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201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但因没有子嗣而深感遗憾。有一天,恒河边举行摩尼跋罗天的祭祀,辅相前往祭拜并祈求说:‘听闻天神大慈大悲,能救护所有的人民,并满足大众的愿望,功德实在无可限量。今天来到此地,天神如能满我心愿,赐我一儿,必当以金银等宝装饰天神圣像,用上等名贵的香来当供品;若不能满我此愿,将毁坏这座庙宇,并用污秽不堪的粪便涂在天神像上。’

庙神一听,心想:‘此人豪富、权力广大,非等闲之辈,但我的功德力还不能满其所愿,此庙必会被他所毁。’于是,庙神便向摩尼跋罗天神报告。然而,摩尼跋罗天神也无计可施,便再往上跟毗沙门天王报告。毗沙门天王听了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无法阻止此事,只有天帝有这个能力。’于是毗沙门王即向天帝释提桓因报告,天帝听完后,则说:‘这件事有点困难,要看看有没有因缘。’

这时,有一天人五衰现前,天寿即将终了。天帝问他:‘愿不愿意投生辅相之家?’天人回答:‘我希望将来能出家修行,持戒清净。若生尊贵之家,想要离俗修行可能很难,所以愿生在一般平凡百姓之家,满我出家志愿。’帝释对他说:‘如果你愿意投身在辅相家,将来想要出家修行时,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天人命终之后,受胎至辅相家,相貌端正。辅相即请相师前来为儿子命名。相师问辅相:‘你在何处求得贵子呢?’辅相回答:‘是在恒河边向天神祈求而来。’相师即以此因缘命其名为恒伽达。

恒伽达长大后,志在修行,便告知父母出家修道的愿望。父母回答他:‘我们家业众多,而且只有你这一个孩子,希望你能繁衍子嗣,好光耀门楣。’父母终不答应恒伽达的心愿。自此以后,恒伽达深自惆怅,心想:‘如果舍此报身,再投胎至寻常百姓家,将来出家修行,障碍应该不会这么多吧!’

于是,恒伽达偷偷地跑了出去,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不管是自高岩上跳下、或投入水中、或吞食毒药,皆毫发未伤。后来,他又想到一个办法:‘如果冒犯王法,应该会被大王砍头吧!’这时,皇后和婇女们刚好出宫至园池洗浴,脱下的衣服则放在树林间。恒伽达小心翼翼地潜入林中,偷偷地拿起衣服转身就跑。门监看到后,马上禀报阿阇世王。大为震怒的国王立刻拿着弓箭朝恒伽达方向射去。但,神奇的事发生了!当箭射出去之后都反向射回,连射三次都是如此。大王生起大恐怖之心,问恒伽达说:‘你是天龙鬼神吗?’恒伽达说:‘如果大王能满我一愿,我即据实回答。’大王答应了他。恒伽达说:‘我不是天人也不是龙鬼,我是王舍国辅相的儿子。我想要出家,但父母不答应,便想自杀再投生至别人家。但事与愿违,用尽各种方法都不能如愿,于是我故意触犯王法,希望能死于此地。但奇怪的是,大王也不能取我性命,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希望大王能怜悯我,成全我出家求道。’

大王听了恒伽达诚恳的回答之后,立即允可他出家修习圣道的请求,并一同前往竹园精舍求见世尊。世尊知道恒伽达的心愿后,慈悲应允:‘袈裟自着,须发自脱。’恒伽达即现比丘身。接着,世尊为其开示法要,恒伽达心开意解,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阿阇世王恭敬地请示世尊:‘恒伽达过去世种何善根,能投山不死、堕水不溺、食毒无苦、箭射无伤,并且能值遇世尊度其解脱生死?’佛说:‘过去无数世前,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国王梵摩达与宫女们在林中游乐唱歌时,林外有一人也跟着大声唱和。国王听到他的声音心起嗔妒,便召唤随侍将他抓住,准备处死。这时,有一位大臣从外边进来,见有一人被囚,即询问事情来由。听完士兵的叙述后,便交代暂时不要将他杀害,待向国王报告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置。

大臣面见国王时,禀白说:“此人罪不至死,虽在旁和婇女之声,但并没做奸淫之事,恳请国王慈悯,饶其一命。”这个人死里逃生后,感念大臣救命之恩,于是自愿留在大臣家中当仆役。许多年过后,这个人独自思惟:“淫欲伤人甚于刀剑,我现在会在这里当仆役,便是被淫欲之心所害。”思惟至此,即向大臣报告他的感受,请求大臣答应他出家修道。大臣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希望他将来成就道业后,能够有机会再见。

此人来到深山,精进用功,思惟苦空无常之理,最后证得辟支佛果。他信守承诺,回来造访大臣。大臣非常欢喜,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这时,辟支佛于虚空中现神通变化,放大光明,大臣看了欢喜无比,便发广大誓愿,希望将来生生世世富贵长寿,比圣者的神通变化更加殊胜千倍,智慧和福德无与伦比。’

佛陀告诉国王:‘那位助人得道的大臣,就是现在的恒伽达。以此因缘,不但所生之处命不夭折,今生还能随佛出家,乃至成就道果。’佛说完后,与会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一》

省思

佛法有云:‘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本着欢喜心帮助他人,令众生欢喜,自心亦舍离了悭贪的烦恼,是故心常喜乐。在利益他人时,亦能广结善缘,人们自然欢喜亲近,现世能得善名远播、为人尊重之果报,未来更感无量福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积德不积财的卖菜阿姨

台湾近日最火红的人物是入选《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

圣严法师: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以佛教的立场而言,「解脱乐」才是究竟的快乐,而追求...

布施越多福报越多

从佛法的因果关系来讲,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五百商人入海采宝

佛陀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一商主带领五百位商人...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推荐】布施他人骨髓,自己女儿得救

江西电视台一套有一档栏目叫《传奇故事》,这是一个以...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行善要及时

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

为什么不能认识自己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

满了吗

徒弟去见师傅: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佛教词典】法魔

(术语)菩萨执著于法,为法所娆乱也。是名法魔。...

【佛教词典】粗受细受

【粗受细受】 p1473 集异门论十一卷四页云:若麁若细者...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

星云大师《佛光菜根谭之自在篇》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推荐】欲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较愚痴

作为一个菩萨,他不应该这样(贪欲),所以他要常念知...

木鱼之眼昼夜常醒

谈到警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3》

今天是2010年9月25日,我们水陆前一个月义工大会。每...

我们生命的真相

我们要思惟到,我们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这种得人身之...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

有八种话不能讲

古人说:覆水难收。讲话就像泼水,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

找到自己的信仰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

世上两种人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