犹如春燕垒巢窠 波波役役营家计 不如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