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木鱼之眼昼夜常醒

2012/1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木鱼之眼昼夜常醒

谈到警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摆在佛案的左侧,它巨大厚重,一人不能举动,诵经时木鱼声穿插其间。我常觉得在法器里,木鱼是比较沉着的,单调的,不像钟鼓磬钹的声音那样清明动人,但为什么木鱼那么重要?关键全在它的眼睛。

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叩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

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常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常醒。”

这下总算明白了木鱼的巨眼,但是那么长的时间醒着做些什么,总不能像鱼一样游来游去吧!

法师笑了起来:“昼夜长醒就是行住坐卧不忘修行,行法则不外六波罗蜜,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这些做起来,不要说昼夜长醒时间不够,可能五百世也不够用。”

木鱼是为了警醒,假如一个人常自警醒,木鱼就没有用处了。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经典,其实是在讲心灵的种种尘垢和种种磨洗的方法,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恢复人的本心里明澈朗照的功能,磨洗成一面镜子,使对人生宇宙的真理能了了分明。

磨洗不能只有方法,也要工具。现在寺院里的佛像、舍利子、钟鼓鱼磬、香花幢幡,无知的人目为迷信的东西,却正是磨洗心灵的工具,如果心灵完全清明,佛像也可以不要了,何况是木鱼呢?

木鱼做为磨洗心灵的工具是极有典型意义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诉我们,修行没有止境,心灵的磨洗也不能休息;住在清净寺院里的师父,昼夜在清洁自己的内心世界,居住在五浊尘世的我们,不是更应该磨洗自己的心吗?

我们不应忘了木鱼,以及木鱼的巨眼。

以木鱼为例,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懒惰变精进

过去舍卫国城里有一位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和一个独生...

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平时念佛就不是很精进

问: 弟子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所以...

懈之一字,为世间最恶毒之物

懈者,倦之渊薮也。世之万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纵...

人生弹指有何欢

前段时间,和几个好友相约旅行。在途中,大家喝茶聊天...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问: 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

纠正不好的习气

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

成佛就在今天

禅师沉默许久回答:成佛就在今天。 小和尚当时听了不以...

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每天晚上要给自己一个总结:今天我的言语行为、我的心...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在不空大师译《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中有这样一段...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

持戒破除四种「障」

破烦恼障: 戒如金刚,持戒可以破坏烦恼,而不被烦恼...

所有的魔障都跟五阴有关系

我们来看甲二的内破魔境。这地方有三段,一、总标五阴...

【佛教词典】三天四仙

乃印度外道之说。三天为:(一)摩醯首罗天,即大自在天...

【佛教词典】碎身舍利

(术语)如多宝塔中所现之多宝佛存全体者,谓为全身舍...

大安法师:烦恼不断能往生吗

问: 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

平安在哪里

一餐厅老板听人传言,台湾将面临大劫、大灾。自此日夜...

【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

因果相续经过哪三个阶段呢

是故由赖耶种子,生起诸法之现行,复由现行熏成种子,...

改名是否就能改命

问: 在网上看见改名改命的宣传,如若改名等易经方法...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现在,人们对肉食的欲望日益增长,一日三餐天天顿顿不...

战象自拔淤泥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当时的国王波...

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

心律法师:你说的话会决定你的人生

人们每天要说很多话,而其中关于对自己人生的话,某种...

求签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的香客来到寺院,敬好香后就问:师父,有没有求...

话说得失真

《荀子》说: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